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2023-08-31
邱正谋老师特别关爱学生,除了在学习上努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外,在生活上对学生们也是倾尽全力、百般照顾。邱老师平日里积攒了些肉票,逢年过节,有些农村学生因路远回不了家,他就用肉票买了肉来包抄手或饺子请他们到家里来一起过节。邱老师的女儿曾经这样说,过节时只要有学生来家里就吃得好,如果不来就没有肉吃。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天天盼着父亲的学生能来家里,那样自己每天都可以吃好吃的了。这句充满童趣的话,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邱老师对学生的深情厚爱。
邱老师的大女儿还回忆说,自己还曾经为此向父亲发过不小的脾气。一次,邱正谋的小女儿发烧了,正当邱老师准备送小女儿去医院的时候,突然有学生跑来说,有一个农村学生也发高烧,已经烧得神志不清了。邱正谋二话不说立刻跑去宿舍,和同学们一起送学生上医院。匆忙间他竟然将小女儿的事置于脑后,大女儿无奈之下只好请左邻右舍出手帮忙才将妹妹送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守着妹妹的大女儿很是生气,当邱正谋将生病学生安顿好急匆匆赶到小女儿的病床前时,大女儿怒气未减,假装没有看见他,扭过头去望向病房的墙壁,一言不发。看着大女儿生气的样子,邱正谋沉默了好一阵儿,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说:“这次确实是爸爸做得不好,女儿你消消气,原谅爸爸这一次。”见女儿仍不作声,他又耐心地解释道:“女儿呀,你看那位同学远离亲人,突发急病,我做老师的怎么可能不管不顾呢?而且他当时的情况比你妹妹要严重,我的想法是先把他的问题解决后,再回过头来送你妹妹。你能理解爸爸吗?在爸爸的眼中,我的学生和你们一样,都是我最亲爱的娃娃呀!”父亲诚恳的充满真情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大女儿,她若有所思。突然,她瞟见父亲脚上因为来得过于匆忙,竟然将左右脚的鞋子都穿反了,又好气又好笑的她实在忍俊不禁,噗地一声笑了出来。邱正谋顺着女儿的眼光看过去,这才觉得不对劲,赶紧把鞋调换过来。懂事的大女儿已经端了一杯水递到他的面前说:“这次我就原谅你了,妹妹好些后我也帮你做做她的工作,免得她也生你气!”邱正谋伸出手指刮了刮女儿的鼻子,欣慰地笑了。
邱正谋与家人合影
邱老师自己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工资也不高。尽管如此,每当学生生病了,他都会自己掏钱买些水果或营养品送去,很多学生已然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家人。多年以后,邱老师当年教过的学生从北大清华回来看他,还和走亲戚一样带上自己的父母。此时,平日里一向话不多的邱正谋却犹如打开了话匣子一般,一边关心着学生父母的健康,一边询问起学生的工作近况。他们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天南海北地畅聊着,其乐融融。
在女儿的眼里,父亲把自己的一生实实在在地献给了小学数学教学。不管是平时里的所想所做,还是在校期间的勤勤恳恳;不管是上课还是批改作业,也不管是板书还是讲解,每个教学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备课的时候他不仅看小学教材,还参考中学教材。女儿初中、高中的数学都是父亲亲自教的,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父亲常常教导她们说:“你们一定要努力达到比你们现在从事的工作要求更高的水准,这样才可能把自己现在的工作做好。”
大女儿1978年考入了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三级教授。自己之所以在事业上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她认为父亲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她的影响功不可没。
邱正谋对孩子们一向要求严格,不但对学生如此,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小时候,女儿放学回家作业还没做完,就跑出去四处玩耍,回家后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邱正谋老师有时候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在家给孩子们做饭,就让女儿自己去曾家岩小学的食堂吃饭。她们上学放学没人接送,都是自己一个人。这样的生活无形中也极大地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自立能力。
都说字如其人,邱老师一生治学严谨,板书也特别漂亮。受此影响,女儿的字也写得同样工整美观。邱老师的严谨态度,不但惠及了他众多的学生,而且也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从中受益匪浅。
因为父亲身体状况一直不佳,所以懂事的女儿想学医,希望有朝一日能治好父亲的病,但父亲更希望女儿能上师范专业,将来像他一样献身教育。后来,大女儿当上了医科专业的大学老师,既遂了父亲的心愿,同时也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做到了两全其美。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大女儿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中无不透露出父亲的影子。从小到大,女儿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于母亲,因此感情上也自然更亲近一些。女儿还记得,自己参加工作后,每个周末的晚上,爸爸都会和她一起去看电影。父女俩手挽着手走在路上,让不少老师在羡慕之余也赞叹不已。
在大女婿的印象里,邱正谋老师生活简朴,吃得很简单,穿得也很简单,虽然那个时候他的工资已经不低了。印象最深的是,邱正谋老师喜欢吃女婿做的麻婆豆腐,吃得特别香。女婿说:“他的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了,很少关心自己的生活,也很少去关心自己的病。”女婿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探亲,临走前,邱正谋老师都会千方百计地把女婿路上吃的东西准备好。
