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内圆表面的磨削加工技巧与方法

内圆表面的磨削加工技巧与方法

【摘要】:内圆磨削可以在内圆磨床或万能外圆磨床上进行。磨削对象主要是各种圆柱孔、圆锥孔、圆柱孔或圆锥孔端面以及成形内表面。根据内圆磨削的特点,砂轮具有良好的自锐性,才能减小磨削力,减少工件发热,降低磨削区域的温度。四爪卡盘的装夹,主要用于装夹尺寸较大的工件,或外形为正方形、矩形和其他形状不规则的工件。内圆磨削要调整工作台行程。

内圆磨削可以在内圆磨床或万能外圆磨床上进行。常用的磨削方法有纵向磨削法与径向磨削法。磨削对象主要是各种圆柱孔、圆锥孔、圆柱孔或圆锥孔端面以及成形内表面。内圆磨削的尺寸精度可以达到IT6~IT7 级,表面粗糙度为Ra 0.2~0.8 μm。采用高精度内圆磨削工艺,尺寸精度可以控制在0.005 mm 以内,表面粗糙度为Ra 0.025~0.1 μm。

1.内圆磨削的特点

(1)由于受到内圆直径的限制,内圆磨削的砂轮直径小,转速又受内圆磨床主轴转速的限制(一般为10 000~20 000 r/min),砂轮的圆周速度一般达不到30~35 m/s,因此磨削表面质量比外圆磨削差。

(2)内圆磨削时,直径越小,安装砂轮的接长轴直径也越小,而悬伸却较长、刚性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振动,影响了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降低了表面质量,同时也限制了磨削用量,不利于提高生产率。

(3)内圆磨削时,砂轮直径小,转速却比外圆磨削高得多,因此单位时间内每一磨粒参加磨削的次数比外圆磨削高,而且与工件成内切圆接触,接触弧比外圆磨削长,再加之内圆磨削处于半封闭状态,冷却条件差,磨削热量较大,磨粒易磨钝,砂轮易堵塞,工件易发热和烧伤,影响表面质量。

为了保证磨孔的质量和提高生产率,必须根据磨孔的特点,合理地使用砂轮和接长轴,正确选择磨削用量,改进工艺。

2.砂轮的选择

(1)砂轮的尺寸选择。

①砂轮直径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磨削某一内圆时,砂轮直径选大值,其圆周速度得到提高,砂轮接长轴也可选择较粗些的,刚性好,因而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有利;但另一方面,砂轮直径加大,它与工件内圆表面的接触弧面积也随着增大,致使磨削热量增加,冷却和排屑条件变差,砂轮易堵塞、变钝,这是不利的一面。为了获得良好的磨削效果,砂轮直径与工件孔径应有一个适当的比值,这个比值通常在0.5~0.9 之间。当内径较小时,可取较大比值;当内径较大时,应取较小比值。

②砂轮宽度的选择。在砂轮接长轴的刚性和机床功率允许的范围内,砂轮宽度可以按工件长度选择,见表3-12。

表3-12 内圆砂轮宽度选择 mm

(2)砂轮特性的选择。

①硬度选择。根据内圆磨削的特点,砂轮具有良好的自锐性,才能减小磨削力,减少工件发热,降低磨削区域的温度。通常磨内孔的砂轮要比磨外圆的砂轮硬度要软1~2 级,但内孔直径小时,硬度要适当硬一些。磨削长度较长时,为避免工件产生锥度,砂轮的硬度则不可太低,一般选择J~L 级。

②粒度选择。为了提高磨粒的切削能力,同时避免工件烧伤,应选择较粗的粒度。

③组织选择。因内孔排屑困难,为了有较大的空隙来容纳磨屑,改善磨削区域的冷却条件,避免砂轮过早堵塞,砂轮组织要较疏松一些。

3.砂轮的安装

砂轮与接长轴的紧固方法有螺纹紧固和黏结剂紧固两种方法。

(1)螺纹紧固。螺纹紧固法是常用的机械紧固砂轮的方法,如图3-53所示。由于螺纹有较大的夹紧力,故可以使砂轮安装得比较牢固,并且可以保证砂轮有正确的定位。

(2)黏结剂紧固。磨削小孔时(φ15 mm 以下),砂轮常用黏结剂紧固在接长轴上,如图3-54所示。

图3-53 螺纹紧固

图3-54 黏结剂紧固

(3)砂轮接长轴。为了扩大内圆磨具的适用范围,砂轮不是直接装在内圆磨具的主轴上,而是将砂轮紧固在接长轴上,如图3-55所示。在内圆磨床或万能外圆磨床上使用的接长轴,可以按经常磨削孔的类型配制一套不同规格的接长轴。当要磨削不同孔径和长度的工件时,只是更换不同尺寸的接长轴,这样做既经济又方便。

