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亡国之音:宋词中的人生百味

亡国之音:宋词中的人生百味

【摘要】: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的战争,前面说过,宋朝先后受到契丹、党项羌、女真民族各个政权的侵略,最后亡于蒙古族的元。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在此地,可以看到贺知章告老还乡时被赐得的鉴湖一曲,和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的茂林修竹。在回首往事时,多少次在绍兴魂飞泪洒。失去祖国是最大的痛苦。可当元兵攻破临安后,他身经离乱,词作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魂飞泪洒,不是亡国的悲凉之音又是什么?

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亡国之音哀以思

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是很难理解战争会带来什么。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侥幸存活的,而日机的每一次轰炸,都会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伤,被炸死者的内脏甚至飞挂到了电线杆上。当然,这是在我懂事后父母才告诉我的,襁褓中的婴儿,又怎能知道这个可怕的世界啊!人们都希望和平,不愿意发生战争,但是,我们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并不是可以用本能来决定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被动地被“革命”裹挟一年多后,我对“造反派”的“夺权”及斗争“走资派”躲之惟恐不及,因为在这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大革命”中,我成了“另类”,推己及人,对这样的“革命”会积极参加吗?但是,众目睽睽之下,连“逍遥派”也当不成,在到中学参加“教育革命”调查后,不知何故竟很幸运地成了“电影大批判组”的成员,专门担负批判“苏修”电影的任务。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看“内部电影”,看过《一个人的遭遇》、《雁南飞》、《海之歌》等“修正主义”电影,也写过批判文章。事隔三十多年,已想不起写过什么了,但看电影时的真实感受却记得很清楚。说实话,我是被这些电影深深震撼的,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当然反对战争,希望和平,有志于建设。但在当时不能这样理解,只能不顾苏联人反省战争、痛定思痛的真情,而是违心地批判“和平主义”、“活命哲学”。今天看来,其实那些电影的镜头都很“干净”,一点都没有暴力和鲜血,《雁南飞》的男主人公在战争行将结束时,死于敌人冷枪的子弹,一个个大树旋转的画面,然后是轰然倒下,而后是手捧鲜花迎接战士凯旋的女友遍找不到自己的心上人,头顶上飞过了最初就出现过的南飞的大雁。今天看来,这些甚至显得有些幼稚,但在当时,却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的战争,前面说过,宋朝先后受到契丹、党项羌、女真民族各个政权的侵略,最后亡于蒙古族的元。在元兵攻占南宋的过程中,当然又有许多军民死于战火,《宋史记事本末》卷一百零六《蒙古陷襄阳》载之甚详,据卷一百零七《元伯颜入临安》:“元人索宫女、内侍及诸乐官,宫女赴水死者以百数。”这短短数语,就可知当时是怎么个情形。在元兵攻占了临安后,学者、词人周密离京流亡,在绍兴登蓬莱阁后,写下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https://www.chuimin.cn)

此词上片主要写登蓬莱阁所见。在此地,可以看到贺知章告老还乡时被赐得的鉴湖一曲,和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的茂林修竹。当年王羲之俯仰天地,发出“死生亦大矣”之叹,而今天自己的登临,俯仰千古,不胜感慨,孤身漂泊,不能像范蠡那样携西施泛舟五湖,对着四周景色,只有一片清愁。下片抒发思念故国故园的心情。在回首往事时,多少次在绍兴魂飞泪洒(西浦、东州都是绍兴地名)。心中所想,眼中所见,故国与故园已今非昔比,此时的心情就像当年的王粲登楼。有负于如同发鬟的秦望山,像镜子般的鉴湖,即使唤上贺知章一起咏诗,也不能销去心中的忧愁。

失去祖国是最大的痛苦。“亡国奴”的称呼虽非起于古代,但这种感受应是古代就有。周密本是世胄公子,他前期的作品多是湖山游赏、伤春悲秋、闲情雅思、咏物题画之类,只有少数感怀现实、关注国事之作。可当元兵攻破临安后,他身经离乱,词作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献仙音·吊雪香亭梅》)“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与他早先所作很不同。

“亡国之音哀以思”,“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这魂飞泪洒,不是亡国的悲凉之音又是什么?可贵的是,周密在宋亡之后,能坚持民族气节,以故国文献自任, 留下了不少重要著作,给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