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地说,主旨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是通过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主要观点。在记叙类文章中称为主题、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而在应用文中则叫作主旨,它往往是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原则或实施的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性决策。......
2025-09-30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合构造,是对观点材料、内容与形式进行组织安排的具体形式。结构,通常称谋篇布局,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是写作的蓝图,也是文章阅读的向导。“结构”一词本来指构造房屋的连接构架,借用到文章写作中,其核心是指如何妥帖、恰当地安排材料。
(二)结构的作用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将应用文各要素有机地组合,才能形成一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应用文。如果不能按照清晰的思路把材料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材料就只能是散沙碎石。
(三)结构的要求
应用文的结构,跟一般文章的结构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1.要符合客观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客观事物自有其发展、变化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应用文的结构必须遵循以上规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内在本质的联系。
2.要符合主旨的需要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结构要为表现主旨服务。离开了主旨,结构安排就没有了依据和准绳。因此,应从表现主旨出发,既要注意文章整体上的篇章结构,也要注意正文的逻辑结构。
3.要体现文体的特点
应用文的种类不同,结构各异。应用文的正文一般都具有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但在具体安排结构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安排不同的结构层次的形式。例如,行政公文与诉讼文书、规章文书的结构就具有明显的不同。
4.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和匀称性
完整性。应用文的正文一般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要求布局合理,完整和谐,详略得当。
连贯性。是指根据主旨的需要,安排好层次段落,清楚明白地显示作者的思路,做到言之有序。由开头到结尾,由原因到结果,由正面到反面,由主体到从属,要有条不紊,脉络清楚。
严谨性。是指结构严丝合缝、细致紧凑,没有多余的字句段,没有顾此失彼或颠三倒四的情形。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匀称性。是指繁简适宜,详略得当,各部分和谐统一,浑然一体。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比例失调或头重脚轻,要做到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
(四)结构的要素
应用文结构包括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要素。
1.段落和层次
段落指自然段,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它具有明显的换行标志,在形式上是文章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层次指的是文章表达客观事物的意义单位和表现次序,层次反映了作者的思维过程。在应用文中,可用小标题、序数词、表顺序的词或词组等表示层次。序数词的表示一般如下:第一层用“一、二、三、……”,第二层用“(一)(二)(三)……”、第三层用“1.2.3.……”、第四层用“(1)(2)(3)……”。如果还有层次,可采用“1)、2)、3)……”“①②③……”“甲乙丙丁……”“ABC……”“abc……”或“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表顺序的词或词组,如“首先”“其次”“最后”,“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等等。
应用文段落、层次安排方式有:
1)并列式(横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说明主旨的各个段落(或层次)的内容是一种平等的、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纵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各个段落(或层次)的内容或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按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
3)纵横式(合式)。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模式。即全文总体布局为一种结构形式(横式或纵式),但其中某一段落(或层次)内部或若干段落(或层次)之间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从而使结构呈现出两级重叠的层次关系。(https://www.chuimin.cn)
2.过渡和照应
(1)过渡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连接起来构成一体。
应用文常用关联词语、词组、句子或段落过渡、衔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综上所述”“……如下”“总之”“为此”“特此”等。
应用文常见的过渡有:
1)内容开合处。文章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2)意思转换处。文章的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这两个相邻层次段落之间需要过渡。
3)表达变动处。由叙述转入议论或由议论转入叙述,需要过渡。
(2)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相互关照、呼应。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应用文常通过一些前后搭配的习惯用语来照应。
2)内容前后照应。即文章前后的内容相互照应。应用文在行文中要围绕主旨,各层次之间的内容要相互呼应,保持一致。
3)文题照应。即在行文中照应标题,对主旨加以揭示。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应用文的开头多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般有如下几种:
1)目的、根据式。这样的开头一般都是用“根据……”“为了……”的形式,如规章制度、计划等。
2)概述式。交代主要内容、基本情况或主要问题。简报、报告、纪要、调查报告、总结等一般常用这种方式开头。
3)提问式。先提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再做回答。
4)结论式。把观点主张先说出来,然后具体阐述。这种方式多用于学术论文中。
结尾。应用文的结尾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总结式。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总结、经济预测报告等篇幅较长的文章多用这种形式结尾。
2)号召式。归纳全文,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嘉奖令、表彰性决定、通报、总结和讲话稿多用此法。
3)期请式。即在结尾提出批复、批转、批准、帮助等请求或期望,请示、函等公文常用此方式结尾。
4)说明式。即把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写在文章末尾。
相关文章
具体地说,主旨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是通过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主要观点。在记叙类文章中称为主题、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而在应用文中则叫作主旨,它往往是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原则或实施的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性决策。......
2025-09-30
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汉书》《后汉书》以及《梁书》也有相关记载,这些史书中的黑齿国位于倭国的东南部或南部。......
2025-09-30
颜元提倡将以“六艺”为中心的六府、三事、三物作为教育内容。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颜元曾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来规划漳南书院,在漳南书院设置六斋,并规定各斋具体的教育内容。......
2025-09-30
(一)书法与中国书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法。(三)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有三个特点:气势、意态和韵律。字也是这样,它由实的线条和布白相互映衬,虚实相生、主次疏密对比、笔势呼应顾盼,构成了书法作品独特的意态美。书法的线条、结构、墨色等方面是构成书法艺术美学的原理。......
2025-09-30
(一)文化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热词,举凡婚丧嫁娶、居家礼仪、艺术形态、民族交往、国策政纲、文化教育等莫不与文化二字关联。在世界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海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失去自我根脉文化的危险。鉴于此,许多学者呼吁中国文化在文化主流传承上要认祖归宗。......
2025-09-30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明代及近代,山水画继续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更是绘画理论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和基本追求。......
2025-09-30
“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是朱熹对教育目的、作用的表述,而且是他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综上所述,虽然朱熹的教育思想中有浓厚的理学倾向,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是其对教育作用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朱熹对小学和大学加以划分,并为各个阶段整理了相应的教材,可以说是教育史上一个极大的贡献。......
2025-09-30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厚重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它们交互作用、彼此依托,构成了中国节庆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