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①。《国语·晋语四》韦昭《注》云:“《小雅·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其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狄人攻打咎如,抓获了他们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重耳。......
2023-09-22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1]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
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9],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11]。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2],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13]。僖负羁之妻曰[14]:“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15];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16]?”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17]:“臣闻天之所启[18],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19],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20],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21],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注释】
[1]重耳,晋献公之子,即后来之晋文公。据《左传》,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之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而死,申生之弟重耳、夷吾同时出奔。本篇记叙重耳出奔、流亡直至回国即位的过程。[2]伐诸蒲城:事在僖公五年(前655)。蒲城,重耳据守之地,在今山西隰县。[3]保:依仗。生禄:养生之禄邑。[4]校:通“较”,抵抗。[5]狄:古代中国北方之部族,春秋时散处于北方各诸侯国之间。据《国语·晋语四》及《左传》昭公十四年,此时重耳年十七。[6]狐偃:晋大夫,重耳之舅父,字子犯。赵衰:晋大夫,字子余。颠颉:晋大夫,此处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言其因触犯晋文公军令而被杀。魏武子:晋大夫,名犨。司空季子:名胥臣,司空为官名,季子为其字。当时从重耳出亡的还有其他人,但以此五人功劳为大,故列出姓名。[7]廧咎如:赤狄之支属,隗姓。[8]木:棺椁。[9]五鹿:卫邑,在今河南濮阳东南。[10]块:土块。[11]姜氏:齐桓公之女,重耳之妻。齐国为太公之后,姜姓。[12]骈胁:腋下肋骨连成一片。[13]薄:帘子。[14]僖负羁:曹大夫。[15]相国:治理国家的辅佐之臣。[16]蚤:通“早”。贰:怀有二心,另作准备。[17]叔詹:郑大夫。[18]启:赞助。[19]“晋公子”二句: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而晋国亦为姬姓。[20]离:通“罹”,遭遇。外:流亡。[21]上人:超过一般人。
及楚,楚子飨之[1],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2]?”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3],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4],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5],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6]。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7],右属橐鞬[8],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9]。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10],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11],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12],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13],怀嬴与焉[14]。奉匜沃盥[15],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16]。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17],公赋《六月》[18]。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注释】(www.chuimin.cn)
[1]楚子:楚成王。[2]不穀:不善。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3]羽毛齿革:鸟羽、旄牛尾、象牙、犀牛皮之属。[4]波及:散及。波,通“播”。[5]治兵:本为训练军队或习武之意,此处为外交辞令,避免战争字样。[6]辟:通“避”。舍:凡师一宿为一舍;而师每日行三十里,故三十里亦为一舍。[7]弭:不加装饰之弓。[8]橐鞬:装弓箭之袋。[9]子玉:楚国令尹,名得臣。[10]广而俭:志向大而律己严格。俭,通“检”。[11]晋侯:晋惠公夷吾。[12]唐叔: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名虞。封于唐。其子燮迁于曲沃,因南有晋水,改称晋。[13]秦伯:秦穆公。[14]怀嬴:秦穆公之女,嬴姓。曾嫁给晋怀公(晋惠公之子圉),晋怀公从秦国逃归后,又作为媵妾到了重耳身边。[15]奉匜沃盥:捧着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据《仪礼·士婚礼》,新郎入室,媵妾为新郎沃盥。奉,通“捧”;匜,盛水器。[16]降服而囚:去上服,自拘囚而谢之。[17]《河水》:当指《诗经·小雅·沔水》。其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句,赋者以此表达返国后当朝事秦之意。[18]《六月》:指《诗经·小雅·六月》。其有“以匡王国”、“以定王国”之句,赋者以此劝勉重耳返国后匡佐周天子。
二十四年[1],春,王正月,秦伯纳之[2]。不书,不告入也[3]。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4],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5],入桑泉[6],取臼衰[7]。二月甲午[8],晋师军于庐柳[9]。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10]。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11]。丁未,朝于武宫[12]。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13]。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14],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15]。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16]。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17],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8],君若易之,何辱命焉[19]?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20]。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21]。
