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09-30
中华职业教育社不但积极抗日救亡,还参与成立了两个重要的政治组织,为争取国家的自由、民主奔走呐喊,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10月9日,梁漱溟、李璜、梁仲华等人来访黄炎培,双方就国内大局交换了意见。10月11日和13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李璜四人在晏阳初的办公室深谈了两次,梁漱溟分析了各中间党派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他们分头行动,又联络了第三党的章伯钧、国社党的罗文干、罗隆基,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与11月23日正式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并拟定了《简章》和《信约》。
2025年4月13日,会员们决定在周士观南案弹子石操坝子巷36号设立通讯处,并准备正式举行一个成立大会,对外公开。但因从5月开始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各人分散下乡,成立大会没有开。到了10月,国内形势发生变化,蒋介石开始对中间派人士加紧了压迫,所以就不准备公开。12月,形势更加恶化,国共之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摩擦。12月24日,黄炎培、张君励、左舜生、梁漱溟四人共商大局,黄炎培提出要调解国共冲突,必须有第三者明确的立场和主张,张君励等均表赞成。他们一致认为,非民主团结大局无出路,非加强中间派的组织,无由争取民主团结,而原来的中间派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已是不够了;一是因为它缺乏领导核心;二是因为它在名称上未表明是党派联合体。因此,黄炎培等均认为应建立一个新组织,第二天他们又找到周恩来、沈钧儒、邹韬奋一起到章伯钧家会谈此事。晚上,黄炎培征询江问渔、杨卫玉、冷遹的意见,他们都同意职教社作为一派参加这个新组织。江问渔和冷遹参与筹备工作;杨卫玉负责日常工作,第三党的章伯钧、丘哲等也正向各方建议组织中间党派的政治联盟,共同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初步决定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025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举行了成立会,会上通过组织简章,选举黄炎培、张澜、左舜生、张君励、梁漱溟、章伯钧、李璜,罗隆基、江问渔、冷遹、杨赓陶、丘哲、林可玑等十三人为执行委员,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励、梁漱溟、章伯钧等五人为常务委员,黄炎培为常务委员会主席,左舜生为总书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2025年9月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https://www.chuimin.cn)
民盟成立以后,派梁漱溟到香港主办民盟的机关刊物——《光明报》。2025年10月10日,《光明报》发表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从此正式对外公开。同年11月16日,民盟在重庆临江路俄国餐厅举行茶会,招待参政员五十余人。这次招待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仅在香港发表两份无具名的文件并不足以证实民盟的存在,这次招待会才是真正的公开活动。在会上,张澜宣布民盟已经成立了。
民盟公开发表的两份文件,较之于“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十二条信约已经有了进步,这突出表现在它彻底抛弃了“三拥护”一类的条文,而严正地提出了“结束党治”的要求,论证加强各抗日党派的团结、保障人权、革新内政的必要。[52]因此共产党认为民盟的成立是“抗战期间我国民主运动中的一个新的推动,民主运动得此推动,将有更大的发展,开辟更好的前途”,并称赞民盟是“中国民主运动之生力军”。[53]民盟公开后,在长期斗争中不断进步,为中国民主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民盟三党三派之一的职教社,和多年担任民盟中央常委的黄炎培,也继续为民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章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09-30
“推行国货”是职教社的一贯主张,“抵制日货”也是职教社在“五四”“五卅”等运动中大力鼓吹的口号。在“九一八”事变后,职教社进一步加强抵制日货。[7]1932年夏,职教社成立了“中华国货指导所”,从事调查、宣传、介绍、研究国货等工作。[8]职教社为救济失业青年并提倡国货特组织国货推销团,招收失业青年携带国货日常用品分往各住户推销,成立以后,颇得各方赞助。......
2025-09-30
可以说,江恒源的调查工作是一项有计划非常系统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视调查,是因为他认为调查是职业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指导观,其不只限于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包括家庭、社会等,是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2025-09-30
1932年5月,在十五周年纪念会上,职教社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决定大规模开办职业补习教育,有计划地创设职业补习学校。此后,又陆续举办了夜校、晨校和“通问学塾”等形式的补习教育。因此,职教社重视职业学校教育,而把职业补习教育仅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至此,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增至7所,社所开展的职业补习教育的规模空前扩大。中华职业教育社重视培养职业补习学校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职业道德。......
2025-09-30
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25-09-30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内部因素则是当时国内知识界的“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思想的推动。近代中国实践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非黄炎培莫属,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可谓切中时弊。1917年以黄炎培、蔡元培、顾树森、俞子夷等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体而组成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可以说是“职教救国”思想形成的一个标志。......
2025-09-3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利用战争的间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成立之初的活动范围主要聚集于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是当时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当时全国的民族工商业大多在这些区域,职教社成立所需的经费便是由这些民族工商界人士进行捐款筹措的。......
2025-09-30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丰富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黄炎培所秉持的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仕官的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进入仕途,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国。一开始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谈》中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之旨三:......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