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汉书》《后汉书》以及《梁书》也有相关记载,这些史书中的黑齿国位于倭国的东南部或南部。......
2025-09-30
(一)概念
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是一种有较强教育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周知性下行文。
(二)特点
1.典型性
无论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还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都要求是典型人物、事件或情况,且具有典型意义,而非一般性的人、事、情况。
2.教育性
通报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正气,鼓励人们学习先进;通过反面事例批评错误,让人们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改正错误;通过传达带有倾向性的情况和信息,让人们了解好的苗头和不良的倾向,以教育人们引起重视。
3.真实性
通报中所表扬、批评和传达的情况,要求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假成分,否则将失去正面教育意义,从而达不到教育目的。
4.时效性
通报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写作时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制作,及时通报,才能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种类
1.表彰性通报
这类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和宣传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事迹,从中总结出成功经验,号召人们向先进学习。(https://www.chuimin.cn)
2.批评性通报
主要用于批评处理重大事故、事件、违法违纪案件等,告诫人们吸取教训,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情况性通报
主要用于上级领导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传达有关重要情况、发布重要信息,以便上情下达,统一认识,协调并推动工作。
(四)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通报与通知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不同:
1.内容范围不同
通报与通知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情况。通知主要用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和转发公文,告知需办理和周知的事项;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交流重要情况和信息。
2.目的要求不同
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要求受文机关遵照执行。而通报的目的不是贯彻执行,而是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引起人们的重视。
3.表现方法不同
通知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语言具体明白;而通报的表达方式常常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陈述事实,说明问题,分析评价,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章
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汉书》《后汉书》以及《梁书》也有相关记载,这些史书中的黑齿国位于倭国的东南部或南部。......
2025-09-30
具体地说,主旨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是通过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主要观点。在记叙类文章中称为主题、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而在应用文中则叫作主旨,它往往是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原则或实施的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性决策。......
2025-09-30
(三)结构的要求应用文的结构,跟一般文章的结构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所以,应用文的结构必须遵循以上规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内在本质的联系。因此,应从表现主旨出发,既要注意文章整体上的篇章结构,也要注意正文的逻辑结构。例如,行政公文与诉讼文书、规章文书的结构就具有明显的不同。......
2025-09-30
颜元提倡将以“六艺”为中心的六府、三事、三物作为教育内容。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颜元曾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来规划漳南书院,在漳南书院设置六斋,并规定各斋具体的教育内容。......
2025-09-30
(一)文化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热词,举凡婚丧嫁娶、居家礼仪、艺术形态、民族交往、国策政纲、文化教育等莫不与文化二字关联。在世界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海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失去自我根脉文化的危险。鉴于此,许多学者呼吁中国文化在文化主流传承上要认祖归宗。......
2025-09-30
(一)书法与中国书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法。(三)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有三个特点:气势、意态和韵律。字也是这样,它由实的线条和布白相互映衬,虚实相生、主次疏密对比、笔势呼应顾盼,构成了书法作品独特的意态美。书法的线条、结构、墨色等方面是构成书法艺术美学的原理。......
2025-09-30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明代及近代,山水画继续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更是绘画理论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和基本追求。......
2025-09-30
“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是朱熹对教育目的、作用的表述,而且是他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综上所述,虽然朱熹的教育思想中有浓厚的理学倾向,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是其对教育作用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朱熹对小学和大学加以划分,并为各个阶段整理了相应的教材,可以说是教育史上一个极大的贡献。......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