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故事曾家岩学习互助小组的成功案例

小学故事曾家岩学习互助小组的成功案例

【摘要】:尤其是曾任曾家岩小学校长的陶绍忠创立的“学习互助小组”教学法,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当时班里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由班主任陶绍忠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何开文的学习成绩很好,他也因此成了“学习互助小组”中的“小小老师”。课堂上,有老师们兢兢业业地教学;课堂下,有学生们自由选择的“学习互助小组”。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何开文在小学毕业后并没有进一步学习围棋,不过下围棋也成为伴随他一生的兴趣爱好。

“曾家岩的童年,真善美的起点。”多少年来,曾家岩小学一直贯彻这样的办学宗旨,为千千万万个小学生带去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为他们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曾任曾家岩小学校长的陶绍忠创立的“学习互助小组”教学法,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

稻盛和夫在他的经营哲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助人”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就会实现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潜力可以充分得以发挥、你周围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将不可阻挡。

何开文

互助,是人类的优秀品质之一。动物们可以去拼杀,可以优胜劣汰,但是人类不一样。人类有思想,有感情,会去帮助弱势的一方,会有恻隐之心,会互帮互助地活下去。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这种帮助能够让彼此提高,那么由此产生的力量将不可估量。陶绍忠深知这一“秘方”,并把它用于曾家岩小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歼10战斗机、神州宇宙飞船系列……这些凝聚着我国科技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国防重器,作用巨大。就是在这些顶尖级的国防科研设备中,也有从曾家岩小学培养出来的学子的贡献。何开文就是这样一位从曾家岩小学走出去的国防事业精英。

1952年,何开文出生于重庆一普通工人家庭。他5岁时,他的哥哥进入曾家岩小学读一年级,当时曾家岩小学是市中区(今渝中区)比较知名的学校之一,受到区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在重庆市民心中是一所非常好的小学。5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哥哥每天回来都会给他讲一些在学校的见闻,让小小年纪的何开文充满了对学校的向往。有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满脸不高兴。原来,他今天在学校受到批评了,原因是没带语文课本,可他明明清楚地记得前一天晚上放在了书包里。哥哥带着困惑回到家后,却看见5岁的弟弟正抱着他的语文课本看得津津有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这个小家伙偷偷拿走了!哥哥向何开文讲述的学校的情景以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为何开文打开了通向知识世界的大门。

1960年,达到入学年龄的何开文背着小书包,跟哥哥一样,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曾家岩小学读书。他的班主任就是陶绍忠,数学老师是聂美年。今天,何开文依然记得当年入读曾家岩小学时的情景。当时学校门口有个巷道,一进校门就是一个很大的操场,在那里每周一会举行升旗仪式。操场尽头是一排教室,教室另一侧还有两个面积较小的中型操场,主要用于学生们平时进行课间活动。在中型操场的另一面还有一排教室。学校为了平衡学生因年龄差距存在的体能差异,将低年级学生安排在离校门比较近的那排教室。

在学校,除了学到扎实而丰富的书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校传授给了他们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当时班里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由班主任陶绍忠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的学生都在不同方面有各自的长处,成绩好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学困生,同时反过来会向他们学习其他方面的优点,大家取长补短、团结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何开文的学习成绩很好,他也因此成了“学习互助小组”中的“小小老师”。在他这个小组中,他帮助过很多学困生,但是在这个小组中,有一个学困生的围棋水平很高,何开文就拜了那个学困生为“围棋老师”。

课堂上,有老师们兢兢业业地教学;课堂下,有学生们自由选择的“学习互助小组”。这使学生们既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又尝到了学习的真正乐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而“乐学乐行 自然自在”也正是曾家岩小学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学风。

何开文校友

曾家岩小学深知,学校要培养的不仅是一群成绩好的学生,也是一群品质高尚的学生。让他们从小懂得仁爱,懂得互助,懂得从助人中领略到人生的快乐和意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在陶绍忠校长“学习互助小组”的倡导与实践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不因为自己是学困生就自卑,因为成绩差的同学往往在其他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天赋。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家岩小学的课外兴趣小组得以飞速发展,围棋、乒乓球羽毛球、军棋等活动,让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兴趣小组的快乐。戴尔·卡耐基说,你兴趣所在的地方,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有广泛兴趣的人,自然会有勃勃生机。

渐渐地,同学之间的互相切磋与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何开文对围棋技艺的强烈渴求了。1965年,五年级的何开文进入围棋学校学习,上午在曾家岩小学上课,下午就到围棋学校去学围棋,学了整整一年。

就当时整个曾家岩小学而言,已经形成了学习围棋的浓厚氛围。何开文所在的班级去学围棋的大概就有二十人,围棋老师在给他们讲解围棋规则时也会分析一些围棋历史及现状。作为围棋发源地的中国,当时围棋水平却不如邻国,这给年幼的何开文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对围棋十分入迷,几乎废寝忘食,一心想着练好围棋为国争光。

如果不出意外,何开文应该会进入围棋学院,或许还能成为国手。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何开文在小学毕业后并没有进一步学习围棋,不过下围棋也成为伴随他一生的兴趣爱好。

时间飞逝,何开文在曾家岩小学的求学时光眨眼间就成了回忆。但他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及生活方式却影响着他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陶绍忠老师对他的影响特别大。陶老师教育方法严谨却又不失灵活,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当时陶绍忠要求学生们用没有田字格也没有画线的白纸写作文,学生们字不能写歪,也不能有涂改。在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要求难倒了不少学生。有学生问陶老师:“现在不是有田字格作业本卖么,咱买一个那样的本子写作文就行了,为啥非要用没有格子的本子写作文呢?”陶老师笑着解释道:“字如其人,写字就要严谨,一笔一画,规规矩矩,不能有半点马虎,养成用白纸来写作文的习惯更能够把字练好。”如此严谨的训练,让何开文从小就懂得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要细致,不能有投机取巧的想法。这种好习惯的养成,对他日后从事高精尖的科技工作大有裨益。陶绍忠身体并不好,经常带病讲课,但从不会耽误教学进度。有着这种敬业又严谨的治学态度,陶老师便成了何开文一生学习的楷模。

1966年,何开文从曾家岩小学毕业,当时有几个直升外语校的名额,其中就有何开文。然而因为“文化大革命”,各地学校停办,何开文最终没能进入外语校读初中。虽然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但何开文也从未停止过自学。他特别喜欢看名著,正好他母亲又是公交公司图书室的管理员,所以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看书机会。在公交公司的图书室里,何开文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水浒》《红与黑》等国内外名著。除了看文学名著,他还找一些习题来做。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为了画一张图、解一道题而废寝忘食,这种学习和钻研专研的劲头一直伴随着他此后的人生。

回顾过去,何开文无比感激在曾家岩小学读书的时光。就是在那段启蒙开智的时光里,老师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改变了何开文的一生。老师不仅仅传授课本内的知识,还拓展了其他的教学内容,让他的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老师们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也影响着他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工作的职业生涯。

俞敏洪说,即使在现代到处都有欺骗的社会,人们依然欣赏诚信、善良、乐于助人、开朗、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曾家岩小学深谙教育之道,高瞻远瞩,让“乐学乐行 自然自在”的学风与“求真 至善 尚美”的校训完美交融、浑然一体。

撰稿:邓红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