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流程如图4-11所示。图4-11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流程图智能设计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以设计方法学为指导。在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以至测试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贯穿始终。DFA分析装拆可能性,进行碰撞干涉检验,拟定出合理的装配工艺路线,并直观显示装配过程和装配到位后的干涉、碰撞问题。......
2025-09-29
当现代工业进入数字制造时代后,数据本身已经成为提升制造能力与工艺水平的最具价值且最为复杂的原材料,其重要性类似于蒸汽机时代的煤和工业化时代的油。而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获取数据并使数据应用于技术提升和创新。在现实生产中常会提出两个问题:一是需要多大量的数据信息才能有助于一个传统焊接制造过程向当前数字制造的转变与提升;二是用什么方法从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为用户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在焊接产品的研发和工程实践中。对上述问题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
1)获得的数据必须满足并达到可统计的条件(见本章第1.4节),其中包含能有效提取统计特征量的原始信息。例如,在本书中所描述的针对焊接材料的工艺性分析与评估,每个数据样本(焊接电流与电压)的采样频率不小于100kHz/s,采样时长不小于5s。数据量一般在35MB左右。焊接过程数据信息的有效性还必须满足同工况、同时长等要求,从而使各样本信息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有助于发现其内在关联、趋势以及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并在数据信息或样本增加的过程中使分析的结果或预测更为准确。
2)数据是基础资源,不进行有效分析或分析思路、分析方法不合适就不能有效应用数据资源。重要的是能读懂分析结果,通过信息与数据的积累、分析和评估,使焊接制造变为可预测的制造,并使得制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数据又被系统性地处理,有助于发现和解释不确定因素,有助于进行决策和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制造技术在由单元向多元的集成转变,不仅使产品所包含的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量显著增加,而且使产品的制造成为一组满足多种需求的“可行”解,要求以多学科、跨领域的新的制造理念、方法,来寻找并开拓新的模式以适应上述新的特征。此外,在由“信息与数字”驱动的焊接制造发展中,要做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使数据可信任、可传输、可交流、可共享,从而确保数字化焊接制造的一致性、高品质和高效率。
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数字制造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长远的,在焊接制造中的权重及其推动力将与日俱增。焊接数字制造系统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突破:①设计优化能力的提升。对搜集与理解应用环境信息和用户需求信息,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规划,完成焊接结构的优化设计,其中,强有力的动态知识数据库是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基础。②人机一体化的协同。人机一体化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关系,使两者在不同的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形成一种有“深度学习与认知”能力的混合智能。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为基础,将信号处理、动画技术、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是焊接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现高水平人机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焊接数字制造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自动化和知识集成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焊接生产信息完全可以与物流控制、网络间数据共享等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可靠、有效的具有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数字制造监控和管理平台,从而满足现代焊接制造对高品质、高效率的迫切需求。(https://www.chuimin.cn)
根据焊接制造发展路线图的分析和规划,对数字化技术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在工艺、装备和材料之间建立起“精量化”的数字联系,促使传统焊接制造过程由“部分定量”+“经验试凑”的模式向基于工艺与质量“数据库”的在线优化与监控模式的转变;二是实现从传统焊接的“控形”加工向具有接头性能预测和参数调控能力的“控性”技术的提升,进而推动具有机理和规律支撑的、可定量预测和控制的新一代数字制造体系的形成。信息与焊接制造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出合理的技术途径和运作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限,找到关键的技术环节和流程,在这些技术的演进与应用过程中,软件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本书的工作是从信息化基础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主要对焊接电流与电弧电压这两个熔化极弧焊过程的最基本,也是最方便获取的物理量,进行信息的传感与统计特征量的提取、分析与评估。在本书中,以焊接过程中电弧现象的大量观察为基础,揭示熔滴行为特征与焊接材料工艺性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汉诺威分析仪提取反映这一现象的数据化信息,进一步对焊接材料工艺性做出定量的评价。图1-11是焊接材料工艺性评价原理解析图。

图1-11 焊接材料工艺性评价原理解析图
相关文章
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流程如图4-11所示。图4-11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流程图智能设计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以设计方法学为指导。在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以至测试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贯穿始终。DFA分析装拆可能性,进行碰撞干涉检验,拟定出合理的装配工艺路线,并直观显示装配过程和装配到位后的干涉、碰撞问题。......
2025-09-29
包括焊接在内的制造信息是一种专业领域信息,它的本质和属性与信息有共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其本领域自身的特征。焊接制造过程不仅具有信息的多领域、学科跨度大的一面,还表现为参数的耦合性强且带随机干扰的一面。图1-3为焊接制造信息的多领域、多因素特征的示意图。......
2025-09-29
2焊接或气割场地应无火灾隐患。控制装置应能可靠地切断设备最大额定电流。7露天工作的焊机应设置在干燥和通风的场所,其下方应防潮且高于周围地面,上方应设棚遮盖和有防砸措施。......
2025-09-29
而且,由于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数据可在工厂各部门系统中实时传递和更新,避免了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差,有效提高了EWA中的生产效率。EWA采用了西门子软件公司开发的设计软件UG,该软件能够应用于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每个环节,并集成了多种学科仿真功能,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零件设计制造解决方案,这是其他设计软件无法比拟的。......
2025-09-29
宝钢在推进智能制造的技术策略以及在实践中推进智能制造时,秉承一个宗旨:致力于“一切皆协同”。在宝钢智能制造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协同领域:单一基地中工序协同;跨地域、多制造基地之间的协同;跨企业供应链协同。......
2025-09-29
焊接过程传感信号通常以电信号方式输出,电信号首先经过模拟电路进行预处理,然后经过数模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微处理器或计算机系统加以监测和控制。图5-2-26 有源滤波器a)一阶有源滤波器 b)二阶低通滤波器4.信号转换电路传感器输出的电量形式有电阻、电感、电容、电流、电压、频率以及相位等多种形式,在焊接自动化系统中,通常需要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转换,以便达到系统控制所要求的信号,这就需要信号转换电路。......
2025-09-29
表2-2基于TCP/IP的MMS通信协议栈客户/服务器模型的 A-Profile 的应用层采用 MMS和ACSE,其所使用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均是面向连接的,是隐含的、强制性的。MMS 是一个应用层标准,用来支持在计算机综合制造环境中的设备间的消息通信。IEC 61850 中 ACSI 服务器类的实例被映射到一个MMS的虚拟制造设备对象。MMS命名变量有一个分层的MMS类型描述。MMS类型描述的一般分层结构包括多个层次的组件。表2-4IEC 61850的服务模型映射到MMS的服务模型......
2025-09-29
数字制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手段,而智能制造是数字制造的提升。数字制造过程以信息处理为核心,而智能制造过程以智能学习与推理为核心。数字制造系统在环境异常或使用错误时无法正常工作,而智能制造系统则具有容错功能。......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