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流中Fe 的循环,最早可以追溯到Gibbs的研究。随后,很多学者相继调查了全球河流入海颗粒物质中痕量金属元素通量及其控制因素。例如,Martin和Meybeck调查了全球7条主要河流40多种金属离子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海洋沉积物中Fe HR/Fe T约为0.26,以河流供应为主,大气来源以及热液贡献较小。......
2025-09-29
河流是沟通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桥梁,河流的碳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一些主要大河流域二氧化碳溶解的研究显示在这些河流中的CO2浓度大约是预期的大气浓度(370 ppm)平衡时所获得的浓度的10~15 倍,尤其是在河流下游最为明显(Gaillardet等,1999;Watson等,2000;Mortatti和Probst,2003)。这些观察资料显示,河流并不是简单地把碳从陆地搬运到海洋,同时也是接受大气CO2的去气源(因为CO2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为4 d),因而在全球的碳循环研究中必须关注大河流域的作用。
除了碳循环研究,大河在物质源汇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由河流搬运至海洋,据估算,世界每年由河流输送入海洋的颗粒沉积物和溶解物总量分别约为15.5×109 t和4×109 t(Martin和Whitfield,1983;Milliman和Meade,1983),二者的输送总量相当于大气途径入海物质量的100倍(李晶莹等,2002)。因此,大河流域的风化作用作为表生环境中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源物质从源到汇研究中必须深入考虑。
Martin和Meybeck(1979)根据全球表面岩石与河流的平均组成计算得到,河流中常量元素(大于1 mg/kg)即K、Na、Ca、Mg、Si、Al、Fe、Ti等主要来自陆地岩石的风化作用。将河流水化学研究集中在常量元素上,首先因为它们是溶解态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相对于痕量元素,它们对人为活动的敏感性差,不容易受人类污染的干扰。但需要注意的是,河流中溶解的离子既有来自大气的输送,也有人类活动的贡献(Meybeck,1987;Gaillardet等,1999b),因此在研究河流中元素的风化作用时,一定要扣除大气输入和人类排放的份额。据Meybeck(1987)的估算,来自化学风化作用的河流总溶解载荷为2.14×109 t/y。但是,相对于易溶元素,如K、Na、Ca等,岩石风化后产生的难溶元素,如Al、Fe、Ti主要还是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Poulton和Raiswell(2002)的计算结果表明,作为海洋生产力的限制元素之一,Fe主要通过河流颗粒态输入到大洋中(表3-1)。另一方面,河流溶解态物质和颗粒态物质反映的风化尺度也不相同,溶解态反映的是短时间尺度上的风化产物,在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几乎是瞬时的。而颗粒态物质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风化历史,可能是经历了多个沉积旋回之后的风化产物(Li和Yang,2010)。(https://www.chuimin.cn)
表3-1 全球入海Fe的通量(Poulton and Raiswell,2002)

注:[1]数据引自Jickells等(2005)
相关文章
关于河流中Fe 的循环,最早可以追溯到Gibbs的研究。随后,很多学者相继调查了全球河流入海颗粒物质中痕量金属元素通量及其控制因素。例如,Martin和Meybeck调查了全球7条主要河流40多种金属离子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海洋沉积物中Fe HR/Fe T约为0.26,以河流供应为主,大气来源以及热液贡献较小。......
2025-09-29
向样品中加入1∶1的HNO3,约1 m L,再加入纯HF约3 m L,超声震荡1 h。超声振荡之后,在电热板上保温24 h,将样品蒸干;再加1 m L 1∶1 HNO3,5 min后加3 m L HF。用2%的HNO3稀释样品至样品重量的1 000倍,作为主量元素的待测溶液;在稀释1 000倍后的溶液中取出4 g左右,稀释10倍,作为微量元素的待测溶液。测量结果显示,常微量元素的分析误差为5%~10%。......
2025-09-29
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的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今后深化长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河口及陆架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的陆源入海物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随着铁盐实验的开展,Fe如何有效地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即Fe的生物利用有效性越来越受科学界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燃烧也是可溶性Fe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Journet等认为,粉尘中大部分生物可利用的Fe并不是Fe的氧化物,而是黏土矿物中的Fe,这部分Fe占所有生物可利用Fe的90%。另外,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中可溶性Fe的含量。Luo等的结果显示,燃烧供应的可溶性Fe约占大气总可溶性Fe的50%。......
2025-09-29
岩石的风化作用同时参与了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不同类型的风化,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因此,大陆碳酸盐的风化对于大气CO2的浓度并没有影响。而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由于反应速率较慢,在短时间尺度上对全球碳循环及其变化反应不灵敏,但其风化产物中的完全来自大气CO2,所以,每1 mol风化,就有2 mol大气CO2被吸收。......
2025-09-29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含量一般很低,而且颗粒总体比较细小、结晶度差。漫反射光谱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十分敏感,被认为是一种识别和估计土壤、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的重要手段。Deaton和Balsam同对人工合成矿物和沉积物研究,发现在漫反射光谱曲线一阶导数图谱中,针铁矿和赤铁矿有不同的特征峰。......
2025-09-29
由于化学相态定义的复杂性,元素化学相态分析方法研究虽然开展了近30年,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由于实际操作中很难严格测定样品不同元素总量中各个不同化学相态,因而顺序提取这种替代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鉴别元素相态的各种分类组合。自Chester和Hughes等和Tessier等等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元素相态分析一直广受关注。Fe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限制元素,其不同的化学相态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行为也各不相同。......
2025-09-29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其中,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图2-4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分布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