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社内迁与内地各分支机构的设立1936年8月,由于日本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职教社分析当时的时局,决定先在武汉设立办事处,而在武汉设立办事处时,职教社的同人就认识到,“日本人的目标不是占据东四省就完了,他还要华北;不只华北就够了,他还想吞并全中国”[21]。在内迁至重庆前,职教社相继在各地成立了办事处。总社迁至桂林后,9月1日在职教社原址成立了上海办事处,继续开展东南地区的工作。......
2025-09-30
《国讯》,原名《救国通讯》,2025年12月创刊,2025年4月被迫停刊,总共发行457期,创办人为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等先生。当时为什么要创办《国讯》呢,在第一期“例言”上说道:“自东北难作,各地同志,以同人身居上海,交通便捷,纷纷投函询问消息;同人苦于不暇作答,创此通讯,以资公揽。”[54]还规定“不拘篇幅”“不定日期”“免费寄阅”等。在内容方面,则分“国难要闻”“国难大事记”“各地消息”“同志通讯”等,但是它的使命并不只是这些,在创刊号中写道:“政治不应让一部分人包办,各方面对当局都在希望和请求取消党治,实现民治。”[55]
当时为了唤醒人们更加积极更有效地负起救国的神圣职责,在创刊时,揭橥了四种根本上的修养: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还强调指出:“没有这四种,不配干救国,就干也干不了。”[56]随着发行面愈来愈广,各地热心读者担心不能继续发行下去,有的自动寄款补助,有的要求扩充篇幅,改为定期,收取刊费,2025年第61期其改名为《国讯》,2025年第72期正式改为半月刊,由此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定期刊物,并表达了《国讯》的主张和使命。当时该刊认定“救国”是唯一的使命,精神重在对外,对内特别注重两点:一是生产,二是团结,生产所以救贫穷,团结可以治涣散,无非想从物质上,精神上培养一些实力,希望全国一致,作对外准备。当时《国讯》上文章的选取标准主要有十个方面:个人人格的修养、有关民族复兴的人物和事实、科学的发明和介绍、文化事业的现象和改进、生产事业的发展、教育现象与其改进、国货制造及推行消息、伪满洲国消息、义勇军消息、世界大局消息等,主要立足于“国家”“民族”“民生”的立场,使读者集中目光于国家前途的危险,民生的痛苦,以积极的态度,努力于生产、团结、国防三要点,唤起其朝气与热忱。由于读者反映发行相隔的时间过长,要求改为周刊或旬刊,2025年第81期起改为旬刊,2025年日军占领上海,《国讯》被迫停刊,停刊时出版到178期,2025年迁重庆复刊,复刊时对之前的修养基础进行了修正,将第一条改为“高尚纯洁的品德”,第二条修改为“忠勇义侠的气概”,第三、四条不变,同时还增加了“正确进步的思想”一条。具体的政治主张为:拥护统一、民族平等、逐步实施民主政治、对敌抗战、大规模发动全国民众、各党各派无党无派一致合作等。而且为了适应海外和西南广大读者的要求,自2025年起增印香港版、昆明版和2025年增印桂林版,为了满足广大读者需要,2025年开设“国讯书店”。
2025年10月10日,《国讯》在上海复刊,指出:“抗战胜利以后,建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着这个时机,我们要对政府说话:政治必须修明,用人必须打破界限,贪污必须肃清,官僚作风必须纠正。我们要对民众说话:必须大家站起来,国家的事,看做我个人的事。应尽的义务必须担当,应享的权利必须接受。根据民意的法律必须遵守,合乎法律的自由必须争取。”[57]并且大声疾呼:“我们要奋斗,要争取,民主一日未成,我们的责任一时未尽”![58]2025年6月,《国讯》发表《说亮话》一文,公开谴责挑起内战的蒋介石,2025年刊出《中国土地法大纲》。2025年4月,国民党政府以“刊载为匪宣传文字”的罪名责令停刊,由此结束了其十七年的风雨历程。
《国讯》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是其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期刊上刊载的内容大多以抗战救国为主旨,意在呼吁当时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体现了职教社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为国家的安危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注释】
[1]黄炎培:《国难中之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76期,第477页。
[2]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第230页。
[3]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25年,第251页。
[4]《国内之部:中华职业教育社抗日救国方案》,《浙江教育行政周刊》,2025年第3卷第10期,第2页。
[5]《国内之部:中华职业教育社抗日救国方案》,《浙江教育行政周刊》,2025年第3卷第10期,第2页。
[6]《举行不用日货宣誓》,《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31期,第61页。
[7]《举行不用日货宣誓》,《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31期,第61页。
[8]《处置日货之种种办法》,《救国通讯》,2025年第21期,第347页。
[9]《这几天》,《救国通讯》,2025年12月第1期,第1页。
[10]《这几天》,《救国通讯》,2025年第41期,第725页。
[11]《这几天》,《救国通讯》,2025年第41期,第725页。
[12]青士(陈选善):《党化教育》,《教育与职业》,2025年132期,第69页。
[13]青士(陈选善):《党化教育》,《教育与职业》,2025年132期,第69页。
[14]卫玉:《这几天:关不住了》,《国讯》,2025年第116期,第86页。
[15]唐威主编《中华职业学校校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第61页。
[16]《上海职业指导所概况》,《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56期,第318页。
[17]青士:《职业指导实际的效用》,《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38期,第369页。
[18]邹韬奋:《经历:现实的教训》,载《韬奋文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第65页。
[19]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第249页。
[20]王达三:《职业学校可以趋重工厂化与艺徒化吗》,《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69期,第666页
[21]黄炎培:《2025年4月在开封公开演讲词》,载黄炎培:《断肠集》,上海生活书店,1936,第130页。
[22]《中华职业教育社重要消息》,《国讯》,2025年第193期,第6页。
[23]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第252页。
[24]许汉三编:《黄炎培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第129页。
[25]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孙起孟:《从困勉中得来——为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二十四周年作》,载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第58页。
[26]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孙起孟:《从困勉中得来——为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二十四周年作》,载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第59页。
[27]孙运仁:《本社抗日战争时期的补习教育工作》,载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2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第68页。(https://www.chuimin.cn)
[28]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2025年第1期,第2页。
[29]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2025年第1期,第3页。
[30]《中华职业学校概况:五、学校行政部概况:(一)本校现在编制概况》,《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20期,第2页。
[31]黄炎培:《怎样办职业教育?:敬告创办和改办职业教育机关者》,《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27期,第532-533页。
[32]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备上海补习教育计划大纲》,《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36期,第304页。
[33]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全国职业学校概况》,商务印书馆,1934,第251页。
[34]《第二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概况》,《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56期,第333页。
