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纤维素醚的合成与应用

纤维素醚的合成与应用

【摘要】:纤维素分子链上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上均有3个活泼羟基,可发生一系列与羟基有关的化学反应。与纤维素相比,淀粉分子主要是α-(1,4)-D-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与纤维素分子结构不同的是,淀粉分子既有直链结构,又有支链结构,其结构如图1.4所示。图1.4淀粉的分子结构

早在1838年,法国科学家Anselme Payen发现并命名了纤维素(cellulose)。目前已知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聚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纤维素二糖(cellobiose)为重复单元,通过β-(1,4)-D-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anhydroglucose unit,AGU)上位于C2、C3和C6原子上的羟基,具有伯醇和仲醇的反应性质,邻近的仲羟基表现出典型的二醇结构特性。纤维素链末端羟基具有不同特性,如C1端羟基具有还原性,而C4末端羟基具有氧化性。它键接的氧和葡萄糖环上的氧主要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并参与降解反应。纤维素分子结构如图1.3所示,其化学结构式为(C6H10O5n

图1.3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从纤维素分子结构不难看出,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羟基具有较强反应活性,易于形成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纤维素分子链易聚集,趋于平行排列而形成结晶性原纤结构。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链的氢键对纤维素形态及反应性有重要作用,尤其是C3羟基与邻近分子环上的氧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增强了纤维素分子链的线型完整性和刚性,形成致密的结晶区,同时存在分子链疏松对齐的无定形区,形成两相共存结构,这种特定结构对纤维素物理化学性能存在深远影响。

纤维素分子链上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上均有3个活泼羟基,可发生一系列与羟基有关的化学反应。由于纤维素分子特殊的晶区和非晶区共存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反应大多在非均相(heterogeneous)体系进行,如传统的纤维素改性,包括醚化(甲基化、羧甲基化、羟乙基化、羟甲基化等),酯化(硫酸酯化、硝酸酯化、醋酸酯化等)等,在工业上大多采用多相介质进行反应。在进行反应之前,为改善多相反应的不均匀性和提高纤维素反应性能,通常要进行溶胀或活化处理,大多以异丙醇、乙醇等纤维素的溶胀剂和水为反应介质,用碱或酸溶胀纤维素,减弱甚至破坏其分子间氢键,使反应具有均一性。(www.chuimin.cn)

随着研究人员对纤维素反应体系的深入研究,出现较多的均相(homoge-neous)溶剂体系。1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铜氨溶液能够完全溶解纤维素,但是受溶剂属性的限制,铜氨溶液只能用在测定纤维素聚合度方面。近年来开发出无毒、无污染的新纤维素溶剂体系。如8%~10%NaOH水溶液,NH3/NH4SCN水溶液、ZnCl2水溶液、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DMF或DMSO)/N2O4、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这些纤维素溶剂体系尽管对纤维素改性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使产物具有取代度较高、取代均匀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生产工艺较复杂,仅局限于实验研究,很难得到工业化推广。

与纤维素相比,淀粉分子主要是α-(1,4)-D-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与纤维素分子结构不同的是,淀粉分子既有直链结构,又有支链结构,其结构如图1.4所示。因此决定了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别很大。

图1.4 淀粉的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