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帮助教师克服对数学教学的焦虑和沮丧,关键是建立对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的清晰理解。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缺少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浪费了许多良好的教育契机。......
2025-09-29
适合年龄:小、中、大班
材料:蓝、绿色竹片各6片(见图二);黄、橙、红、原木色竹片各6片(见图三);幼儿作品(见图四~图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可能出现的玩法
小班
用“围合”的方法,将相同颜色、长度的竹片拼搭组合图形(如:六片橙色竹片拼成一个正方形,见图四);用“连接”的方法,选择颜色、长短相同的竹片拼搭图形(如:红色和黄色竹片间隔排列连接成一列火车,见图五);用“垒高”的方法,将竹片按长短一片一片叠高(如:从下往上按长到短叠高,见图六)……
中班
选择长短、颜色不同的竹片进行组合拼搭(或对称摆放),以平面拼搭为主,以生活中常见的(或想象中)物体为主。并能用语言为拼搭的物体取名(如:拼搭花朵、房子等,见图七、图八)。
大班
1人或2人游戏,协商搭建方法,可按需要选择长短不同的彩虹竹片进行立体拼搭(如高架桥、房子、楼梯等);也可在拼搭之后添加辅助物(如:添加一只小球摆放在楼梯上,从上往下玩滚球游戏);能用语言讲述拼搭物体名称和用途。(见图九、图十)。(https://www.chuimin.cn)
游戏规则
搭建完成后,给自己创作的“作品”起名字并拍照片记录。
2人游戏时,按商定的“造型”进行拼搭。
游戏结束后,将彩虹竹片物还原样、物归原处。
观察要点
关注幼儿大胆主动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小班:关注幼儿建构的水平及用语言表述(比如:是无意识摆弄还是有目的搭建;能否根据“作品”造型说一说等);
中班:关注幼儿能否根据竹片的颜色、长短等特征探索搭建多种造型;
大班:关注幼儿能否拼搭出立体造型。
关注幼儿数学经验的水平
逻辑分类与关系:按物体的一个明显特征进行分类或归并;按物体长短排序等。
次序:按颜色、长短有规律排序。
时空关系:在组合和拆分中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区别上下、前后、里外等的方位;镜面、辐射对称拼搭;学习看简单的平面图进行立体搭建等。
提示
可将幼儿拍摄的作品作为范本,供同伴相互观赏和借鉴;
可根据需要提供辅助物(球、汽车玩具等),让幼儿与拼搭物体“玩”起来。
备注:原玩具名称为“BAMBOO-ART”
相关文章
要帮助教师克服对数学教学的焦虑和沮丧,关键是建立对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的清晰理解。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缺少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浪费了许多良好的教育契机。......
2025-09-29
那么,如何使现成玩具经过再开发,成为趣味性、挑战性强的“幼儿思维数学”玩具呢?特点“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是由幼儿探究的强烈愿望所引起的,伴随着快乐积极的体验,有助于幼儿体验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且对幼儿的思维有挑战,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2025-09-29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幼儿思维数学”,认为作为数学启蒙阶段的幼儿数学,理应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当成首要目标。我们将“幼儿思维数学”定义为以幼儿主动建构为学习方式,以幼儿与成人共同参与为学习过程,以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核心,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抓手,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为价值取向。......
2025-09-29
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25-09-29
其三,现成玩具成为“幼儿思维数学”材料,作为教师在已明晰玩具蕴含的数学经验之后,应让各年龄段幼儿充分使用现成玩具,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积累的数学经验不同,同样一份现成玩具投放在小班、中班和大班时,能使玩具效益最大化,而教师则需以观察为主,你会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会出现多种玩法。......
2025-09-29
(二)通过口述应用题进行加减运算口述应用题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有力工具。老师口述有场景的应用题,让幼儿亲自操作和表演,体会加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结构与口述应用题的结构一样,由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组成。在自编应用题之前,幼儿要先积累一定的口述应用题的经验。......
2025-09-29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从技能习得过程中来实现,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过早地进行单纯的技能习得,是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因此,要通过游戏来实现。《小鼓怎么敲》(片段)注:①以上第一段为完整乐段,从第二段起,谱例仅显示每段的第一句,各段小军鼓的节奏与每段的第一句相同。游戏《小鼓怎么敲2》。......
2025-09-29
数学思维不仅具有一般思维的根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比一般的概括性强,这是由于数学思维能揭示事物之间抽象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它是概括了不同事物在“数量”方面的特征后的结果,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也是概括了现实世界中相应事物的特征以后抽象化的结果,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是如此。在具体的数学思维过程中,这些特征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起着作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