【注释】
[1]二十四年:鲁僖公二十四年,即前636。[2]纳之:以武力送重耳返国。[3]“不书”二句:晋不告,故鲁史不载。此处是解释《春秋》笔法。[4]羁绁:马络头及缰绳。[5]令狐:地名。在今山西临猗西。[6]桑泉:地名。在今山西解县西。[7]臼衰:地名。在今山西解县东南。[8]二月甲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二月无甲午,此及下文六个干支纪日,据王韬推算,并差一月。王韬且云:‘晋用夏正,《传》书日月或有误耳。’”《左传》记事因其所依据的史料之不同,有时用周正,有时用殷正,有时用夏正。这段文字,月日分明,与前后文并不和谐,当是出自晋国史官的记载,但经过鲁国史官的改写,把本来用夏正的晋史改用了周正,插入其他记事中,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9]晋师:晋怀公之军队。庐柳:地名。在今山西临猗。[10]郇:地名。在今山西解县西北。[11]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东北。[12]武宫:重耳祖父晋武公之神庙。[13]高梁:地名。在今山西临汾。[14]吕、郤:晋国旧臣吕甥(因其封地在瑕,故下文称之为瑕甥)、郤芮。[15]寺人:宫中供使令之小臣。相当于后世之宦官,故下文自称“刑臣”。[16]“蒲城之役”三句:据《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越墙而走,披斩其祛(袖口)。女,通“汝”。[17]田:打猎。[18]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时,管仲奉公子纠之命射齐桓公,中钩;后管仲为齐桓公所得,并任以为相。[19]何辱命焉:无须您下命令。[20]潜会:秘密会见。王城:地名。在今陕西朝邑西南。[21]实:充实。纪纲之仆:有办事能力之下属。
初,晋侯之竖头须[1],守藏者也[2]。其出也[3],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4],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5]。文公妻赵衰[6],生原同、屏括、搂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7],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8],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9],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10],不亦诬乎[11]?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死亦谁怼[12]?”对曰:“尤而效之[13],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14],曰:“以志吾过[15],且旌善人[16]。”
【注释】
[1]竖:小臣。[2]守藏:看守库藏。[3]其出:重耳出逃时。[4]“沐则心覆”二句:洗头时要低头,低头心即向下,考虑问题就与正常情况相反。[5]请其二子:请求留下季隗所生的伯鯈、叔刘。[6]文公妻赵衰:文公将女儿嫁给赵衰。[7]逆:迎回。[8]内子:嫡妻。[9]介之推:重耳之从亡之臣。姓介名推。之,语助词。[10]二三子:指从亡者。[11]诬:诈也。[12]怼:怨恨。[13]尤:以其为错。[14]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山之下。田:祭田。[15]志:记也。[16]旌:表彰。
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上)的文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①。《国语·晋语四》韦昭《注》云:“《小雅·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其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狄人攻打咎如,抓获了他们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重耳。......
2023-09-22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①之,不吉;筮②之,吉。此暗指太子申生。晋献公不听,立骊姬为夫人。骊姬生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到了你的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祭祀她。”献公杀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自缢。骊姬又诬陷两位公子说:“太子下毒这件事,二位公子都参与了。”......
2023-09-22
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译文晋国人害怕魏锜、赵旃二人激怒楚军,派出防卫用的战车去迎接他们。于是楚军急速前进,战车飞驰,步兵奔跑,掩杀晋军。楚庄王派潘党率流动补阙战车四十乘,跟从唐侯作为左方阵,以追击晋军的上军。士会亲自为上军殿后以撤退,故晋国上军得以不败。......
2023-09-22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①。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或谓晋文公时贾华之后。译文鲁成公十八年春,周历正月初五,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晋厉公,把他葬在翼城的东门外,只用了一辆车随葬。二月初一,晋悼公在朝廷上即位。......
2023-09-22
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①。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郤克使齐,齐顷公让妇人围观,本是不敬。按,此事成为后来晋、齐鞌之战的导火线。齐顷公接见郤克时,张布帷幕,让妇人藏在后面观看。郤克登台阶上朝,妇人在厢房中哄笑。郤克回到晋国,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不答应。郤克又请求用自己的宗族之兵伐齐,晋景公仍然不同意。于是晋国人有意放松了对齐国使者的看管,晏弱逃了回去。......
2023-09-22
公之未昏于齐也①,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②。⑤败戎师:公元前706年,北戎伐齐,齐国向郑国求援,郑太子忽率师救齐,大败戎师。译文在鲁桓公还没有与齐国结姻以前,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郑太子忽。等到太子忽帮助齐国击败戎军后,齐僖公又请求把别的宗室女子嫁给他,太子忽坚决推辞。......
2023-09-22
当时有一件颇让人费解的事,就是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齐桓公和管仲却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要他日后立公子昭为齐国君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曹、卫、邾等国军队,打败了齐国,终于不负齐桓公和管仲的重托,把公子昭立为齐君,是为齐孝公。公子目夷称道宋襄公的仁义,并非谀美之辞,宋襄公就是以讲仁义、守信用、重然诺而著称于世的,这也正是齐桓公和管仲托孤寄命时所看重的。......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