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和科学的,是不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你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就是马克思主义。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么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025-09-29
毋庸讳言,共产主义运动遭受过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些国家出现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背离与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苏共为例,党的指导思想的改变、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其覆亡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202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就开始鼓吹“多元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使苏共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在2025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他又把“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并列为三个“革命性创议”,称“多元论”是“民主化”“公开性”发展逻辑的归宿。2025年2月,他又强调实行“多元论”,要“坚决摒弃对其他观点与思想的意识形态限制”,要反对“精神垄断”。随后,在2025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上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多元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推行,苏共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经济路线的改变,使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一片混乱;多党制的推行,导致反对派势力迅速扩大,逐渐与苏共中央分庭抗礼;经济改革无任何成效,国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矛盾加深和民族冲突不断,民族分裂主义泛滥,最终导致号称拥有20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垮台覆亡,为世界各国共产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知识链接】苏联解体(https://www.chuimin.cn)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的事件。2025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2025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2025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当年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国家解体、政权垮台;当年的苏共是一个执政74年、拥有88年历史、2000万名党员的大党,却在最高领导人的一声令下被解散,这些事件促人深思。
究其根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不能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路径的失败。应该看到,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的,这也是它的国情,苏联模式不应该被作为经典模式。其他国家有着与苏联迥然不同的国情,对苏联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相关文章
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和科学的,是不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你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就是马克思主义。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么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025-09-29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西方社会便一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抹黑和污蔑的声音。这些论调,有的出于政治意图,有的则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无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称呼这一思潮。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乌托邦之梦。其中一些学者还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曲解和污蔑,认为共产主义是泯灭人伦、不讲道德的,等等。......
2025-09-29
人们认识世界有两个方面:一是想搞清楚“是不是”的问题,这是事实判断;二是想搞清楚“该不该”的问题,这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旨在求真,价值判断旨在求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信仰问题,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所谓价值追问,就是对“该不该”或者“有没有意义”问题的追问。由此可见,为了信仰,是可以付出生命的。......
2025-09-29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废除一切私有财产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可能的。私有财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可以被消灭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活资料私有制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要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必须彻底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换句话说,就是要废除个人一切的资产、消费品等,这是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2025-09-29
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习惯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用同一性代替个别性,从而将具体事物纳入抽象先验概念的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关注个体人的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未忽视个体人的价值,个体人的价值反而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特性使其成为我们进行实践斗争的强大的理论武器,这种武器提供的并非教条,而是进行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2025-09-2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它对当今西方世界破解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当代价值,他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正在西方“重新苏醒”。......
2025-09-29
“普世价值”不仅没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福音,反而引发社会持续动荡。马克思主义并非适用于一切人、一切时代的“万能学说”,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学说鲜明的阶级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可能适应一切人、一切社会、一切时代。任何试图调和阶级矛盾,将普世性寓于马克思主义之中,试图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另一种性质的“普世价值”,都是虚假的意识观念。......
2025-09-2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没有销声匿迹。十月革命的原因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永恒课题。中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同样处于颓势。目前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的反思;二是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对本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探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