图3-55 砂轮接长轴

(a)外锥接长轴;(b)内锥接长轴;(c)圆柱台阶接长轴

4.工件的安装

(1)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三爪卡盘能自动定心,但定心精度较低,工件夹紧后的径向圆跳动在0.08 mm左右。

①较短工件的装夹。

a.工件端面与内孔对夹持外圆没有位置精度要求,或内孔磨好后再磨外圆。这种情形可以不用百分表找正,直接装夹。

b.工件端面与内孔对夹持外圆有位置精度要求,则要用百分表找正,可以用铜棒轻轻敲击工件右端面,如图3-56(a)所示。

图3-56 工件的装夹

②较长工件的装夹。工件较长时,装夹容易偏斜,其右端的径向圆跳动量往往也大,需要进行找正。左端夹持10~15 mm,如图3-56(b)所示,先找正a 点,用铜棒轻轻敲击最高点,待a 点基本符合要求后,再复调b 点(b 点的跳动量由卡盘本身的精度保证)。待再次夹紧后,复调几次方能加工。

③盘形工件的装夹。装盘形工件时,端面容易倾斜。工件夹持部位要短些,找正时用铜棒轻轻敲击,如图3-56(c)所示。如果端面为精基准,则端面的跳动要控制在0.01 mm左右,如果端面与内圆同时磨出,端面跳动控制在0.03 mm 左右。待再次夹紧后,复调一次方能加工。

(2)用四爪卡盘装夹工件。四爪卡盘的装夹,主要用于装夹尺寸较大的工件,或外形为正方形、矩形和其他形状不规则的工件。四爪卡盘不能自动定心,装夹工件时必须进行找正。粗找正时可用划针盘,精找正时再用百分表。

(3)用花盘装夹工件。花盘主要用于装夹外形比较复杂的工件,如铣刀、支架和连杆等。

(4)用卡盘和中心架装夹工件。磨削较长的套类零件内圆时,可以采用卡盘和中心架组合安装的方法(见图3-57),以提高工件的装夹稳定性。

图3-57 较长工件的装夹

5.内圆的一般磨削方法

(1)纵向磨削法。内圆的纵向磨削法与外圆的纵向磨削法相同,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磨削方法。

①光滑通孔磨削。

a.砂轮直径、接长轴长度选择。根据孔径和孔长,选择合适的砂轮直径和接长轴长度,接长轴的刚度要好,接长轴太长,磨削时易产生振动,影响磨削效率和加工质量。

b.调整工作台行程。内圆磨削要调整工作台行程。行程长度T 应根据如图3-58(a)所示工件长度L′和砂轮在孔端的越程l 计算。长度l 一般取砂轮宽度B 的1/3~1/2。

越程l 若过小,则孔的两端磨削时间太短,磨去的金属会比孔中间的少,易形成孔中间凹的缺陷,如图3-58(b)所示;越程l 若过大,砂轮宽度大部分已超过孔端,此时磨削力明显减弱,接长轴弹性变形得到恢复,孔两端的金属就会被多磨去一部分,形成“喇叭口”,如图3-58(c)所示。孔径小时更明显。

图3-58 调整工作台行程

②光滑不通孔的磨削。光滑不通孔的磨削与通孔磨削相似,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a.左挡铁必须调整正确,防止砂轮端面与孔底相撞。可先按孔深在外壁上做记号,当砂轮和工件均不转动时,移动工作台纵向行程到位置后紧好挡铁。

b.为防止产生顺锥,可以在孔底附近做几次短距离的往复行程,砂轮在孔口的越程要小一些。

c.及时清除孔内的磨屑。

③间断表面孔的磨削。内孔表面如有沟槽[如图3-59(a)所示]、键槽[如图3-59(b)所示]或径向通孔[如图3-59(c)所示],则砂轮与孔壁接触有间断现象,内孔容易产生形状误差,加工磨削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图3-59(a)所示内孔时,在表面1 和2的地方容易产生喇叭口。采取对策是适当加大砂轮宽度,尽量选直径较大的接长轴,并用金刚石及时修整砂轮。磨削如图3-59(b)所示内孔时,在键槽边口容易产生“塌角”,可适当增大砂轮直径,减小砂轮宽度,提高接长轴的刚性。对于精度较高的内孔,则可在键槽内镶嵌硬木或胶木。磨削如图3-59(c)所示内孔时,孔壁容易产生多角形,可适当增大砂轮直径,采用刚性好的材料做接长轴,并及时修整砂轮。

图3-59 间断表面孔的磨削

上述三种类型的零件在精磨时都应减小背吃刀量,增加光磨次数,方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径向磨削法。与外圆径向磨削法相同,适用于工件长度不大的内孔磨削,生产效率高,如图3-60所示。

图3-60 径向磨削法

(a)磨内孔;(b)磨内阶台;(c)磨内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