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磨削方法及特点分析

磨削方法及特点分析

【摘要】:但由于后面部分磨粒的磨光作用,工件上残留面积大大减少,表面粗糙度较小。纵磨法是常见的一种磨削方法,可以磨削很长的表面,磨削质量好。图8-1纵磨法图8-2横磨法3.深磨法这种磨削法的特点是全部磨削余量在一次纵走刀中磨去。工件放在磨削砂轮和导轮之间,下方有一托板。磨削后平面的表面粗糙度的Ra值在0.2~0.8μm,尺寸可达IT5~IT6,对基面的平行度可达0.005~0.01mm/500mm。

磨削过程就是砂轮表面上的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切削、划沟和滑擦的综合作用过程。砂轮表面上的磨粒在高速、高温与高压下,逐渐磨损而钝化。钝化磨粒的切削能力急剧下降,如果继续磨削,作用在磨粒上的切削力将不断增大。当此力超过磨粒的极限强度时,磨粒就会破碎,形成新的锋利棱角进行磨削。当此力超过砂轮结合剂的黏结强度时,钝化磨粒就会自行脱落,使砂轮表面露出一层新鲜锋利的磨粒,从而使磨削加工能够继续进行。

一、外圆磨削

外圆磨削可以在普通外圆磨床或万能外圆磨床上进行,也可在无心磨床上进行,通常作为半精车后的精加工。外圆磨削的方法一般有四种:纵磨法、横磨法、深磨法和无心外圆磨法。

1.纵磨法

磨削时,工件做圆周进给运动,同时随工作台做纵向进给运动,使砂轮能磨出全部表面。每一纵向行程或往复行程结束后,砂轮做一次横向进给,把磨削余量逐渐磨去(图8-1)。

采用纵磨法,砂轮全宽上各处磨粒的工作情况是不同的。处于纵向进给方向前部的磨粒,担负主要的切削工作;而后部的磨粒,主要起磨光作用。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后面部分磨粒的切削能力,所以磨削效率较低。但由于后面部分磨粒的磨光作用,工件上残留面积大大减少,表面粗糙度较小。为了保证工件两端的加工精度,砂轮应越出工件磨削面1/3~1/2的砂轮宽度。另外,纵磨时磨削深度小,磨削力小,散热条件好,磨削温度低,而且精磨到最后可作几次无横向进给的光磨,能逐步消除由于机床、工件、夹具弹性变形而产生的误差,所以磨削精度较高。

纵磨法是常见的一种磨削方法,可以磨削很长的表面,磨削质量好。特别在单件、小批生产以及精磨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2.横磨法(切入磨法)

采用横磨法,工件无纵向进给运动。采用一个比需要磨削的表面还要宽一些(或与磨削表面一样宽)的砂轮以很慢的送给速度向工件横向进给,直到磨掉全部加工余量(图8-2)。

采用横磨法,砂轮全宽上各处磨粒的切削能力都能充分发挥,磨削效率较高。但因工件相对砂轮无纵向运动,相当于成形磨削,当砂轮因修整不好、磨损不均、外形不正确时,砂轮的形状误差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形状精度。另外,因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宽度大,因而磨削力大、磨削温度高。所以,工件刚性一定要好,而且要勤修整砂轮和供给充分的切削液

横磨法主要用于磨削长度较短的外圆表面以及两边都有台阶的轴径。

图8-1 纵磨法

图8-2 横磨法

3.深磨法

这种磨削法的特点是全部磨削余量(直径上一般为0.2~0.6mm)在一次纵走刀中磨去。磨削时工件圆周进给速度和纵向送给速度都很慢,砂轮前端修整成阶梯形(图8-(3a))或锥形(图8-(3b))。修整砂轮时,最大直径的外圆要修整得很精细,因为它起精磨作用;其他阶梯修整得粗糙些,第一台阶深度应大于第二台阶。这样,相当于把整个余量分配给粗磨、半精磨与精磨。深磨法的生产率约比纵磨法高一倍,能达到IT6级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的Ra值在0.4~0.8μm。但修整砂轮较复杂,只适于大批、大量生产,磨削允许砂轮越出被加工面两端较大距离的工件。

