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官山海的温柔面孔:穿越春秋品管仲

官山海的温柔面孔:穿越春秋品管仲

【摘要】:而这一点孔子的态度也是相同的,他说“食色性也”,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的本性。其实这个问题管仲早已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他的回答非常之肯定,那只有采取“官山海”的策略才行。所谓“官山海”就是国家专营铁器和食盐。接下来就该管仲讲述自己的方案了。按照《管子》一书的描述,当时物价经常会有百倍的波动。但是管仲的新盐政,质量符合国标,价格稳定适中。管仲的“官山海”,抓住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个时候管仲就问了:那么您想增加什么税呢?

齐桓公说:我想收点人头税。

国君抛出想法,当然需要宰相表态。但是管仲可不是喜欢阿谀奉承的宰相,他所谈的当然都是真实想法。他的说法是:不可,是隐情也。

什么是隐情?如果只看字面,大多数人会理解成隐瞒情况,也就是生了孩子不报告。但管仲可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说,您不能收这个税,一收这个税,老百姓夫妻就不恩爱了,夜生活就不幸福了。

管仲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首先要尊重人性,满足人性当中的合理需求。所以一项经济政策如果跟基本人性发生冲突,就会面临各种抵制。而这一点孔子的态度也是相同的,他说“食色性也”,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的本性。违背本性的成本会很高很高。

其实这次谈话,除了人头税之外,齐桓公还提了林木税、牲畜税和建筑税等等税种,但是也都被管仲一一否决了。

国君着急用钱,找宰相商量对策,结果自己的想法被一一否决,齐桓公当然很窝火,于是——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管子·海王》

齐桓公这时明显带着情绪了,意思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让我怎样维持这个国家啊?是啊,国君的想法都不对,那就只有等你放个大招了。

放就放,大招来了。

其实这个问题管仲早已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他的回答非常之肯定,那只有采取“官山海”的策略才行。所谓“官山海”就是国家专营铁器和食盐。(https://www.chuimin.cn)

为什么这样做?接下来就该管仲讲述自己的方案了。

他的方案是什么呢?食盐由民间生产,国家统购统销,禁止私盐买卖,建立《正盐荚》,按家庭人口配给食盐。这样百姓既不会少买,也不可多买。他说我做过一个统计,一个月时间,成年男子吃盐近五升半,那个升要比现在小得多,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孩近二升半。如果实行新盐政,国家专营食盐,每升只需适当加价,全国上下算起来,国家财政就能收入一个可观数字。

在管仲相齐之初,就建立了一个塔形的行政结构。有了这个结构,统计工作,尤其是人口统计就变得非常方便。而有了人口统计之后,新盐政的实施就立即变得简单易行了。

但是管仲在盐上加价,老百姓愿意接受吗?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在管仲之前,各国食盐都由民间生产,私人买卖。这种方式很显然存在质量不一,价格不稳的问题。按照《管子》一书的描述,当时物价经常会有百倍的波动。可想而知,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就像大海中的一个小舢板一样,起伏不定。但是管仲的新盐政,质量符合国标,价格稳定适中。生活必需品供应有了保障,老百姓心里踏实,新盐政当然受欢迎。

同时,管仲说,如果国君宣布征收人头税,就必然会弄得大呼小叫,民怨沸腾。但实行新盐政,财政收入隐含在盐价当中,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搞政治也好,搞经济也好,搞哪一样都需要懂人心。

按照同样的思路,管仲也讲了铁器专营。他说:女人纺织缝纫要有针和剪刀;男人耕地要有犁和锄头;工匠干活要有锯和斧头。现在我们分析,之前铁器也是私人制造和贩卖,质量不一价格不稳,所以国家专营也有相应的好处,老百姓也会支持。

管仲的“官山海”,抓住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至今也没有其他替代品。而铁是国防安全和生产力水平的必需品,至今仍然广泛需要。掌握这两种必需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就得到了有力保障。尤其是盐政思想,在管仲身后被不断效仿,食盐也成了很多朝代的经济支柱。

2025年前,管仲的这套设计已经足够出色了,但是以上的说明却只道出了冰山一角,精彩之处还需要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