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改性纤维素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特殊加工的手段改变其物理形貌,达到改性的目的。经酸水解后不溶于水的生成物被称为水解纤维素。这个过程连续进行下去会引起纤维素分子链的逐次断裂。③纤维素醚化反应:纤维素醚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工业上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之一,其种类繁多,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上述纤维素醚化两种反应机理基本上解决了纤维素单一醚、混合醚的合成问题。......
2023-11-03
在水泥—水分散体系中,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水化反应一开始就形成双电层和电动势(ζ电位),因此ζ电位综合代表了水泥—水分散体系的电动性能。减水剂掺入水泥分散体系中可以改变其ζ电位,进而改变水泥体系的分散性、流变性及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
水泥颗粒在拌和时被水润湿后,发生水解、吸附、离解等化学作用,水泥颗粒表面产生电荷,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相对移动产生电动电位。水泥的水化首先是C3A与水的水化反应,因此初期ζ电位是正值。随硅酸盐进一步水化,大量的C3S参与水化,ζ电位逐渐由正变负。当水泥分散体系中掺加减水剂时,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似胶化的吸附膜,它们在溶液中电离后被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带上负电荷。吸附的结果是使水泥粒子表面双电层发生变化,ζ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且随着外加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减水剂种类有关。
从上文中探讨SBC对水泥净浆的影响发现,SBC的掺加不但能提高水泥净浆流动度,同时流动度保持效果明显优于SNF。大多数减水剂减水分散作用的一个来源是水泥颗粒吸附减水剂后,其表面产生负电荷,颗粒间产生静电斥力,通过静电斥力达到水泥颗粒分散的目的,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越大,减水剂分散作用越好。
在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中,除了某些减水剂(如聚羧酸系减水剂),当减水剂加入水泥拌和物中,由于水泥粒子吸附了减水剂分子,能够使水泥颗粒表面双电层电位发生变化,ζ电位电性由正转负,且绝对值明显增加,提高了静电排斥作用,有利于减水剂减水分散作用的发挥。本文对SBC在不同水泥的悬浮体系的ζ电位进行了研究。
图4.6是P.Ⅱ52.5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与掺加不同减水剂的变化情况。掺加1%SBC7的水泥颗粒ζ电位为-31.8mV,其绝对值略低于掺加1%SNF的-35.2mV,但远远大于水泥表面ζ电位的+8.8mV。掺加0.5%SMHE的ζ电位为-20mV,掺加0.7%的SHEC的ζ电位为-28mV,尽管均低于SNF的ζ电位值,但都比较明显地降低了水泥颗粒表面电位值(绝对值增加)。表明这几种减水剂的掺入都能明显提高水泥颗粒的ζ电位绝对值,从而说明静电斥力是其发挥减水分散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4.6 P.Ⅱ5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
表4.2 P.03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www.chuimin.cn)
表4.2是掺加不同减水剂后P.03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情况。从表4.2可见,吸附不同种类减水剂的P.03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存在差别。掺加SNF的水泥颗粒ζ电位绝对值均高于掺加SBC的值。对于同一种减水剂,掺加不同种类水泥中,发生吸附后水泥颗粒ζ电位也各不相同,如本试验中,同样掺加减水剂SNF的P.032.5R水泥颗粒ζ电位(绝对值)低于P.Ⅱ52.5R水泥颗粒ζ电位,掺加SBC7的P.032.5R水泥颗粒ζ电位也低于P.Ⅱ52.5R水泥颗粒ζ电位。出现这种现象与水泥中熟料成分、碱含量不同等有关。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水泥熟料成分对减水剂的吸附速率及吸附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水泥矿物对同一种减水剂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不同,其顺序为C3A>C4AF>C3S>C2S。文中两种水泥的熟料成分相差很大,必然导致其表面ζ电位的差异。
对于实际应用的商品混凝土,只有较长时间地保持混凝土流动性,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靠静电斥力发挥分散作用的减水剂而言,越长时间地保持ζ电位稳定越有利于其流动性的保持。本试验研究了掺加减水剂的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4.7是P.Ⅱ52.5R水泥中掺加SNF、SBC7、SMHE和SHEC后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图4.8是P.032.5R水泥中掺加SNF、SBC6、SBC7和SBC8后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与时间的关系。从图4.7可见,掺加减水剂SNF的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值随时间延长降低明显,从初始值-35.2mV降低到120min时的-18mV。可见,不论是何种水泥,掺加SBC的ζ电位保持性均明显优于SNF。ζ电位值保持效果与SBC的分子结构有关,尽管SBC6初始ζ电位(绝对值)较低,但是120min内电位值(绝对值)变化很小,SBC7和SBC8在120min内的电位值均高于SNF的值。说明SBC在ζ电位保持性方面优于SNF,这一结果与水泥净浆流动度保持性结果相吻合。同样SMHE和SHEC的ζ电位随时间变化程度也远小于SNF的变化。说明,合成的几种减水剂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让水泥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图4.7 P.Ⅱ5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8 P.032.5R水泥颗粒表面ζ电位随时间变化
