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鲁迅作品契合学生生活,发现教育之美

鲁迅作品契合学生生活,发现教育之美

【摘要】:教材中的四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永垂不朽的鲁迅的形象。鲁迅的文章难懂,且他自己也曾说过:“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这就需要我们寻找鲁迅作品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把鲁迅看作一位“横眉冷对”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还要知道他是一位富有童心的、活泼可爱的凡人。所以选文要便于孩子从不同侧面去认识鲁迅,能引起孩子产生共鸣。

拓展阅读课是在本单元文学完以后,整合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课外阅读,力求在多个文本的阅读中丰盈与深化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延伸学生的学习触角,增加积累,提升语文素养。拓展阅读课主要是从校本教材的《主题阅读》丛书中整合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每篇文章,重点阅读自己喜欢的篇目,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完成阅读任务。

与本单元主题“走近鲁迅”配套的丛书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目标在于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章,继续了解鲁迅其人,深化对鲁迅的认识,愿意接近他、亲近他,从中受到感染、熏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强化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材中的四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永垂不朽的鲁迅的形象。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对鲁迅的认知会停留在“伟大、不朽”这个层面上,还谈不上喜欢读他的作品。

鲁迅的文章难懂,且他自己也曾说过:“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作为小学生,我们怎么样亲近这个伟大的灵魂呢?这就需要我们寻找鲁迅作品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把鲁迅看作一位“横眉冷对”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还要知道他是一位富有童心的、活泼可爱的凡人。所以选文要便于孩子从不同侧面去认识鲁迅,能引起孩子产生共鸣。

依据以上分析,我选了以下四篇文章。(www.chuimin.cn)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让学生接触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朋友:一个“笑得咳嗽起来”的鲁迅,一个对女孩子衣裳的色彩高谈阔论的鲁迅。

《我的父亲鲁迅》讲的是儿子周海婴眼中的鲁迅,对待儿子他顺其天性、宽严有度,读来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父亲的慈爱与温暖。

《百草园》《赵庄看戏》都是鲁迅描写童年生活的美文。文章风景美,人情美,语言美。主人公活泼可爱、淳朴率真,年龄与六年级孩子相仿,容易产生亲近感。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