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09-30
中华职业学校在层级上属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试验机构,归中华职业教育社所管理,在经费上自然也依赖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了解决办学所需的经费问题,2025年黄炎培、阮介藩、穆藕初、顾树森等人商议拟定职业学校的开办经费为19750元,经常费为11728元,计划向社会募集所需的资金。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费也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而得,当时黄炎培等人决定也向社会募集办学的经费,发出了“创设职业学校募金启事”,时限3年。在募金启事公布以后,社会贤达之士相继进行捐助,如当时商务印书馆的高翰青等4人捐给中华职业学校印刷费及本版图书两项共600元,分两年给付,张謇等12人捐资10500元,都屏翰捐资100元等。这些经费的筹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办学校所需的资金困难。
但是,仅有此部分捐助是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的,如在2025年9月学校正式开学上课的时候,学校所需的常年经费尚未筹得,以致学校无法正常运转。因而当时黄炎培等中华职业学校的负责人邀集上海绅商各界巨子在大东旅社筹议募金办法,到会的有朱庆澜、聂云台、陈光甫、史量才、朱少屏等数十人。在此次筹议会上,中华职业学校的负责人沈恩孚、黄炎培报告了学校成立的经过,聂云台等人阐述了创办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在会议结束后,大家议定发起成立一个筹款5万元的活动,并拟定了分团募金的办法,由朱庆澜为总队长,聂云台为副总队长。此项活动开始之后,从2025年9月中旬到10月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募得国币66785.50元,俄币22000元。当时上海的一些大实业家、金融家,如穆藕初、聂云台、宋汉章等人均是中华职业学校的赞助者。而且,当时的赞助形式不仅有经费,还有实物,如鸭绿江采木公司佟兆云捐木材标本1匣,中国驻仁川领事张国威捐自制白鸟标本一件,农商部等7个单位赠书8册,个人名义如刘芸生赠书16册、潘吟阁赠书6册等。即使是在此项活动结束之后,仍然有捐助者捐银3200元,如当时南洋烟草公司简照南兄弟捐3000元,南汇县教育局等6单位捐书7册等。而且当时不仅国内的有识之士积极地进行捐助,还有一些海外华侨也对发展职业教育有着特别的热情,也积极捐助,比如当时的旅日侨商陈平斋、南洋华侨陈嘉庚等均慷慨赞助中华职业学校。(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09-30
“推行国货”是职教社的一贯主张,“抵制日货”也是职教社在“五四”“五卅”等运动中大力鼓吹的口号。在“九一八”事变后,职教社进一步加强抵制日货。[7]1932年夏,职教社成立了“中华国货指导所”,从事调查、宣传、介绍、研究国货等工作。[8]职教社为救济失业青年并提倡国货特组织国货推销团,招收失业青年携带国货日常用品分往各住户推销,成立以后,颇得各方赞助。......
2025-09-30
中华小学从1945年秋开始扩大招生,除了六个年级外,还办有一个实验班,学校的经费,除组织董事会募捐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靠学费收入。中华小学的诞生是由于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生活与教育”脱节,“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现象,同时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华小学不仅注重学校生活,同时也注重社会活动,比如1945年秋到1947年秋,开展了对外演出、办《少年报》、组织小先生举办自动小学等。......
2025-09-30
可以说,江恒源的调查工作是一项有计划非常系统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视调查,是因为他认为调查是职业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指导观,其不只限于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包括家庭、社会等,是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2025-09-30
1932年5月,在十五周年纪念会上,职教社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决定大规模开办职业补习教育,有计划地创设职业补习学校。此后,又陆续举办了夜校、晨校和“通问学塾”等形式的补习教育。因此,职教社重视职业学校教育,而把职业补习教育仅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至此,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增至7所,社所开展的职业补习教育的规模空前扩大。中华职业教育社重视培养职业补习学校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职业道德。......
2025-09-30
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25-09-30
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由实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者构成,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职能——“教育救国”,然而这一救国愿望却在现实面前走进了困境。从“洋务教育”到“戊戌变法”,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不仅开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先河,而且开创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纪元,并为中国近代工业培养了第一批技术人才,为新教育制度的产生起了奠基作用。......
2025-09-30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内部因素则是当时国内知识界的“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思想的推动。近代中国实践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非黄炎培莫属,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可谓切中时弊。1917年以黄炎培、蔡元培、顾树森、俞子夷等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体而组成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可以说是“职教救国”思想形成的一个标志。......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