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热词,举凡婚丧嫁娶、居家礼仪、艺术形态、民族交往、国策政纲、文化教育等莫不与文化二字关联。在世界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海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失去自我根脉文化的危险。鉴于此,许多学者呼吁中国文化在文化主流传承上要认祖归宗。......
2025-09-30
1.“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养。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论。
2.《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主要内容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亲”为教育目的。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治学顺序。
3)“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
4)“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https://www.chuimin.cn)
《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思想,都曾在儒家典籍中出现过,朱熹将这些思想汇集起来,以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一般学校的学规范本和办学准则,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3.朱熹的教育作用观
朱熹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表述了自己的教育作用观。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结合而成。“理”是精神性的范畴,属于第一性,“气”是物质性的范畴,属于第二性。
1)朱熹认为,人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理和气结合而成,人性的主流,禀受于“理”的部分,也就是“天命之性”,“天命之性”是纯然至善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有清有浊。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气质”,将气质之性中的善性发扬开来。为了论证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人欲就是违背封建道德的言行,必须禁止和根除。“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是朱熹对教育目的、作用的表述,而且是他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2)朱熹继承发展了董仲舒和韩愈的性三品学说。圣人之性是清明至善的,没有丝毫混浊,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但经过教育,也可达到“无异于圣人”的地步;中人之性善恶混杂,介于君子和小人之间,“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于君子之域;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涂”。
3)朱熹还认为人心和人性也相关,就一般人的内心而言,都有“道心”和“人心”两种成分。“道心”体现“天理”,“人心”体现人欲,“道心”被包含在“人心”之内,是隐性的,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把“道心”显现出来,也就是把“天理”凸现出来,隐藏人的私欲,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这个过程也是“明人伦”的过程,所以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明人伦”。
4.朱熹对小学和大学教育的思想
朱熹在总结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了解,将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1)小学
学生8岁入小学。在教育任务上,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圣贤坯璞”,是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要抓紧,抓好。在教育内容上,以“学事”为主,知识力求浅近、具体,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到基础的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和生长发育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教育方法上,一来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二来要求形象生动,激发兴趣;三来首创《须知》《学规》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2)大学
学生15岁入大学,主要是在小学之上的深造,在教育内容上,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提出要“明理”,要在“坯璞”的基础之上“加光饰”,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注重自学,并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虽然朱熹的教育思想中有浓厚的理学倾向,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是其对教育作用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朱熹对小学和大学加以划分,并为各个阶段整理了相应的教材,可以说是教育史上一个极大的贡献。《四书章句集注》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超过了《五经》,这也反映了朱熹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另外,他的“朱子读书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在教育史上流传甚广。
相关文章
(一)文化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热词,举凡婚丧嫁娶、居家礼仪、艺术形态、民族交往、国策政纲、文化教育等莫不与文化二字关联。在世界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海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却面临着失去自我根脉文化的危险。鉴于此,许多学者呼吁中国文化在文化主流传承上要认祖归宗。......
2025-09-30
《礼记》中有“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左传》中也言“德,国家之基也”。“闲篇”扯得好,我们的教育生涯无时不充满着惊喜。古为今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正是我所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我把它们概括为“两手抓”意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道德培养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支撑、教育与社会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共生。我的一切思考与行为都力求贯穿这些“两手抓”意识。......
2025-09-29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董仲舒要求人们要心正意诚,对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追求应当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2025-09-30
为保存革命力量,党指示处境极端危险的党员同志出国隐蔽。丛书涉及多个领域,编写任务分别由文委会委员承担,杨贤江承担了编写教育方面书籍的任务。对于杨贤江同志的纪念一直没有中断,成立有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宁波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每年4月举办隆重的研讨与纪念活动,由市教育局等主办,慈溪与余姚教育系统轮流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了8年。......
2025-09-29
初读徐丽琴的《为谁而玩》,觉得里面的一则心理寓言故事很有意思,一是那位老人的智慧让人叫绝,二是由孩子身上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让人深思。但我认为这样的“智慧”要不得!试想,若这群孩子经常被这样充满“智慧”地“赶走”或“请来”,那么,他们便会早早地就有了“商业头脑”,小小年纪就会满身铜臭味,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人的做法确实是不妥的,他的这种用在孩子身上的“智慧”是要不得的。......
2025-09-29
在域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警察职业道德伦理教学颇受重视。同时应有意识地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全部的教育教学之中。比如,在专业课教学中以渗透的方式开展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在案件的分析中渗透警察职业道德判断。在警察专业教学活动中进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此外,应当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编写科学的职业道德教材。......
2025-09-30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专利数量从2000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后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必须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培养和积累大量创新型人才。......
2025-09-29
在中西方的传统思想中,交往的指向与现代定义规则下的交往概念有所差异。而在此过程中,对于教育与交往关系的哲学思辨,不同的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不同认知。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人类的活动分为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交往又分为物质交往层面和精神交往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交往”是动态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