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摘要】: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习惯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用同一性代替个别性,从而将具体事物纳入抽象先验概念的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关注个体人的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未忽视个体人的价值,个体人的价值反而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特性使其成为我们进行实践斗争的强大的理论武器,这种武器提供的并非教条,而是进行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习惯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用同一性代替个别性,从而将具体事物纳入抽象先验概念的逻辑。这种将个别性消融在普遍性之中的做法实际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退回到了黑格尔以前,因为至少在黑格尔那里,还会将被扬弃的个别性保存下来。这种只注重抽象宏观的轮廓的人学研究方法只会使人们忽视具体的、个体人的存在和价值。在这里,萨特举了一个例子:要想了解19世纪末法国小资产阶级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分子瓦勒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会如何分析?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会分析当时小资产阶级生存的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然后分析小资产阶级的整体特性,说明其具有保守性等。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我们了解瓦勒里这个特殊的个人。他认为,瓦勒里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分子这毫无疑问,但并非所有的小资产阶级分子都是瓦勒里。

由此,萨特的“人学空场”论并非毫无根据,这种现象的确出现在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另外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把更多的焦点放在社会的宏大问题上,而缺少了对个体的、特殊的人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关注个体人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没有个体的发展就没有一切人的发展,不关注特殊性的发展就很难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未忽视个体人的价值,个体人的价值反而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人学思想仅仅从表面上突出人的自由与价值,这实际上将个体人与社会生活相脱离,使其成为现成的存在、对象化的存在。这种人只能是“抽象的人”,是“思辨的人”,最终必然会导致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失落。而马克思人学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从实践活动出发,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将人理解为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实践的人,而人也正是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确证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德意志意识形态》)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特性使其成为我们进行实践斗争的强大的理论武器,这种武器提供的并非教条,而是进行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深度思考】

1.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存在过程?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段话:“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