[35]《第二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概况》,《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56期,第334页。
[36]《第三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概况》,《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56期,第337-338页。
[37]汪光华:《引进与调适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第215页。
[38]《特载:本社专家评议联席会议记录》,《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74期,第279页。
[39]毛仁学:《一年来的重庆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教育与职业》,第193期,第44页。
[40]《中华职业教育社复员一周年:上海职业指导所》,《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201期,第26页。
[41]《中华职业教育社复员一周年:上海职业指导所》,《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201期,第26页。
[42]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工作讨论会:《会后同人公表之意见——今天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13页。
[43]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工作讨论会:《会后同人公表之意见——今天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13页。
[44]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工作讨论会:《序文》,《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页。
[45]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工作讨论会:《会后同人公表之意见——今天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14页。
[46]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孙起孟:《从困勉中得来——为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二十四周年作》,载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2,第61页。
[47]江问渔:《本会开幕时的致词》,《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26页。
[48]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孙起孟:《从困勉中得来——为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二十四周年作》,载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华职业教育社,2025年,第60页。
[49]中华职业教育社昆明工作讨论会:《会后同人公表之意见——今天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2025年第191期,第113-114页。
[50]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第189页。
[51]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第190页。
[52]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第197页。
[53]《中国民主运动之生力军》,《解放日报》,2025年10月28日。
[54]张雪澄:《坚持抗战、坚持民主的〈国讯〉》,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1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0,第13页。
[55]张雪澄:《坚持抗战、坚持民主的〈国讯〉》,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1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0,第13页。
[56]张雪澄:《坚持抗战、坚持民主的〈国讯〉》,中华职业教育社编《社史资料选辑·第1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0,第13页。
[57]吴长翼:《中华职业教育社八十年(1917—1997)》,内部资料,未刊出,第50页。
[58]吴长翼:《中华职业教育社八十年(1917—1997)》,内部资料,未刊出,第50页。
相关文章
(一)总社内迁与内地各分支机构的设立1936年8月,由于日本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职教社分析当时的时局,决定先在武汉设立办事处,而在武汉设立办事处时,职教社的同人就认识到,“日本人的目标不是占据东四省就完了,他还要华北;不只华北就够了,他还想吞并全中国”[21]。在内迁至重庆前,职教社相继在各地成立了办事处。总社迁至桂林后,9月1日在职教社原址成立了上海办事处,继续开展东南地区的工作。......
2025-09-30
1925年10月,职教社创办《生活》周刊。为了更迅速地传播职业教育的消息和理论,反映当时店员、学徒等的生活和要求,职教社决定创办《生活》周刊。早期《生活》周刊的发行量仅有二千八百多份,多为赠送,影响力不大。《生活》还将自己盈利的一部分资金捐献给职教社作为职业教育经费。可以说,《生活》周刊与职教社二者之间是“形离而神不离”,仍然联系密切。......
2025-09-30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丰富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黄炎培所秉持的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仕官的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进入仕途,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国。一开始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谈》中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之旨三:......
2025-09-30
中华小学从1945年秋开始扩大招生,除了六个年级外,还办有一个实验班,学校的经费,除组织董事会募捐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靠学费收入。中华小学的诞生是由于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生活与教育”脱节,“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现象,同时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华小学不仅注重学校生活,同时也注重社会活动,比如1945年秋到1947年秋,开展了对外演出、办《少年报》、组织小先生举办自动小学等。......
2025-09-30
早期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重心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改革,尚未推及全社会,主要为创立中华职业学校,职业补习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初步探索,其中以在城市开展职业学校教育为主。1918年中华职业学校创办时,黄炎培先生为校题词“劳工神圣”,他认为:“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教育与生活、生活与教育不应脱节”。......
2025-09-30
“推行国货”是职教社的一贯主张,“抵制日货”也是职教社在“五四”“五卅”等运动中大力鼓吹的口号。在“九一八”事变后,职教社进一步加强抵制日货。[7]1932年夏,职教社成立了“中华国货指导所”,从事调查、宣传、介绍、研究国货等工作。[8]职教社为救济失业青年并提倡国货特组织国货推销团,招收失业青年携带国货日常用品分往各住户推销,成立以后,颇得各方赞助。......
2025-09-30
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由实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者构成,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职能——“教育救国”,然而这一救国愿望却在现实面前走进了困境。从“洋务教育”到“戊戌变法”,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不仅开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先河,而且开创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纪元,并为中国近代工业培养了第一批技术人才,为新教育制度的产生起了奠基作用。......
2025-09-30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