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使用 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分属于两个人种。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了抵御野兽和各种敌人的袭击,南京猿人学会了制造石器和用火。江苏境内猿人大脑与体态的进步,也说明其生活习惯的进化。工具仅刮削器一种,缺少南方砾石石器中常见的砍砸器和镐等重型工具。......
2025-09-29
旧石器时代人们以渔猎为生,对比中国古代典籍,我们可以归纳出大致的风俗。这个时代的早期相当于中国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中后期相当于伏羲氏时代。燧人氏与伏羲氏两个时代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前后相连。史称伏羲氏为“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
前文所述,火的使用开启了燧人氏时代。燧人氏“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而伏羲氏则“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恩格斯指出:原始人类“掌握了摩擦取火的本领,就提供了新的食物,这就是在热灰或烧穴(地灶)中煨烤的淀粉质的根和块茎,以及随着最初武器即棍棒和标枪的发明而间或取得的附加食物——猎物”。火的发明,使人类扩大了食物来源,提高了安全保障,增加了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了体质和大脑的发育。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进入伏羲氏时代,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风习。《易干凿度》载:“方上古之时,人民无别,群物无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周易》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史载伏羲、女娲之世,“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加之伏羲、女娲两人“蛇身人首”的形象,反映了渔猎时代人类的蛇龙崇拜。
恩格斯认为:“音节清晰的语言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而中国的乐声则被认为始于伏羲氏时代。据元结:“《网罟》,伏羲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伏羲能易人取禽兽之劳。”
新石器时代则进入农耕、养殖、制陶,甚至城市生活,相当于神农氏至尧舜时代。“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应该说,新石器最重要的风俗是种植业和家畜饲养的普遍。江苏新石器遗址发现大量骨耜和碳化的栽培稻谷,说明农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出现了家畜的驯化和饲养。
神农氏之后,黄帝、尧、舜相继,开始制造舟楫,驯养马牛,建造宫室,治丧葬仪礼。史称:(https://www.chuimin.cn)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挎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虣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阙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河姆渡遗址的大片木构建筑,是较早的“干栏式”木构建筑。这是巢居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到河姆渡时期,可能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网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它不同于黄河流域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这一发展过程,它是巢居→半巢居(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河姆渡风俗的干栏式建筑,其木构件已有成熟的榫卯,反映了木结构技术已经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这种建筑结构也较多地分布在江苏地区。
黄河流域的先民以黍、稷、麦为主食。苏南地区在河姆渡时代已开始大量种植稻米。范毓周认为,在距今7000至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进入全新世以后气候逐渐回暖,环境好转,人类开始在平原地区进行最初的动植物驯化和培植活动,江南地区的史前人类逐渐将多年野生稻转化为一年生的野生稻培植为原始粳稻,同时接受了可能由岭南传播而来的原始籼稻,从而萌发出江南地区以稻作为特色的史前农业。
在距今6000至2025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中期较早阶段,江南的稻作农业跨越了原始的火耕—生荒耕作阶段,进入比较成熟的耜耕—熟地耕作阶段,在稻谷种类培育方面开始出现釉型、粳型两种亚种的分化,并有一定的田块整治制度和灌溉、排水系统。自江南地区进入马家浜文化时期,史前农业进一步发展,籼、粳稻两个水稻品种已经完全形成,石铲普遍代替骨耜,并有一定的稻谷加工工具,在其末期开始出现犁形农具,为此后江南地区的史前农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江南地区进入良渚文化时期,石制农具种类增多,开始复杂化和专门化,出现可能用于破土的三角形犁状器和双翼耘田农具及各类收割农具,并有专门用于戽水和捻河泥的“千篰”农具。与此同时,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和蚕桑的养殖。
苏北的稻米种植不晚于苏南。有人根据文字训诂,认为水稻为秦之先人大费在2025年前于鲁南、苏北和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地区首先培育而成。学者们根据淮河流域贾湖遗址与湖南彭头山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米)及其生产与生活用具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长江—淮河上游最有可能是中国稻作发祥地的观点。贾湖遗址距今7000—2025年,在远古时代,这里具备满足水稻产生与繁衍的条件。在江苏赣榆盐仓城龙山文化遗址等地也发现了栽培稻的遗迹。学者指出,豫东、苏北、皖北、山东等地都是东夷部族的传统聚居区,文化传统的一致非常便于栽培稻技术的学习与传播。总之,在距今2025年之后,淮河流域已普遍掌握了稻作栽培技术。
我国古代传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男子,不仅是渔猎业中的主要劳动者,而且也是农业、家畜饲养业以及许多手工业生产中的主人,他们制造、使用并拥有这些生产工具和产品,而妇女则转为男子的辅助劳力,主要在家中从事纺织、缝纫等。邳县刘林墓地男性墓中普遍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女性墓中一般随葬纺轮,很少随葬石斧。这表明,江苏新石器时代已开启男耕女织经济。
相关文章
火的使用 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分属于两个人种。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了抵御野兽和各种敌人的袭击,南京猿人学会了制造石器和用火。江苏境内猿人大脑与体态的进步,也说明其生活习惯的进化。工具仅刮削器一种,缺少南方砾石石器中常见的砍砸器和镐等重型工具。......
