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的早期文献中,都有对我国河流入海颗粒物Fe含量的报道。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入海沉积物总Fe含量上,且样品较少,没有对我国河流沉积物Fe的地球化学循环做系统的研究。如前所述,河流和海洋Fe循环是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2025-09-29
作为限制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表生环境中Fe的地球化学循环一直是海洋科学和第四纪研究的热点(Thamdrup等,1994;Van Cappellen和Wang,1996;Poulton和Raiswell,2002;Jickells等,2005;Poulton和Raiswell,2005;Raiswell,2006)。尽管Fe在地壳中丰度很高,但很多含Fe的矿物并不能直接被生物吸收利用。只有某些特殊的Fe氧化物(氢氧化物)可以被生物吸收利用,例如具有含铁细胞的生物有机体可以通过释放特殊的螯合物来溶解三价Fe(Raiswell,2006)。另外,河流和冰川沉积物中很大比例部分的Fe氧化物(氢氧化物)都是以超细的颗粒存在(Poulton和Raiswell,2005),因而利于生物的吸收和利用。这种可以被生物有效利用的Fe称为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le)Fe,但关于这部分Fe的存在形式、表生环境中行为和生物利用过程等争论一直没有停止(Barbeau等,2001;Jickells和Spokes,2001;Visser 和Gerringa,2003;Mahowald 等,2005;Weber等,2005;Journet等,2008)。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对海洋中Fe络合作用的了解(Parekh等,2004;Bergquist等,2007)。传统方法对于沉积Fe循环过程的研究,主要基于对沉积物中总Fe的含量变化来讨论。但Fe在边缘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受其化学相态影响很大,因此在讨论Fe的循环过程中,区分不同的化学相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详细调查了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悬浮物中不同化学相态Fe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Fe的化学相态组成来示踪流域化学风化与颗粒物来源的意义。(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国际上的早期文献中,都有对我国河流入海颗粒物Fe含量的报道。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入海沉积物总Fe含量上,且样品较少,没有对我国河流沉积物Fe的地球化学循环做系统的研究。如前所述,河流和海洋Fe循环是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2025-09-29
向样品中加入1∶1的HNO3,约1 m L,再加入纯HF约3 m L,超声震荡1 h。超声振荡之后,在电热板上保温24 h,将样品蒸干;再加1 m L 1∶1 HNO3,5 min后加3 m L HF。用2%的HNO3稀释样品至样品重量的1 000倍,作为主量元素的待测溶液;在稀释1 000倍后的溶液中取出4 g左右,稀释10倍,作为微量元素的待测溶液。测量结果显示,常微量元素的分析误差为5%~10%。......
2025-09-29
岩石的风化作用同时参与了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不同类型的风化,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因此,大陆碳酸盐的风化对于大气CO2的浓度并没有影响。而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由于反应速率较慢,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全球碳循环及其变化反应不灵敏,但其风化产物中的完全来自大气CO2,所以,每1 mol风化,就有2 mol大气CO2被吸收。......
2025-09-29
关于河流中Fe 的循环,最早可以追溯到Gibbs的研究。随后,很多学者相继调查了全球河流入海颗粒物质中痕量金属元素通量及其控制因素。例如,Martin和Meybeck调查了全球7条主要河流40多种金属离子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海洋沉积物中Fe HR/Fe T约为0.26,以河流供应为主,大气来源以及热液贡献较小。......
2025-09-29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含量一般很低,而且颗粒总体比较细小、结晶度差。漫反射光谱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十分敏感,被认为是一种识别和估计土壤、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的重要手段。Deaton和Balsam同对人工合成矿物和沉积物研究,发现在漫反射光谱曲线一阶导数图谱中,针铁矿和赤铁矿有不同的特征峰。......
2025-09-29
随着铁盐实验的开展,Fe如何有效地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即Fe的生物利用有效性越来越受科学界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燃烧也是可溶性Fe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Journet等认为,粉尘中大部分生物可利用的Fe并不是Fe的氧化物,而是黏土矿物中的Fe,这部分Fe占所有生物可利用Fe的90%。另外,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中可溶性Fe的含量。Luo等的结果显示,燃烧供应的可溶性Fe约占大气总可溶性Fe的50%。......
2025-09-29
因此,大河流域的风化作用作为表生环境中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源物质从源到汇研究中必须深入考虑。另一方面,河流溶解态物质和颗粒态物质反映的风化尺度也不相同,溶解态反映的是短时间尺度上的风化产物,在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几乎是瞬时的。......
2025-09-29
长江流域以其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成为研究风化过程的理想场所。其次,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域受季风影响显著,各种类型的源岩都有发育,研究流域风化特征有助于了解构造隆升和季风气候对风化的影响。因此,分析长江溶解态和颗粒态元素组成,对于深入认识流域自然风化过程,碳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河流地球化学组成有重要意义。表3-2近年来长江溶解态、颗粒态化学研究和风化研究汇总续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