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透彻理解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的实质内涵,防止和纠正思想教育在方法上的误差。意即我们在上每一节具体的课文时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必须有侧重点,甚至只有某方面的目的要求。科学课的思想教育是融于知识能力教学之中的,不是把思想教育作为直接的内容去处理的。而实际上红领巾气象站只是一个气象站的名称而已,这里的红领巾绝对没有这位老师所开掘的那么“丰富”的思想内涵。......
2025-09-29
1.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1)从“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韩愈提出“人非生而知之者”直接否定了“生而知之”的观点,与儒家的传统思想有出入。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韩愈通过对以往教师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韩愈认为,人们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道”,其方法是“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韩愈观察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认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比士大夫更明智,士大夫应当矫正“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形成相互学习的新风气。
2.韩愈关于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思想
(1)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人才,韩愈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否则势必会导致人才匮乏,统治就会出现危机。(https://www.chuimin.cn)
(2)人才的选拔
韩愈要求统治者要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他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来比喻人才的难得。
3.韩愈的“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观
(1)“性三品”说
第一,他提出了性与情的问题,认为人有性和情,性是天生具有的,情是后天习染的,性和情两者是相应的,有什么样的性就会有什么样的情。
第二,性和情都分为三品,性有五德,情有七情,性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主要内容则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
第三,基本接受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观点。韩愈认为,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只能以刑罚制之。上品之人通过求学而更加明白道理,下等人服从权威就可以少犯罪过,但上品与下品的人性是不能改变的。而中品之人可通过引导或者成为上品,或者沦为下品
(2)教育的作用
第一,从“性三品”说出发,韩愈认为上、中品之人可以受教育,下品之人,虽也具有无常之性,但气质太坏,总是违背封建伦理道德标准,只能以刑罚制之。
第二,教育只能在已定的品位内起作用,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不同。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制,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这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相比,是倒退的。
第三,人性决定教育内容。由于人性中存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因此,教育应当将这些道德发扬开来,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教育内容。
相关文章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透彻理解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的实质内涵,防止和纠正思想教育在方法上的误差。意即我们在上每一节具体的课文时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必须有侧重点,甚至只有某方面的目的要求。科学课的思想教育是融于知识能力教学之中的,不是把思想教育作为直接的内容去处理的。而实际上红领巾气象站只是一个气象站的名称而已,这里的红领巾绝对没有这位老师所开掘的那么“丰富”的思想内涵。......
2025-09-29
在“德”方面,颜之推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艺”方面,颜之推主张以广博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的教育途径。......
2025-09-30
在中西方的传统思想中,交往的指向与现代定义规则下的交往概念有所差异。而在此过程中,对于教育与交往关系的哲学思辨,不同的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不同认知。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人类的活动分为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交往又分为物质交往层面和精神交往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交往”是动态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2025-09-29
洛克的《教育漫步》中,没有弥尔顿《教育论文》里那些详细的方案,但是洛克曾构想出了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在《教育漫步》里他仅谈论了绅士子女的教育,这暴露出洛克重视家庭教育而轻视学校教育的保守思想。洛克实际上是主张使用一种稳定的、一致的、同情的、心平气和的道德力量作为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行为的最佳教育方式。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洛克把教育权威当成道德的代理人。......
2025-09-2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这也是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传统的开端。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1)在教育作用上,墨家主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2025-09-30
《礼记》中有“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左传》中也言“德,国家之基也”。“闲篇”扯得好,我们的教育生涯无时不充满着惊喜。古为今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正是我所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我把它们概括为“两手抓”意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道德培养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支撑、教育与社会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共生。我的一切思考与行为都力求贯穿这些“两手抓”意识。......
2025-09-29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纳自我。允许自己不完美,调整期待,减少自责,才能接纳家人不完美,才能宽容孩子。接纳自己、允许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是要求放弃所有的外在标准,转而失了规则,而是接受自己的真实、真相。......
2025-09-29
上古教育事业,是宗教事业的附庸。在这个时代,掌理教育事业者,当然是些“巫祝”之辈,而且只有他们,才是些智识分子:这种现象,正和欧洲中世纪教会柄世政的情形相同[2]。等到贵族执政的时候,教育的大权,就过渡到官府的手中,而官府以外,便无所谓学术。[4]由这一段话看来,便知道当时教育之权,为官府所掌握。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一方因贵族阶级之崩坏,一方因自由讲学之风的特盛,于是智识始下逮普及于民间。......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