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发现教育之美:固化于外的虚实结合

发现教育之美:固化于外的虚实结合

【摘要】: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学生让建筑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的参与造就了我校的文化。一个扎扎实实的文化“教育场”,是基点,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必然走向。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如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楼堂馆所的布局美化、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牌匾壁挂等。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同时,这种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学生可以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做到一楼一主题,一隅一文化,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幸福快乐的智慧,并将其点染在本无温度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中,使一切有了色彩,有了温度。在我校,建筑是凝固了的教育,教育自由流动于建筑之中。启智楼、启慧楼、启德楼、启秀阁、启真楼、启正楼、启蒙楼,这普通的七座建筑也具有了不普通的文化求索。(https://www.chuimin.cn)

每个楼中的每个主题也不是单纯策划出来的,更不是一个个绚丽的名称,而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教育场”。大量的学生作品在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书画院、少年健体大厅呈现。这里不仅是学生创造、游戏的乐园,更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呈现自己少年风采的舞台。是学生让建筑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的参与造就了我校的文化。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任何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的传递、创造,都离不开主体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看这个文化的“场”有多大的吸引力。一个扎扎实实的文化“教育场”,是基点,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必然走向。

陆机在《文赋》中说:“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以求音。”即从虚无中求实,从寂静中求声。我校正是这样将幸福快乐的智慧春风化雨般地“化”入环境中,从无声的建筑中求声,外感而内通,时时处处以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无声召唤引领着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