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2023-08-3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一曲《保卫黄河》唱罢,年近九旬的伍声珠老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吐字清晰,旋律铿锵,激情满怀,她好像又回到了那段炮火纷飞,又斗志昂扬激情满怀的岁月里,她坐在沙发上,久久沉默不语。
音乐是时光里的山南水北,是殊途同归的湖海山川,是年复一年藏在枕下的春秋大梦。音乐也是一座浮桥,可以带你通向往昔的时光。
在那些民族命运堪忧、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曾家岩小学的音乐老师通过一首首歌曲,温暖着孩子们幼小而孤寂的心灵,给孩子们以鼓舞和力量。哪怕隔着时光的洪流,伍声珠老人依然能够通过这刻入骨髓的节拍和音调,步入那段生命中难以忘怀的岁月。
伍声珠
当时的曾家岩小学只有一位音乐老师、一台风琴。音乐老师穿着朴素而典雅,淡蓝的旗袍上衬着一朵白色的小花,黑色的平底皮鞋,垂在后背的乌黑辫子,白净的皮肤,尤其是当她那一双纤纤手指在风琴的琴键上自由跳跃的时候,伍声珠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真美啊!
轮到哪个班上音乐课,四名男同学就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从别的班将风琴抬到本班的讲台上放好。这时候,负责值日的同学就会拿出一张干净的毛巾,将风琴从上到下细细地擦拭一遍,直至一尘不染。同学们都围着风琴,目不转睛地看着,好奇地想要知道这风琴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在那个广播都很稀少,更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风琴就是同学们眼里的稀罕之物。
终于,上课铃响了起来,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来啦——”,同学们立即回到座位上,坐直了身板,脸上带着期待和欣喜的神情。音乐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讲台,刚才还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老师在风琴后坐下,打开风琴,端正了身子,调了调音。此时,孩子们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音乐,再无其他。
邓红洁校长拜访伍声珠老人
在无数个炎热而寂静的午后,天上云卷云舒,地上的黄桷树展开的枝叶遮挡着阳光,合唱的童音却整齐地从窗户里飞了出来,让整个世界为之肃穆,为之动容:“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不但在学校唱,回到家吃完饭后,伍声珠还要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站在街边一起唱。无数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伍声珠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天完全黑尽,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火,孩子们才在大人们的呼唤声中,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即便回到家躺在床上,伍声珠还忍不住轻轻地哼唱几句后才肯沉沉睡去。
那是一个全民抗战的年代,是一个民族危难之际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热血沸腾的年代。除了《保卫黄河》,还有《在太行山上》等众多抗战歌曲在广泛传唱。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这些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之魂,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激发出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这些歌声一直飘荡在伍声珠的记忆里。光阴流转,轮回的是故人,不变的是人心。时光掌控命运,音乐掌控灵魂。即使在人生的晚年,伍声珠依然能够准确地跟着节拍,气势如虹地,声声歌唱。
曾家岩小学另外一位毕业生赖新龙回忆,学校还有一支合唱队,唱得好的同学可以参加当时少年活动社的合唱团。赖新龙还记得当时在观看学校合唱队表演的情景: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学校组织学生们到操场上去看合唱队表演。当时主席台上十几个和赖新龙差不多大的学生,身穿统一的童子军式的学生制服,腰板笔挺地站在那里。当时表演的歌曲,赖新龙还记得十分清楚,就是《黄河大合唱》。初夏午后明媚的天气,助推着台上合唱队的激情,把在场所有人的热情也一并点燃。大家随着合唱队唱了起来,先是一两个学生,后来是一大片,最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加入了歌唱的行列。
看到这一场景的赖新龙,心脏突然急剧地跳动起来,当时还年少的他有些不明就里。如今的他知道了,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和时代洪流所带来的震撼力。那隐藏在歌曲里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如此地气势磅礴,如此地催人奋进。那是时代的烙印,那更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曾家岩小学始终与国家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所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学校,是一所走在时代前沿的学校。在此后的人生岁月里,伍声珠老人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人生,就该像《黄河大合唱》中唱到的那样激情澎湃一回,为生命增添上浓重的光彩。
匆匆岁月,只要音乐之心永不泯灭,人生就会走过那些黑暗。
“她配得上那个时代。”这是伍声珠老人对母校曾家岩小学的评价。
撰稿:邓红洁
有关百年明诚路 曾家岩小学的故事的文章
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2023-08-31
陈学文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长大,谁知儿子成年之后竟然也突发疾病,不治身亡。但是让陈学文没有想到的是,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竟然给了他三万元补偿金。刚拿到这三万元钱不久,陈学文就被检查出患了不治之症,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后来,陈显明校长把这三万元钱分成了三部分:一万元给了陈学文的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在陈学文生病期间,曾对他精心照料,也算是尽心尽力......
2023-08-31
曾家岩小学的基因里,离不开“水”。1905年,美国天主教会远涉重洋,西渡中国,又沿着长江而上,来到重庆,并选址嘉陵江畔的曾家岩,兴建起一所教会学校,秉承“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取名为“明诚学堂”。这便是明诚学堂最初的模样。每天,明诚学堂都会响起唱诗班的声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正式更名为“曾家岩小学”。......
2023-08-31
天主堂主体建筑两边的修道院作为学校的教室使用。也正是在这一年,这栋由德国人修建的新建筑出现在了明诚中学内。它坐北朝南,二楼一底,楼宽23.3米,进深24.7米,楼高19.4米,建筑面积1 727平方米,大小厅室19间,成为明诚中学当时的办公室和医务室。这栋历经沧桑的建筑,无疑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23-08-31
曾家岩小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校风和规范的管理,像邱正谋这样心细如发、爱岗敬业、一心投身教育事业的良师更是功不可没。1961年,邱正谋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誉为市中区数学教育的一张名片。邱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堪称一绝。邱老师上课所用的卡片实际上是他的教案,也是他精心设计的。邱正谋认为作业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亲自下笔解题,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
2023-08-31
看着大女儿生气的样子,邱正谋沉默了好一阵儿,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说:“这次确实是爸爸做得不好,女儿你消消气,原谅爸爸这一次。”邱正谋伸出手指刮了刮女儿的鼻子,欣慰地笑了。邱正谋对孩子们一向要求严格,不但对学生如此,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87年,邱正谋因肺部问题住进了医院,最后因很严重的气管炎离开人世,年仅63岁。......
2023-08-31
1882年一个初秋的早晨,嘉陵江和长江上都笼罩着一层迷雾,一艘蒸汽轮船缓缓驶入了重庆朝天门码头。1905年,川东代牧区邀请该会来渝创办了明诚学堂。明诚学堂自成立之初,创办者就确定了“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1903年8月中旬,《教育世界》杂志发表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该文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1917年增办初中,改名为明诚中学。......
2023-08-31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于是,在邓红洁校长的主持下,曾家岩小学申报了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在申报了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之后,面对即将进行的评审和答辩,学校领导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创新示范校的名额可谓势在必得。教师教育创新示范校动员会2014年9月,西南大学—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项目在曾家岩小学正式启动。......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