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从人类的进步史及人类的文明史看,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族的发展,国力的提高都与网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创造思维潜能作为主要目的、以创造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融于钢琴艺术教育中,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钢琴艺术教育中,其教学目标面向培养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创造发展原则,即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所谓创造,即根据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运用所有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从人类的进步史及人类的文明史看,创造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族的发展,国力的提高都与网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

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创造思维潜能作为主要目的、以创造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融于钢琴艺术教育中,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与自我表现能力,学生满怀希望地盼着钢琴艺术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钢琴艺术课带给他们的同样是冰冷麻木的音乐、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但面对的虽已不是那些恼人的数理化符号和晦涩难懂的文字,但面对枯燥的乐理、记谱法、烦琐的识语训练、高深莫测的演奏(唱)技巧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同时老师乏味单一的说教,又使整堂课毫无轻松愉悦可言,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课堂上只好以被动接受和心不在焉的方式进行逃避。(www.chuimin.cn)

教师采用单向性的知识传递过程,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而没有教学互动的过程,没有真正给学生以音乐的美感。学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学的反抗和对音乐本能的挚爱。因此,钢琴艺术教育中,其教学目标面向培养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创造发展原则就要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评价。

钢琴艺术教育以上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并可以相互转化,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时刻把握以上原则,唯此才能为钢琴艺术教育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