由于在江津剿匪时落下了病根,邱正谋老师的肺部一直不好,多年纠缠着他。中间也去看过医生,本有机会治好,但因为要开刀取掉几根肋骨,需要住院治疗,邱老师顾虑到这样会耽误很长一段工作时间,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便没有下定决心去治,就这样拖延了下来。1987年,邱正谋因肺部问题住进了医院,最后因很严重的气管炎离开人世,年仅63岁。父亲走得太早,这是女儿心里最大的遗憾。
邱正谋一生爱岗敬业,淡泊明志。因为在教学中很有名气,不少媒体慕名而来采访报道他的事迹,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他常说:“我但求对得起学生和社会就行,其他的什么名呀、利呀都不重要。”
“一辈子能遇到像邱老师这样的良师,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引到正确的人生之路上,是我终生之幸运!”邱老师的一名在工作上颇有建树的学生如是感叹。
邱正谋老师的一生,是爱工作、爱家庭、爱子女的一生,即使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他对工作和家庭默默付出的精神依然被同事、学生、亲人所深深铭记和传诵。
撰稿:李开云、邓红洁
有关百年明诚路 曾家岩小学的故事的文章
百年办学,筚路蓝缕,数次易名,几经沉浮;启蒙养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明诚立人,岁月如歌,桃李芬芳,精彩华章。曾家岩小学的“明诚”精神体现为“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百年明诚路,记载了数位明诚师生的故事,讲述了明诚师者对“启蒙养正”始终如一的追寻与践行,展现了明诚学生在逆境中成长与“学正做人”的细节。......
2023-08-31
陈学文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长大,谁知儿子成年之后竟然也突发疾病,不治身亡。但是让陈学文没有想到的是,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竟然给了他三万元补偿金。刚拿到这三万元钱不久,陈学文就被检查出患了不治之症,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后来,陈显明校长把这三万元钱分成了三部分:一万元给了陈学文的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在陈学文生病期间,曾对他精心照料,也算是尽心尽力......
2023-08-31
天主堂主体建筑两边的修道院作为学校的教室使用。也正是在这一年,这栋由德国人修建的新建筑出现在了明诚中学内。它坐北朝南,二楼一底,楼宽23.3米,进深24.7米,楼高19.4米,建筑面积1 727平方米,大小厅室19间,成为明诚中学当时的办公室和医务室。这栋历经沧桑的建筑,无疑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23-08-31
曾家岩小学的基因里,离不开“水”。1905年,美国天主教会远涉重洋,西渡中国,又沿着长江而上,来到重庆,并选址嘉陵江畔的曾家岩,兴建起一所教会学校,秉承“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取名为“明诚学堂”。这便是明诚学堂最初的模样。每天,明诚学堂都会响起唱诗班的声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正式更名为“曾家岩小学”。......
2023-08-31
抓住教育的契机“我就不进去,就不进去,凭啥听你的?”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不要简单归类无药可救,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一旦发现合适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也许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学期已连续请了一个半月的病假。小冯离开后,周老师马上向学校分管德育的主任汇报了情况,又向学校申请,抓住他想参赛这个契机,给他一个独奏的机会,以鼓励他的积极性。周老师立刻电话联系了小冯的妈妈。......
2023-08-31
1882年一个初秋的早晨,嘉陵江和长江上都笼罩着一层迷雾,一艘蒸汽轮船缓缓驶入了重庆朝天门码头。1905年,川东代牧区邀请该会来渝创办了明诚学堂。明诚学堂自成立之初,创办者就确定了“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1903年8月中旬,《教育世界》杂志发表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该文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1917年增办初中,改名为明诚中学。......
2023-08-31
曾家岩小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校风和规范的管理,像邱正谋这样心细如发、爱岗敬业、一心投身教育事业的良师更是功不可没。1961年,邱正谋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誉为市中区数学教育的一张名片。邱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堪称一绝。邱老师上课所用的卡片实际上是他的教案,也是他精心设计的。邱正谋认为作业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亲自下笔解题,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
2023-08-31
在曾家岩小学校园里,栽种着数十株高大的黄桷树。老师之于学生,就像黄桷老树之于曾家岩小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处处是黄桷树的身影,其默默无闻、顽强生长、无私奉献的内在精神深受重庆人民的喜爱,因此成为重庆的市树。一百多年过去了,老旧的校舍早已拆去重建,可黄桷树依然昂首屹立,陪伴着曾家岩小学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无数个谈笑风生的写生课堂,就是在黄桷树下度过的。......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