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塘沽十一中教师苗冬梅自1989年步入讲坛,20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生涯,她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其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特征及其干预》是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苗老师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学习习惯不持久,苗老师始终对他们满怀期待,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苗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025-09-30
将青春献给农村教育——记中心庄中学鲁艳荣老师
鲁艳荣老师202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被分配到农村边远校中心庄中学,任教至今。因当时缺少英语教师,服从领导安排改教英语。由于学校教师资源配备不足,她又从2025年起任同时担任英语和历史两科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身先士卒,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25年她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一、以爱育人,让每个孩子健康向上
“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您用辛勤的汗水,把调皮的我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感谢您,老师!”,这是2025年教师节时,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写给鲁老师的话。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是鲁老师做班主任工作13年来感悟的教育箴言。13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她深深感受到“爱”的无穷力量,只有心里装满对学生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为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她经常进行家访,通过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后进生转化。有个姓王的男生,脾气暴躁,好出手打架,脾气发作时,不把任何人放眼里。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可鲁老师从未嫌弃过他,而是耐心地说服他、劝导他。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沟通,慢慢地,老师的爱心、诚心感动了他,改变了他,他学会了尊重、理解和宽容。为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向心力,她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班风、班貌、学风都有很大改变。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班集体,她也被评为区、校级优秀班主任。多次主题班会评为一等奖;2025年她撰写的德育论文《班主任要有“五心”》被天津市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2025年、2025年她带的初二一班、初三二班分别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同时她也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
二、以研促教,领引专业成长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的是刻苦的追求与努力的创新。这是鲁老师信奉的名言。十几年来,在教育岗位上,她辛勤地耕耘着。鲁老师是历史专业毕业,但由于农村学校缺少教师,领导安排她教英语。为此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一方面她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英语课外材料,丰富英语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逐步积累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探索教学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改革,她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和情感教学。2025年,她送走了教了三年的学生,学校又安排她继续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2005—2006学度、2006—2007学年度、2007—2008学年度她担任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英语及历史教学工作的同时又兼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工作负担很重。但鲁老师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努力的惊人毅力,克服了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优异成绩:2025年她任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以平均101.7分居全区第四名。成绩的背后有许多的辛酸和泪水,由于过度的劳累和长时间低头批阅学生的反馈试卷,那一年她落下了脊椎病的病根。即使这样她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她的教学成绩日益提高,在全区期末统考中她的教学成绩多次超区分数线。特别在1999—2025年六个学期十二次统考中均超区平均分并排在全区前十名。在2025年、2025年、2025年中考中,她教的毕业班英语成绩均超区分,并分别排在全区第九名、第七名、第四名。在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成绩排在全区第十二名。2006—2007学年度、2007—2008学年度的教学成绩均排在全区前十名。2025年她被评为塘沽区“人民满意的好园丁”、区级优秀班主任。202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https://www.chuimin.cn)
她自从2025年一直任教研组长,为做好这项工作,她每学期都写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带领全组教师做好集体备课;为搞好校本教研,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进行新课改理论学习,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同时承担校课题《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她的带领及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庄中学的英语成绩在全区小有名气。在2025年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2025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鲁老师在农村郊区校默默无闻的工作了15年,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调动,她平静地说:我对这里的一切已产生了感情,舍不得离开了。的确,鲁老师为了农村的教育已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她几乎每年都担任繁重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无论多苦多难她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清楚。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说: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我要对教育负责。她是领导们放到哪里都放心的孺子牛、是同事们知心的朋友、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是家长们最信任的老师。
人物简介
张东,男,2025年12月5日出生。2025年7月毕业于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到北塘学校任教,由于学校工作需要,先后担任过几何、体育、劳技、研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工作。2025年7月至2025年6月在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学习。现承担物理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2025年获区第五届“双优课”获三等奖;被评为塘沽区优秀教师;2025年12月获得14届主题班会课区级三等奖;2025年塘沽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获得第15届主题班会课区级三等奖; 2025年获得区级三好班集体;区第六届“双优课”三等奖;获区第十六届主题班会二等奖;2025年获得区级三好班集体;区第七届青年教师成才竞赛获三等奖;第三届塘沽区十佳班主任;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塘沽区第三届区级骨干教师;被评为“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区第三届基础教育校级教改积极分子。
教育箴言
古语曰:家和万事兴。我认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善良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要什么事都想作好,不焦不躁地、坚持不懈地去干转化学生的工作;心平气和地对待教育,让孩子慢慢长大。
相关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塘沽十一中教师苗冬梅自1989年步入讲坛,20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生涯,她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其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特征及其干预》是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苗老师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学习习惯不持久,苗老师始终对他们满怀期待,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苗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025-09-30
自从承担了新教育分会场展示任务,焦老师就参与进来。焦老师和他的书法社团负责现场展示一个教学片段,现场书写并展示八个字:“幸福快乐、个性飞扬”。焦老师的严谨、从容与幽默,感染着我们每个人。看着眼前这位谦和的老者,我顿感汗颜,我只是一味地在要求学生,却没有像焦老师这样去给孩子做榜样!焦老师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孩子“堂堂正正做人”,就像他的台词一样。我想,焦老师是做得最棒的。......
2025-09-30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学生让建筑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的参与造就了我校的文化。一个扎扎实实的文化“教育场”,是基点,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必然走向。......
2025-09-30
无声的师爱有声的事业——记塘沽区十五中孔德俊老师一、感谢与信任“孔老师,教师节好!我是您的学生张磊。”在她的班级中很多入学成绩为良和合格的学生考取了重点高中,学生和家长在高兴欣喜之余更不会忘记孔老师辛勤的付出。可是在孔老师看来,在这许许多多的声音当中,她最看重的是学生和家长对他的评价和建议。孔老师就是这样典型的具有师爱型的优秀教师。......
2025-09-30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主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范式,赋予了学校更大的改革空间。学校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各项学生活动都以此为原点。......
2025-09-30
勇于探索引领学校发展,求实创新书写职教新篇——记塘沽一职专校长郭庆文2008年9月10日,塘沽区政府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郭庆文校长从区领导手中接过了塘沽区十佳校长的奖杯,这是对他21年来在塘沽职业教育大发展过程中摸爬滚打、竭智尽心的最好回报。2004年8月,郭庆文调往环海职专,2005年4月起兼任塘沽第一职专校长。郭校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抓好实训基地建设。2008年9月9日,塘沽第一职专新校区正式揭牌。......
2025-09-30
辛勤耕耘教书志风雨不改育人心——记塘沽区第十三中学教师隋颖隋颖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至今19年,她虽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却有细雨润物的真情,用自己真挚的爱心,耕耘着脚下这片育人的土地;凭借坚定的信念,擎起头上一片纯净的天空,以清贫与富有交织的旋律唱一支支动人乐章。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塘沽区第二届“十佳班主任”。......
2025-09-30
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