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进入“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增速已逐年下降,流动人口数量整体进入增量减速的发展阶段。图1.1.2天津市流动人口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流动人口中20岁及以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呈现出增长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比例增加,未成年子女随迁增加。(三)流动人口女性比例略有增长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有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2025-09-29
(一)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办理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对医疗保险参保的促进作用中,更偏向于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的提高,对于其他保险参保率的提高不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衡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保障情况,除了以医疗保险参与情况作为衡量指标之外,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是否办理社保卡也是可选择的衡量指标之一。图6.3.2给出了流动人口中社保卡的办理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已经办理了社保卡,而在没有办理社保卡的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也知道社会保障卡。这说明从社保卡办理情况来看,当前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反映出其社会融合程度较高。

图6.3.2 天津市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情况
数据来源: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从办理社保卡的情况来看,天津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情况良好,这与之前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情况形成对比,那么办理社保卡是否意味着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呢?或者说已经办理了社保卡的流动人口,其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是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接下来进一步分析已经办理了社会保障卡的流动人口中其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具体情况如表6.3.4所示。
表6.3.4 办理社保卡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 单位:%

数据来源: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https://www.chuimin.cn)
表6.3.4给出了已经办理了社保卡的流动人口中各种保险的参保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之外,其余保险的参保率并没有显著提高。说明办理社保卡之后,流动人口主要提高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比例,而其余保险的参保比例仅仅有少量增加。
(二)职业特征对于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天津市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主要依托在正规部门就业的雇员身份实现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社保卡的办理呢?首先社保卡的办理具有自主性,可能具有某些个体特征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办理社保卡;另外社保卡也带有很强的职业属性,存在着所在单位要求职工办理社保卡,或者统一为职工办理社保卡的可能性。因此,这里选取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进一步探究影响社保卡办理的因素,具体情况如表6.3.5所示。
表6.3.5 不同特征下的天津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情况

数据来源: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表6.3.5给出了不同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群里中,办理社保卡的比例情况。首先来看个体特征,可以看出性别对于社保卡的办理不存在显著影响,男性中办理社保卡的比例和女性中办理社保卡的比例相当,两者差距不大。年龄对于社保卡的办理存在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超过25岁之后,其社保卡的办理比例显著提升,且在这之后一直维持了50.00%~60.00%的水平,不过峰值在30~34岁,之后社保卡的办理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流动人口办理社保卡,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出于自身的预防选择,而是由于工作等外部原因的影响,反而是壮年的流动人口,其社保卡办理比例较高。教育水平对社保卡的办理存在影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比例逐步提高。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流动人口自身的选择,教育水平越高,其未雨绸缪的心态越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教育水平影响其工作等因素,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提高其社保卡的办理水平。职业特征对社保卡办理存在影响,但很难总结出规律性结论。首先从行业来看,制造采供行业社保卡办理比例最高,商业服务行业社保卡办理比例最低,但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社保卡办理比例之间差距不大,说明不论在哪个行业,流动人口都有比例较高的社保卡办理行为。单位性质对社保卡办理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民营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业中就业的流动人口,其社保卡办理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企业性质就业的流动人口,说明单位越正规,其员工的社保卡办理比例越高。另外从就业身份来看,雇员的社保卡办理比例显著高于雇主和个体工商业劳动者,这说明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更多来自于外界因素,特别是就业特征因素的影响,可能社保卡的办理更多的是通过企业为员工统一办理的形式实现的。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天津市流动人口社保卡办理情况较为良好,超过六成的流动人口已经办理了社保卡。但是办理社保卡并未从根本上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从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来看,办理社保卡的流动人口仅仅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本身参保比例较低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并没有改善,另外从社保卡的影响因素来看,从就业身份对社保卡的影响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社保卡的办理水平更多受到就业特征的影响,当前流动人口办理社保卡主要是就业推动型,个体特征对社保卡的办理存在影响,但相较于就业特征,这种影响水平较低。
相关文章
事实上,进入“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增速已逐年下降,流动人口数量整体进入增量减速的发展阶段。图1.1.2天津市流动人口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流动人口中20岁及以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呈现出增长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比例增加,未成年子女随迁增加。(三)流动人口女性比例略有增长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有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2025-09-29
天津市距雄安新区不足150公里,流动人口势必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天津市户籍人口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总抚养比不断提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社会劳动力持续短缺。在全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应准确把握天津市的流动人口发展变化状况,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25-09-29
(一)家庭成员分居,提高了婚姻和家庭稳定性风险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中,44岁及以下的人口占全部监测样本的77.30%。但夫妻长期分居、家庭成员分离的流动人口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生活中的各类负面情绪因此容易累积难以消除,其后果是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未婚流动人口的婚姻正面临着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需要社会给予重视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025-09-29
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中,自评身体状况健康的人口占比达到84.60%,基本健康人口13.42%。图4.1.1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分布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国有部门流动人口身体健康比例为83.18%,私有部门身体状况健康的比重更高,高达87.14%。......
2025-09-29
流动人口之所以发生婚育形式的新转变和新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制度上的影响。(一)经济压力导致初婚初育年龄延后初婚初育年龄延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压力。晚婚晚育政策对于树立科学婚育观,降低人口出生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晚婚晚育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流动人口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延后结婚年龄,出现了大量适婚青年不婚或晚婚现象。......
2025-09-29
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平均初婚年龄23.8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4.2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3.3岁,男、女性的初婚高峰年龄均出现在22~23岁。流动人口中早婚人数占有婚史人数的14.70%,男性早婚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早婚高发年龄在20~21岁,女性早婚高发年龄在19岁。流动人口再婚多发于31岁以后,再婚人口中,女性高出男性7.8个百分点。流动人口中无配偶男性远多于女性,在婚姻市场中正受到严重的挤压。......
2025-09-29
表5.1.1流动人口留在本地意愿的性别差异单位:人(续表)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同居、未婚流动人口打算未来1~2年留在本地的比例最高。丧偶、再婚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更强。“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机会”“收入水平高”“个人发展空间大”是流动人口打算继续留在本地排名前三的原因,受教育程度与继续留在本地的意愿呈多样变动。......
2025-09-29
为对流入地今后劳动力供给、人口结构的调整以缓解常住人口老年化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促进流入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人口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留守妇女则长期处于夫妻两地分居、需要承担家庭生产、照料老人和子女等多方面的任务,生活的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