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转换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情绪的转换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如此反复进行,让孩子情绪转换的“开关”变得很灵敏。游戏《开始和停止》。音乐长短根据幼儿的情况而定,也根据进行此类游戏的适应性程度而定。这种游戏方式,十分有利于训练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
2025-09-29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能力。它的任务是:通过思维,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而掌握这些规律。它与形象思维的任务截然不同。
对于学习者来讲,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
感觉统合基础能力失调,特别是前庭觉失调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一般都比较缓慢。因此,在对感觉统合失调进行干预的同时,也要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从技能习得过程中来实现,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过早地进行单纯的技能习得,是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因此,要通过游戏来实现。
逻辑思维训练的游戏主要是围绕让个体从游戏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通过不断地发现规律和掌握规律,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发展。
音乐本身有着内在的展开规律,但为这种游戏配套的音乐要一定程度地外显。也就是说,所有让儿童发现的规律不能通过乐理知识、作曲技法等去分析,而是将某种规律用特定的、容易被听觉器官接收的音响信息显现出来。而且所显现出的规律必须要有变化,需要通过多次感受才能发现。当然,对于儿童来讲,难度要适中。在游戏中,让儿童听着这种音乐,当听到这种特定的听觉信息的时候做规定动作,这是这一类音乐游戏的基本方法。
由于这些特定的听觉信息是在一定规律下变化分布的,所以儿童的动作准确性是要通过多次感受才能达到。动作从不准确到准确,就是一个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发现规律和掌握规律的过程,从而训练了逻辑思维。另外通过“画音乐”环节,把听觉信息用记号记录下来,记录好了以后,让孩子用语言表述音乐中特定信息的分布规律,又能起到归纳、分类的逻辑思维训练。
(1)游戏《小鼓怎么敲1》。
准备:配套音乐。让幼儿聆听配套音乐片段,感知音乐中有两类音响:一类是旋律,一类是无旋律的鼓声。说明游戏规则,练习游戏片段,以证实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起,鼓声前奏过后,旋律部分,幼儿随音乐做一种律动动作。鼓声部分,幼儿做另一种动作(例如两只手食指指尖随鼓声相碰,每一声鼓声碰一下,不多碰,也不少碰)。初进行这个游戏时,幼儿往往容易出错,表现为指尖相碰的次数与鼓声不一致。此时说明幼儿尚未发现音乐中鼓声的规律。游戏多次进行后,幼儿自然就能发现规律,进而掌握规律。到幼儿动作全部都对的时候,就说明他完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逻辑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训练。
配套音乐:《小鼓怎么敲》。(https://www.chuimin.cn)
【谱例6—7—1】《小鼓怎么敲》(片段)
注:①以上第一段为完整乐段,从第二段起,谱例仅显示每段的第一句,各段小军鼓的节奏与每段的第一句相同。 ②以上符头为“×”者,是小军鼓的声音。
(2)游戏《小鼓怎么敲2》。
准备:配套音乐。每位幼儿一张纸、一支笔。幼儿聆听音乐片段,感知音乐中有两类音响:一类是旋律,一类是无旋律的鼓声。交代游戏规则(必要时教师做片段示范)。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起,小鼓前奏过后,幼儿听着音乐来画记号。旋律用一种记号,鼓声用另一种记号,要求每一声鼓声都要对应做一个记号。当小朋友都画下来的时候,教师请小朋友看着自己画下来的记号回答如下问题:
音乐一共有几段?(音乐一共有四段)
每段音乐鼓都敲了几次?(每段音乐鼓都敲了四次)
每段音乐中鼓敲得有什么不同?(第一段音乐鼓每次敲四下;第二段音乐鼓每次敲三下;第三段音乐鼓每次敲两下;第四段音乐鼓每次敲一下。)
通过上述环节,教师帮助小朋友提升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配套音乐:《小鼓怎么敲》(谱例6—7—1)。
相关文章
情绪转换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情绪的转换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如此反复进行,让孩子情绪转换的“开关”变得很灵敏。游戏《开始和停止》。音乐长短根据幼儿的情况而定,也根据进行此类游戏的适应性程度而定。这种游戏方式,十分有利于训练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
2025-09-29
在我国,感觉统合先传入台湾,很快在台湾普及开来。台湾的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对感觉统合理论了解都比较深入,特别涌现出了陈文德、曾美慧、高丽芷等一批感觉统合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专家。但是,在我国大陆,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系统认知和实际应用与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学前教育界,尤其如此。感觉统合理论及训练方法在20世纪末在我国大陆开始逐步推广,至今,主要在早教机构和特殊儿童训练机构普及。......
2025-09-29
音乐感统其他原理应用的训练范例。例1语言游戏《听乐说话》1游戏方式:在熟悉叙事型音乐后,听着音乐,根据音乐的展开逻辑编一个与音乐原来表现角色不同、情节不同,但发展逻辑、角色形象类似的另外的故事。随着参与拔萝卜角色的增加,每一段都增加一件参与重奏的乐器。......
2025-09-29
专业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对父母、至亲或者儿童的直接陪护人填写的相关问卷或量表进行评估的方法;一类是通过对儿童的操作或通过专业仪器直接测量的方法。以上两种测查量表,在应用的时候,有的机构主要请儿童父母及其他知情人进行填写,这个部分,属于第一种评估方法;有的机构根据量表的内容,对儿童进行一部分的直接测试。......
2025-09-29
个体感觉统合功能是伴随生理的发育在环境中形成的,分以下4个主要阶段。婴儿3岁之前是感觉统合最基本能力的形成期,因此,许多专家不主张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下“感统失调”的结论,最多只能描述为发展迟缓。这段时期,是他们感觉统合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同时也是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干预的敏感期、关键期。......
2025-09-29
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二)音乐感统的原则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
2025-09-29
新生儿的音乐感统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抚触,二是被动操。新生儿的抚触出生后就可以进行,一般刚出生的时候抚触的部位为手心、脚心和嘴唇周围。目标:1.训练宝宝的触觉、听觉和本体觉的统合。新生儿进行味觉训练,口味不宜太重。尤其是咸味的食物,按照人们的传统经验,需要在4个月后才能食用。第一个乐句由圆号演奏,第二个乐句由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第三个乐句由双簧管演奏。......
2025-09-29
音乐音响丰富多彩,它的丰富性是由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不同形态下的不同堆叠而形成的。音乐中的音强不是保持在一种状态下的。不同的音色形态也是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感觉不同。而“拍”指的是将音乐进行平均的时间分割后,每两个分割点之间的单位时间。这三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起音也有着不同的联觉对应。音乐音响不同的时间变化率也能分别引发人们不同的联觉。......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