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的早期文献中,都有对我国河流入海颗粒物Fe含量的报道。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入海沉积物总Fe含量上,且样品较少,没有对我国河流沉积物Fe的地球化学循环做系统的研究。如前所述,河流和海洋Fe循环是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2025-09-29
分步提取过程中,各个步骤中不同的萃取剂可以溶解或解析的矿物各不相同。随着矿物的解析,各种元素总是按照相应的矿物组成释放到溶液中。因此,通过分析每一步萃取产物中各元素的组成含量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一步萃取过程所释放的矿物类型。三步萃取过程中对应的元素相关性统计结果见表4-4。
表4-4 分步萃取产物不同元素与Fe的相关性、含量和比例
(https://www.chuimin.cn)
注:统计数据来自长江流域干、支流17个样品;Mn、Ti和P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其他元素单位为wt%。
不同元素在每一步的提取产物中分布情况各不相同(表4-4),其中元素Mn和Ca主要存在于第一步(连二亚硫酸钠缓冲溶液)萃取产物中,分别占三步总萃取量的58%和60%;P主要存在于第二步(12 N 浓HCl煮沸)萃取产物中,所占比例为51%;Al、Ti、K、Mg则主要存在于第三步(HF-HNO3 混合溶液)萃取产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2%、92%、95%、51%,Fe元素在各个相态均有分布,含量相当,分别为27%、33%和40%。
在每一步萃取过程中所得产物各元素与Fe元素的相关性也有差别。在第一步萃取产物中,Fe与Al、Mn、Ti、P、K 有较高的相关性,同Ca则是负相关;在第二步萃取产物中,Fe与Mn、Ti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Al相关性较差;在第三步萃取产物中,Fe同Mn、Mg元素有很好的相关性,与Ti也有部分相关性。三步萃取产物相加的总含量中,Fe则表现出同Al、Mn、Ti、P、K 元素较强的相关性。
相关文章
国际上的早期文献中,都有对我国河流入海颗粒物Fe含量的报道。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入海沉积物总Fe含量上,且样品较少,没有对我国河流沉积物Fe的地球化学循环做系统的研究。如前所述,河流和海洋Fe循环是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2025-09-29
岩石的风化作用同时参与了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不同类型的风化,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因此,大陆碳酸盐的风化对于大气CO2的浓度并没有影响。而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由于反应速率较慢,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全球碳循环及其变化反应不灵敏,但其风化产物中的完全来自大气CO2,所以,每1 mol风化,就有2 mol大气CO2被吸收。......
2025-09-29
Fe的化学相态分类有很多种,但都是基于不同的操作定义。长江干流颗粒悬浮物中Fe的化学相态组成见表4-1,结果显示见图4-1。样品中Fe T在干流和支流之间波动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上游样品FePR变异系数高达21%,而中下游样品变异系数只有7%,说明上游沉积物中FePR组成波动变化显著大于中下游地区。Fe U/Fe T显示出与Fe HR/FeT相反的变化趋势。......
2025-09-29
随着铁盐实验的开展,Fe如何有效地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即Fe的生物利用有效性越来越受科学界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燃烧也是可溶性Fe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Journet等认为,粉尘中大部分生物可利用的Fe并不是Fe的氧化物,而是黏土矿物中的Fe,这部分Fe占所有生物可利用Fe的90%。另外,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中可溶性Fe的含量。Luo等的结果显示,燃烧供应的可溶性Fe约占大气总可溶性Fe的50%。......
2025-09-29
综合上游及中下游粒度数据之后,可能CIA 与粒度之间的规律性会更加明显。自上游至下游,长江中下游悬浮物CIA 明显高于上游悬浮物,暗示了中下游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程度比上游要高。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在地理纬度、海陆分布状况和地形条件的控制下,长江流域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流域局部范围内又存在特殊的区域气候特征。......
2025-09-29
长江流域以其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成为研究风化过程的理想场所。其次,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域受季风影响显著,各种类型的源岩都有发育,研究流域风化特征有助于了解构造隆升和季风气候对风化的影响。因此,分析长江溶解态和颗粒态元素组成,对于深入认识流域自然风化过程,碳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河流地球化学组成有重要意义。表3-2近年来长江溶解态、颗粒态化学研究和风化研究汇总续表......
2025-09-29
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的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今后深化长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河口及陆架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的陆源入海物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向样品中加入1∶1的HNO3,约1 m L,再加入纯HF约3 m L,超声震荡1 h。超声振荡之后,在电热板上保温24 h,将样品蒸干;再加1 m L 1∶1 HNO3,5 min后加3 m L HF。用2%的HNO3稀释样品至样品重量的1 000倍,作为主量元素的待测溶液;在稀释1 000倍后的溶液中取出4 g左右,稀释10倍,作为微量元素的待测溶液。测量结果显示,常微量元素的分析误差为5%~10%。......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