图8-3 深磨法

(a)阶梯砂轮;(b)锥形砂轮

4.无心外圆磨削法

无心外圆磨的加工原理如图8-4所示。工件放在磨削砂轮和导轮之间,下方有一托板。磨削砂轮(也称为工作砂轮)旋转起切削作用,导轮是磨粒极细的橡胶结合剂砂轮。工件与导轮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使工件以接近于导轮的线速度回转。为了使工件定位稳定,并与导轮有足够的摩擦力矩,必须把导轮与工件接触部位修整成直线。因此,导轮圆周表面为双曲线回转面。无心外圆磨削在无心外圆磨床上进行。无心外圆磨床生产率很高,但调整复杂;不能校正套类零件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不能磨削具有较长轴向沟槽的零件,以防外圆产生较大的圆度误差。因此,无心外圆磨削多用于细长光轴、轴销和小套等零件的成批、大量生产。

图8-4 无心外圆磨

二、内圆磨削

内圆磨削除了在普通内圆磨床(图8-5)或万能外圆磨床上进行外,对大型薄壁零件,还可采用无心内圆磨削(图8-6);对重量大、形状不对称的零件,可采用行星式内圆磨削(图8-7),此时工件外圆应先经过精加工。

内圆磨削由于砂轮轴刚性差,一般都采用纵磨法。只有孔径较大、磨削长度较短的特殊情况下,内圆磨削才采用横磨法。

图8-5 普通内圆磨床磨削

(a)纵磨法磨内孔;(b)切入法磨内孔;(c)磨端面

图8-6 无心内圆磨削

1—滚轮;2—压紧轮;3—导轮;4—工件

图8-7 行星式内圆磨削

与磨外圆磨削相比,内圆磨削有以下一些特点:

(1)磨内圆时,受工件孔径的限制,只能采用较小直径的砂轮。如果砂轮线速度一样的话,内圆磨的砂轮转速要比外圆磨的提高10~20倍,即砂轮上每一磨粒在单位时间内参加切削的次数要多10~20倍,所以砂轮很容易变钝。另外,由于磨屑排除比较困难,磨屑常聚积在孔中容易堵塞砂轮。所以内圆磨削砂轮需要经常修整和更换,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率。

(2)砂轮线速度低,工件表面就磨不光,而且限制了进给量,使磨削生产率降低。

(3)内圆磨削时砂轮轴细而长,刚性很差,容易振动。因此只能采用很小的切入量,既降低了生产率,也使磨出孔的质量不高。

(4)内圆磨削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发热多,而切削液又很难直接浇注到磨削区域,故磨削温度高。

综上所述,内圆磨削的条件比外圆磨削差,所以磨削用量要选得小些,另外应该选用较软的、粒度号小的、组织较疏松的砂轮,并注意改进操作方法。

三、平面磨削

零件上各种位置的平面,如互相平行的平面、互相垂直的平面和倾斜成一定角度的平面(机床导轨面、V形面等),都可用磨削进行加工(图8-8)。磨削后平面的表面粗糙度的Ra值在0.2~0.8μm,尺寸可达IT5~IT6,对基面的平行度可达0.005~0.01mm/500mm。

图8-8(a)是周边磨削,其特点是砂轮与工件接触面小,磨削力小,排屑和冷却条件好,工件的热变形小,而且砂轮磨损均匀,所以工件的加工精度高。但是砂轮主轴悬臂工作,限制了磨削用量的选择,生产率较低。图8-8(b)是端面磨削,其特点是砂轮与工件接触面大,主轴轴向受力,刚性较好,所以允许采用较大的磨削用量,生产率较高。但是端面磨削力大,发热量大,排屑和冷却条件较差,工件的热变形较大,而且砂轮磨损不均匀,所以工件的加工精度较低。

图8-8 平面磨削

(a)周边磨削

图8-8 平面磨削(续)

(b)端面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