2025-09-29
将碳酸钙清除后检查发现裂纹皆为发纹,没有明显裂口。1982年,在水库“三查三定”的工程安全检查中,发现影响土坝工程安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标准低,受地震破坏,桩号0+167上游滑坡未作处理,是一工程隐患。这一检查结果为水库的调度运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一检查结论为水库研究制定工程整改措施与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2025-09-29
大伊山新石器时代石棺墓遗址,位于灌云县城北1公里处的大伊山东部山麓台地的青风岭上。次年2月,南京博物院又组织第2次发掘,两次揭露总面积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石棺墓葬”62座,随葬文物150余件。根据以上比较,大伊山遗址是海岱历史文化区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早于大汶口的一个文化类型。这一带多次发现过网坠、骨针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2025-09-29
库克根据地理位置很快判断出,这就是荷兰探险家在一个世纪前发现的新西兰。于是库克下令改为向北航行,最后驶到了新西兰的北角。在新西兰北角,探险队稍作休整和补足淡水后继续前进,并于12月下旬绕过了北角。“奋进”号在波浪中不断地剧烈抖动着前进,终于抵达了新西兰的西海岸。“奋进”号朝南按顺时针方向绕新西兰的其余部分继续航行。1770年3月底,库克再次回到了夏洛特皇后湾,他画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新西兰群岛图。......
2025-09-29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低碳经济、碳生产率、碳补偿、碳税、碳交易和碳汇,见图3-1。图3-1 低碳经济主要内容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同时,当碳生产率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低碳企业,应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享受贸易便利待遇。由于目前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的优势,“低碳企业”基本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区域,并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新的参照要素。......
2025-09-29
江苏新石器时代普遍出现了植物的种植、动物的饲养、陶品的制作和定居生活。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耿曙生认为,苏南新石器文化更应把马家浜文化作为起源。手工业 马家浜文化的原始手工业也相应地有所发展。其中1块为螺纹织物,织造技术相当高超,可能已发明原始织机。葬式一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少数为二次葬,头向大致朝南。......
2025-09-29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理念和模式,它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处理城市生态中的各类信息,及时做出智能化响应,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智慧城市这一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势不可当。不过,在通往智慧城市的道路上,城市发展却面临规划阻碍和经济失调两座大山。显然,这两种极端的模式都不适用于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建设。......
2025-09-29
但由于河道水源不足,用水无保障,工业生产常因缺水而告急。水库建成后,在解除洪水危害的同时,调节了年径流量,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地表水源。缺水将是制约唐山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建库50年来,陡河水库累计向市区工业、生活供水304.1319亿m3,其中供工业消耗水8.2569亿m3、循环水286.9148亿m3、供生活水8.9602亿m3。通过陡河水库调节和拦蓄河道废污水,进而保证了及时供水,年供循环水量700万m3。目前已累计向碱厂输水1.9428亿m3,经济效益明显。......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