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真中,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动触头的运动过程,为了考虑栅片切割电弧后近极压降,模型中在栅片周围包含一层0.1mm厚度的鞘层,鞘层模型采用图8-22所示的非线性电阻。图8-64 MCB灭弧室内温度的分布a)0.05ms b)0.5ms c)3.5ms d)6.5ms图8-65 MCB电弧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025-09-29
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包括建模阶段、模型实验阶段和结果分析阶段。本章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完全理想的实验条件来对坦克炮控系统进行实际验证的情况下,系统仿真成为检测所设计的控制器性能及品质的重要方法。本章概略介绍了系统的仿真环境和S函数,重点给出了滑模控制、自抗扰控制以及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的仿真模块图和轨迹跟踪的结果分析。
1.仿真环境及S函数
本书采用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集数值计算和交互式图形化建模环境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自抗扰控制技术的一大特色就是“开发利用特殊的非线性效应”,运用符号函数和绝对值函数构造出一些非线性函数,这些非线性函数在自抗扰控制器的快速跟踪逼近和高效率反馈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7]。这些特殊的非线性函数及其动态结构组成形式多样,参数设置较多,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用其固有模块搭建自抗扰控制器模型较为复杂,而且不易实现其非线性效应。
虽然MATLAB/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模块,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模型都能用现有模块方便地搭接。针对需要实现的特定功能及特殊算法,用户通常需要定义自己的模块。S-Function(System Function,系统函数)是对SIMULINK功能进行扩展的有力机制,可用MATLAB、C、C++、Fortran和Ada等语言编写,实现用户特定的算法,以模块的形式加入SIMULINK模型之中[118,119]。跟踪微分器(TD)和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是自抗扰控制技术中的新型动态系统,其算法中包含特定的非线性算法和特殊的动态结构。因此,本书中对于这两个模块中所涉及的非线性部分利用S-Function来实现其功能。
下面以本书中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算法(5.36)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利用SFunction来自定义SIMULINK模块。
设计S-Function并将其自定义为han-ESO模块,结构如图5.15所示。
图5.15 扩张状态观测器模块图
按照SIMULINK的运行机制,利用S-Function自定义的每个模块都有三个基本元素:输入向量、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按式(5.36)中的算法,输入变量为系统的控制量u和输出量y构成的二维输入向量,状态变量z1、z2、z3构成三维输出向量,参数α1、α2、δ、β01、β02、β03、b为模块内部参数,可在S-Function定义的模块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如图5.16所示。
图5.16 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
S-Function是采用特殊的调用语法,通过传递参量flag执行不同的子函数,使函数文件与SIMULINK方程解法器进行交互,来完成仿真执行流程,它主要分为初始化阶段和仿真循环阶段。本书中使用SIMULINK提供的模板,以MATLAB语言编写函数源程序,函数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均为han-ESO。这里,根据算法(5.36)确定仿真模块需要执行的仿真阶段,选择相应的flag参量值,并编写相应仿真阶段的子函数。
han-ESO模块的S-Function的部分源程序如下:
上述给出了扩张状态跟踪器中S-Function的定义及初始化的源程序,其微分计算和输出子函数可以按照算法(5.36)的公式写出。同样,本书中跟踪微分器的动态结构也可以利用S-Function自定义模块为han-TD,原理同上,这里不再赘述。
2.结构图及结果分析
本节将给出坦克高低向瞄准跟踪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用来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其中被控对象模型的具体参数见前面介绍。
(1)当火炮惯量Jα=3 430 kg·m2时,系统仿真结果如下:(https://www.chuimin.cn)
①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如图5.17所示。从图5.17中可以看出,虽然能够实现跟踪,但是局部放大图显示,运动轨迹在到达滑模面后仍旧存在明显的抖振,这是滑模变结构控制不可避免的,也是其主要的弊端之一。
②自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如图5.18和图5.19所示。从图5.18中可以看出,自抗扰控制器响应速度快,无稳态误差,实现了火炮的精确瞄准。图5.19表明扩张状态观测器基本能够估计出系统的扰动(仿真时给定了幅值为1的正弦扰动),这是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现火炮快速、平稳瞄准的根本所在。
图5.17 滑模变结构控制下火炮跟踪轨迹
图5.18 自抗扰控制下火炮跟踪轨迹
③复合控制器,仿真结果如图5.20和图5.21所示。从图5.20中可以看出,基于滑模和自抗扰技术的复合控制器能够实现火炮较快速、无稳态误差瞄准。和图5.17对比,可以看出在稳定状态,明显优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体现了复合控制器的优点,即利用了自抗扰控制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和补偿了系统的所有扰动,包括滑模变结构产生的抖振。复合控制器中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对于扰动(仿真时给定了幅值为1的方波扰动)的估计如图5.21所示。
