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人生在世,有一样很难挣脱的羁绊,那就是名利。因为在作诗者看来,严光的所为,尽管不是求利,却仍有求名之嫌。要解决矛盾,似乎在于将两者都看穿。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作者的人格和功业,只是能从他的这首词中认识到: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
2025-09-30
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亡国之音哀以思
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是很难理解战争会带来什么。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侥幸存活的,而日机的每一次轰炸,都会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伤,被炸死者的内脏甚至飞挂到了电线杆上。当然,这是在我懂事后父母才告诉我的,襁褓中的婴儿,又怎能知道这个可怕的世界啊!人们都希望和平,不愿意发生战争,但是,我们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并不是可以用本能来决定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被动地被“革命”裹挟一年多后,我对“造反派”的“夺权”及斗争“走资派”躲之惟恐不及,因为在这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大革命”中,我成了“另类”,推己及人,对这样的“革命”会积极参加吗?但是,众目睽睽之下,连“逍遥派”也当不成,在到中学参加“教育革命”调查后,不知何故竟很幸运地成了“电影大批判组”的成员,专门担负批判“苏修”电影的任务。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看“内部电影”,看过《一个人的遭遇》、《雁南飞》、《海之歌》等“修正主义”电影,也写过批判文章。事隔三十多年,已想不起写过什么了,但看电影时的真实感受却记得很清楚。说实话,我是被这些电影深深震撼的,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当然反对战争,希望和平,有志于建设。但在当时不能这样理解,只能不顾苏联人反省战争、痛定思痛的真情,而是违心地批判“和平主义”、“活命哲学”。今天看来,其实那些电影的镜头都很“干净”,一点都没有暴力和鲜血,《雁南飞》的男主人公在战争行将结束时,死于敌人冷枪的子弹,一个个大树旋转的画面,然后是轰然倒下,而后是手捧鲜花迎接战士凯旋的女友遍找不到自己的心上人,头顶上飞过了最初就出现过的南飞的大雁。今天看来,这些甚至显得有些幼稚,但在当时,却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的战争,前面说过,宋朝先后受到契丹、党项羌、女真民族各个政权的侵略,最后亡于蒙古族的元。在元兵攻占南宋的过程中,当然又有许多军民死于战火,《宋史记事本末》卷一百零六《蒙古陷襄阳》载之甚详,据卷一百零七《元伯颜入临安》:“元人索宫女、内侍及诸乐官,宫女赴水死者以百数。”这短短数语,就可知当时是怎么个情形。在元兵攻占了临安后,学者、词人周密离京流亡,在绍兴登蓬莱阁后,写下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https://www.chuimin.cn)
此词上片主要写登蓬莱阁所见。在此地,可以看到贺知章告老还乡时被赐得的鉴湖一曲,和王羲之等人兰亭雅集的茂林修竹。当年王羲之俯仰天地,发出“死生亦大矣”之叹,而今天自己的登临,俯仰千古,不胜感慨,孤身漂泊,不能像范蠡那样携西施泛舟五湖,对着四周景色,只有一片清愁。下片抒发思念故国故园的心情。在回首往事时,多少次在绍兴魂飞泪洒(西浦、东州都是绍兴地名)。心中所想,眼中所见,故国与故园已今非昔比,此时的心情就像当年的王粲登楼。有负于如同发鬟的秦望山,像镜子般的鉴湖,即使唤上贺知章一起咏诗,也不能销去心中的忧愁。
失去祖国是最大的痛苦。“亡国奴”的称呼虽非起于古代,但这种感受应是古代就有。周密本是世胄公子,他前期的作品多是湖山游赏、伤春悲秋、闲情雅思、咏物题画之类,只有少数感怀现实、关注国事之作。可当元兵攻破临安后,他身经离乱,词作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献仙音·吊雪香亭梅》)“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与他早先所作很不同。
“亡国之音哀以思”,“回首天涯旧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这魂飞泪洒,不是亡国的悲凉之音又是什么?可贵的是,周密在宋亡之后,能坚持民族气节,以故国文献自任, 留下了不少重要著作,给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方便。
相关文章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人生在世,有一样很难挣脱的羁绊,那就是名利。因为在作诗者看来,严光的所为,尽管不是求利,却仍有求名之嫌。要解决矛盾,似乎在于将两者都看穿。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作者的人格和功业,只是能从他的这首词中认识到: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
2025-09-30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5-09-30
诗酒趁年华——说说宋人的生活推趣人们常将唐宋两代并称,似乎唐风宋韵有颇多相似性,其实,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已能逐渐体会到“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诸多区别。的确,宋代文人很懂得“诗酒趁年华”的生活雅趣,他们的人生堪称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2025-09-30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人间灯彩与天上月色的交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元夜、元夕,俗名灯节,不仅是今天为我国人民所重视,在古代同样如此,而且可以认为,现在之重元宵,应是古代的遗俗。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游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衣裳淡雅、身材苗条的女子。此时听到的是喧天的箫鼓声,看到的是灯光、月光照着的长长短短的人影,满街都飘着香气。......
2025-09-30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上结两句说,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却无心求利,卖鱼时远离城门,当然更不肯到红尘深处争逐名利了。但是,实际上似乎还应有强抑的幽愤,“生怕近城门”,不肯“到红尘深处”,以及“我自是无名渔父”云云,应是对为求一己私利而不计国家根本利益的那些人的讽刺。......
2025-09-30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5-09-30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君子不趋时的零落之悲人生在世,常会遇到与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不相符合的事,有些人出于对利益的考虑,就会让意志、愿望屈服于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出卖朋友,打击别人,落井下石,无所不用其极。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尽管不是著名的政治家,但他那种不趋时的品格是值得肯定的,《踏莎行》虽有零落之悲,其“比德”的意义却是更重要的。......
2025-09-3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人生以及人生态度是古代哲人们难以回避且喜欢探讨的问题。西晋时期,陆机以名将之后及出众的文才见赏于显贵,心中却颇多哀怨,其《短歌行》可谓将前面诸作的主题合而出之: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东坡消极时之所吟,而人生比他顺当得多的高官却比他吟唱得更多,下面将继续谈谈这种现象及其原因。......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