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美好的风物与节序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各民族间长期交往,互相影响,到宋代,已有丰厚的文化积累,有很好的人文、物质基础。与之大体相应,又有一系列的节序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民情民俗。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晓日阴阴睛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这十二首《渔家傲》可以统观一年四季的风物节序,我们且借来一用,以见宋代多彩的人生画卷。......
2025-09-30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浪子”的故土情结
人称柳永善作羁旅行役之词。的确如此。他本来也无意于到处漂泊,相反,却对都市的繁华非常留恋,对灯红酒绿的生活非常向往。可是,因为他经常出入青楼,与妓女们打得火热,又应她们及教坊乐工之请,为“新腔”作词,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一个读书人,不以文章经术闻名,而以“小词”见长,所作所为与宋仁宗“留意儒雅”,提倡“务本向道”不符,被认为是品行不端,成了“问题人物”,遂使他很难踏上仕途。根据陈师道的《后山词话》说,宋仁宗很喜欢柳永的词,每次喝酒都要歌女们再三唱之,但是,他老人家却把柳永当成了“臭豆腐”,喜欢吃,又说臭。因为柳永写过一首《鹤冲天》,词的结尾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本是对考进士落第发牢骚,仁宗知道后,竟然在他后来本已考中的情况下,还故意将他黜落,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开了金口,柳永就只能“奉旨填词”了。情场虽然得意,官场终于失意,帝都居,大不易,“浪子”柳永为了谋生,只能浪迹各地,成了“游子”,同时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成为“羁旅行役之词”。
人物图,清·费丹旭
相别已久,乍一重逢,应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吧,可偏偏是无言哽咽,只有千行清泪滚滚流下。
溉庵居士读书图,清·费丹旭
读书以闲逸时为好,风景以有雨时更佳,而窗外的桂花,透出谈谈的香气,真像朋友一样给人以关怀。
打开柳永的词,可以看见,他除了在东京的青楼酒肆生活外,似乎老是在外漂泊。且看:“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凤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夜半乐》)“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迷神引》)“雾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倾杯》)对这样的生活,他觉得无奈,也颇多抱怨。既因与所爱分离而自责淹留在外,希望早日相见:“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双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成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归朝欢》)又对游宦生涯感到厌倦:“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满江红》)“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安公子》)(https://www.chuimin.cn)
《八声甘州》是柳永的代表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词不同于前面所引的几首,不是在行船、走路的“羁旅行役”过程中,而是“动”中之“定”的表达“归思”,这“归思”又以自己的直抒及佳人“闺思”的拟想来写,双管齐下,别有情致。上片以一“对”字开局,为登临纵目打下了基础,所见者是潇潇暮雨洒落在寥廓江天,洗出了明净的秋色,当此霜风凄紧之时,登高眺望,但见关河冷落,残阳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秋天的物候之变,“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伟大的沉默”,物候变,长江不变,对比中应有哲理在。苏东坡曾说:“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零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欣赏其境界,而未及其中透露出大自然变与不变的哲理,其实这与苏轼《前赤壁赋》的水月之喻有些相似,只不过柳永是不自觉为之罢了。长江无语,人却有情,下片转写登高远望、见不到故乡而兴起的“归思”。屈原《哀郢》的乱辞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返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王粲《登楼赋》也说:“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壮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柳永也为自己的淹留他乡、难以归家而叹息。想到了家,自然要想到“佳人”,于是就有了“妆楼颙望”、错认归舟的拟想,并回到了自身的凭栏凝愁以作结。
是啊,“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柳永纵然是流连风月的“浪子”,又何尝没有故土之思呢!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逢场作戏以外的另一面:柳永无疑是个“多情种子”,如果全面地看,应不仅是对歌妓们的滥情,还有故土难离的专一情结。明乎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何他善作羁旅行役之词了。感情是文学的根本,绝对没有错!
相关文章
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美好的风物与节序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各民族间长期交往,互相影响,到宋代,已有丰厚的文化积累,有很好的人文、物质基础。与之大体相应,又有一系列的节序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民情民俗。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晓日阴阴睛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这十二首《渔家傲》可以统观一年四季的风物节序,我们且借来一用,以见宋代多彩的人生画卷。......
2025-09-30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人生在世,有一样很难挣脱的羁绊,那就是名利。因为在作诗者看来,严光的所为,尽管不是求利,却仍有求名之嫌。要解决矛盾,似乎在于将两者都看穿。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作者的人格和功业,只是能从他的这首词中认识到:看穿名利才能看穿忧患。......
2025-09-30
此心安处是吾乡——情怀旷达自能随遇而安一个情怀旷达的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能坦然处之。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性聪慧而又善于应对,也许是懂得面对像苏轼这样的人物应该怎样说话,于是才有“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对答,因为苏轼出入于佛老,在遇危难之时能努力做到恬然自适、随遇而安,泰然面对一切。......
2025-09-30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5-09-30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人间灯彩与天上月色的交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元夜、元夕,俗名灯节,不仅是今天为我国人民所重视,在古代同样如此,而且可以认为,现在之重元宵,应是古代的遗俗。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游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衣裳淡雅、身材苗条的女子。此时听到的是喧天的箫鼓声,看到的是灯光、月光照着的长长短短的人影,满街都飘着香气。......
2025-09-30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上结两句说,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却无心求利,卖鱼时远离城门,当然更不肯到红尘深处争逐名利了。但是,实际上似乎还应有强抑的幽愤,“生怕近城门”,不肯“到红尘深处”,以及“我自是无名渔父”云云,应是对为求一己私利而不计国家根本利益的那些人的讽刺。......
2025-09-30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5-09-30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君子不趋时的零落之悲人生在世,常会遇到与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不相符合的事,有些人出于对利益的考虑,就会让意志、愿望屈服于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出卖朋友,打击别人,落井下石,无所不用其极。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尽管不是著名的政治家,但他那种不趋时的品格是值得肯定的,《踏莎行》虽有零落之悲,其“比德”的意义却是更重要的。......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