图5.19 自抗扰控制下ESO的输出
图5.20 复合控制下火炮跟踪轨迹
(2)加大火炮惯量,令Jα=34 300 kg·m2时,系统仿真结果如下:
①自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如图5.22所示。
②复合控制器,仿真结果如图5.23所示。对于大惯量下自抗扰控制器的仿真,当调节控制器的参数达到一定值(本书中ESO的参数为β01=1 000,β02=333 300,β03=3 125 000)时,会发现随着参数的变化,系统输出曲线不变,一直如图5.22所示。因此,加大火炮惯量时,自抗扰控制器的调节参数范围有限,系统输出曲线有一定的超调,并存在微小的稳态误差。
图5.21 复合控制下ESO的输出
图5.22 大惯量下自抗扰控制器输出
对于大惯量下复合控制器的仿真,其结果如图5.23所示,可以看出复合控制下火炮跟踪轨迹无超调,而且稳态误差基本为零。因此,在加大火炮惯量的情况下,复合控制器的精度优于自抗扰控制器,但存在系统的过渡时间稍长的缺点,这也是以后要研究和改进的一个方面。
综上,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明显看出,在小惯量情况下复合控制优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当加大火炮惯量时,复合控制相较于自抗扰控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基于两者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提高坦克高低向炮控系统的瞄准精度和稳定精度,使系统具有强鲁棒性。
图5.23 大惯量下复合控制器输出
相关文章
在仿真中,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动触头的运动过程,为了考虑栅片切割电弧后近极压降,模型中在栅片周围包含一层0.1mm厚度的鞘层,鞘层模型采用图8-22所示的非线性电阻。图8-64 MCB灭弧室内温度的分布a)0.05ms b)0.5ms c)3.5ms d)6.5ms图8-65 MCB电弧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025-09-29
本书对案例的讲解多分为实例简介、测试分析、结论、建议四部分。实例简介在本书案例中占比重较大,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1)产品信息的采集,尤其对送检试样而言,在信息准确的前提下,结合宏观分析,往往可以初步判断其失效原因。这点在部分案例中可得到较好的验证。失效原因和改进方案 根据实例简介和测试分析结果,得出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直接原因,穿插相关知识点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5-09-29
观察图7可以发现,Path2 分布着压应力与拉应力两种残余应力形式,在0~0.3 mm 的路径范围内,残余应力形式为拉应力,在0.3~4.4 mm 的路径范围内,残余应力形式为压应力,残余压应力占据了更多的路径区间;在距离路径起始点0.22 mm 与0.44 mm 的位置,存在着与路径其他区域相比更大的残余应力突变,这些应力突......
2025-09-29
实验中触头预压力FK保持为25.1N。表6-5为两组实验和仿真的详细结果数据。图6-21为峰值电流为11.3kA时的电流和电动斥力实验波形。表6-5 实验和仿真结果比较在仿真中,表征触头接触情况的参数ξ取值为0.45。而电流峰值为9.0和11.3kA时,对应的触头压力分别为35.4和55.9N。根据式(6-1),可得导电斑点的半径分别为0.158和0.199mm。因此,引入导电桥模型,采用有限元静态分析的方法计算电动斥力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2025-09-29
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内燃机整机运动机构的多刚体系统模型,如图2.1所示。表2.1主要部件间的约束关系图2.2小型转子发动机运动部件简化模型将简化的零件模型导入动力学计算分析软件ADAMS中,此时装配模型处于自由状态,需要通过建立约束条件限制零部件的相对运动。约束是为了确定两个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使之按设计的方式运动,使得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025-09-29
进行NH4NO3扩散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以NH4NO3作为以水相迁移为主的物质代表,通过试验研究硝酸铵在清水和含沙水流中的扩散,来推测泥沙的存在对水沙两相同时迁移物质的液相部分扩散过程的影响。NH4NO3扩散试验的结果也可用来与水沙两相同时迁移的物质的相应过程从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8-4NH4NO3扩散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中的最大含沙量约为20kg/m3,体积百分比0.0076,故忽略沙所占体积。......
2025-09-29
① 以一片袖原型为基础,将袖口两侧和袖中线处分别减小,沿袖中线切开袖山,打开左右袖山至距袖窿底线7cm高处。将袖子的下半部分以袖山高点作基准线,向两边进行等量分割并且画线垂直于底边。② 沿袖中线和袖山深线切开,袖山顶点各向左右展开4.5cm,沿分割线切开并分别展开3.5cm,画顺袖窿弧线与分割线。② 沿袖中线将袖山剪开,左右各展开3cm,使袖山产生隆起效果,画顺袖山弧线。......
2025-09-29
比较CB3和CB1的计算结果,将静导电杆的形状从水平U型改为平板型,电动斥力有所减小,说明水平U型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有利于加强触头区域的磁场及相应的电动斥力,这一点也和图6-20的结果相一致。对CB1和CB2来说,FH分别为40.33N和38.45N,同表6-4的结果相比,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导电回路产生的磁场对动触头上电动斥力的影响引起的。表6-4 5个模型在10kA电流时的电动斥力计算结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