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创新思路

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创新思路

【摘要】:“在音乐理论中,复调音乐被看作一种以若干独立的旋律线的结合与发展为基础的音乐”,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旋律的艺术。结合钢琴实践教学将复调理论变为应用理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钢琴教学中配合复调的训练,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钢琴训练,学生除了能对调性关系更明确外,也能够学习更多的复调知识。

“在音乐理论中,复调音乐被看作一种以若干独立的旋律线的结合与发展为基础的音乐”,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旋律的艺术。创作通顺流畅的旋律是困难的,创作可以与若干同时进行着的曲调和谐结合、相得益彰的旋律更需要用心去创作,去体会。结合钢琴实践教学将复调理论变为应用理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钢琴教学中配合复调的训练,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册第八首的赋格曲,从整体上来看,左手的旋律起平稳,右手变化不大;从演奏技术上看,除应有的速度与力度外,也无太多要求,但仔细分析主题从低音部进入,中音部在高八度音程上模仿,在节拍上做了变动,对不同的节拍进行模仿,到第四小节的时候主题重复出现(低五度),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同时低音部作自由进行,而高音部则从第一小节第二拍起做高十五度音程的扩大模仿,在这一音响织体中,隐含着和声的运动,并随其运动的不断进步而展开调性,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被多数同学误认为是首练习曲而忽略了其中的声织体,同时也难以区分转调后的音色变化。所以说,要让学生尽可能建立良好的和声感与调性感,就是要把和弦分解开来叠加一起弹奏,使键盘的和弦连接起来弹奏,就会在整个线条流动起来的基础上,使音乐的音响上下前后起伏连绵,展现立体感。同时,通过对这一赋格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响中的形态层次感。再比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隐城基德》下方一对声部形成卡农式模进进行,开始声部(中音部)作下行三度模过,模仿声部(低音部)在四度音程上作模仿,自由声部(高音部)作八分音符三连音进行,起伴衬作用,也采取模进进行(下行三度),转位后,一对外声部形成卡农式模进,自由声部在中音部进入(比原位低三度)。结合钢琴训练,学生除了能对调性关系更明确外,也能够学习更多的复调知识。(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