有关水溶性纤维素醚的合成与应用的文章
物理改性纤维素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特殊加工的手段改变其物理形貌,达到改性的目的。经酸水解后不溶于水的生成物被称为水解纤维素。这个过程连续进行下去会引起纤维素分子链的逐次断裂。③纤维素醚化反应:纤维素醚是天然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得到的纤维素衍生物,是工业上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之一,其种类繁多,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上述纤维素醚化两种反应机理基本上解决了纤维素单一醚、混合醚的合成问题。......
2023-11-03
表3.9试验结果表3.10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表3.11方差分析表据表3.9~表3.11分析可知,在实验设计范围内,正交试验中显著影响产物性能的参数是氯磺酸与HEC的摩尔比,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固定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改变氯磺酸与HEC的摩尔比研究产物SHEC的性能。因此将摩尔比设定为1.0,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作为制备磺化羟乙基纤维素的最佳条件。......
2023-11-03
从图4.15中可见,在较低掺量下,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量均随减水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MHE的分子结构如图4.16所示,既有支链树枝状分子,也有直链分子,因此吸附形态与SNF相差较大。三种SBC的吸附量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平衡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增加趋势变缓。SBC8的极限吸附量约为4.66mg/g,SBC6的极限吸附量约为5.33mg/g,SBC7的极限吸附量约为5.49mg/g。图4.18SBC的等温吸附图4.19SBC极限吸附量计算......
2023-11-03
图4.30掺加SMHE刻蚀660s后Ca2p及C1s电子吸收峰强度表4.7水泥颗粒吸附不同减水剂的吸附层厚度由于文中采用C1s电子结合能相对稳定,可作为其他电子结合能的校正基准,测得的Ca2p结合能与基准Ca2p结合能发生一定的化学位移,结果如表4.8所示。......
2023-11-03
SBC取代度的测定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SBC中硫元素含量,通过数学计算得到磺酸丁基的取代度。SHEC取代度测定方法原理同。SMHE取代度测定对于变性淀粉SMHE,由于特征基团为顺丁烯酸盐,同样由C、H、O组成,不能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特征元素,因此采用Wurzberg提出的化学滴定方法直接测定其取代度。......
2023-11-03
砂浆制备及性能测试按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进行。混凝土实验方法参照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其他性能测试混凝土配合比为C:S:G=1:1.09:2.53,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按式和式计算泌水率。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4h,以后每隔0.5h或1h测定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2023-11-03
而且,减水剂是采用小分子有机物经过聚合、缩合等手段得到具有一定聚合度的水溶性高分子,在合成过程中未完全反应的游离小分子物质往往与聚合物共存,容易对合成及应用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建筑环境等造成危害。因此,开发可再生资源、合成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减水剂是大势所趋。......
2023-11-0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早期称作化学分析电子能谱,是目前常用的表面分析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成分和化学态的分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以进行除氢以外的全部元素的定性、定量、化学状态分析以及元素浓度纵向深度分析。选择SNF进行刻蚀是由于它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层厚度范围大致确定,为0.5~1nm,远低于10nm,因此可采用角分辨XPS的方法确定吸附层厚度,然后采用Ar离子刻蚀,以标定仪器的刻蚀速率。......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