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情怀旷达自能随遇而安一个情怀旷达的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能坦然处之。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性聪慧而又善于应对,也许是懂得面对像苏轼这样的人物应该怎样说话,于是才有“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对答,因为苏轼出入于佛老,在遇危难之时能努力做到恬然自适、随遇而安,泰然面对一切。......
2025-09-30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要以淡泊的心情来解脱人世间的烦恼
人活在世上总有烦恼。在古代,尽管富贵者不像穷汉子为没钱娶妻而发愁,但是他在成群的妻妾中也会感到争风吃醋的烦恼;不像穷人家为揭不开锅而叹气,但是空对山珍海味而难以消食解气也是烦恼;不像穷人家为天冷没衣服穿而瑟瑟发抖,却也会为皮袍子焐得出鼻血而烦恼。俗话说,知足者长乐,如果“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会像前面所引的明代《山坡羊·十不足》小曲一样,会“上到天上还嫌低”。
其实,知足与不足,愉快与烦恼,本身具有相对性。鲁迅先生说过,美国的煤油大王不会知道北京捡煤渣的老婆子的烦恼,这和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卖苦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等,当然是论证感情的阶级性的很好的例子。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设想煤油大王也有他的烦恼呢?比如同行间的竞争、兼并,产油国的政治不稳定,工人罢工,运输困难等,都可以成为他的烦恼,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自杀王国”日本的自杀者并不乏老板了。近来好几次看到这样一则寓言式的小故事:一个看来是贫穷的渔夫在海边钓鱼,一个看来是阔佬的游客对他做了一番劝喻,意思是:“你过着这样的穷日子难道就甘心吗?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去经商、去奋斗,等挣了大把的钱,不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吗?”渔夫问:“什么是好日子呢?”阔佬答:“像我一样,有了钱,就离开城市,来到这海边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多好啊!”渔夫说:“那好,你看我现在在干什么?不就在海边、在太阳下,在钓鱼吗?”当然,我们不必进一步地去追究,因为看来是同样的钓鱼却有谋生与休闲的不同,阔佬奋斗了好久,却似乎只来到了渔夫的出发点,我们不必说这一“圆圈游戏”式的故事类似于哲学上的诡辩,它给我们的启示,只是重在人生要有一份好心情,而不在于物质的享受。
宋人不同于前代的学士文人,因为自宋立国以来的既定方针就优待文士,宋代的科举取士数要较唐代多得多,各类特科考试也有不少,所以宋代似乎不像前代有那么多的隐士逸民,好像除了林逋、魏野,就很难想起其他有名的隐者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宋代的城市生活特别繁荣,宋人也特别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其实,宋代文人至少被两件大事所困,一是朝中的党争,一是民族的矛盾。如果说,苏轼的一再被贬是因为党争的原因,那么辛弃疾的被迫长期闲退,就是因为由宋金矛盾引起的主和与主战之争。苏轼在被贬时多借助庄禅来解脱,辛弃疾也多有慕庄羡陶之作。而遍观宋代词人,善作解脱之词的,不能不说到朱敦儒。
朱敦儒有的作品对表现解脱之道写得很有禅悦味,如《临江仙》:
信取虚空无一物,个中着甚商量。风头紧后白云忙。风元无去住,云自没行藏。(https://www.chuimin.cn)
莫听古人闲话语,终归失马亡羊。自家肠肚自端详。一齐都打碎,放出大圆光。
上片用形象来表现佛家教义,风无去住,云没行藏,即众生所见皆幻象之意,亦即是对“虚空无一物”的“信取”。下片说不要执著于塞翁失马与亡羊补牢的得失祸福,而要打破一切成说,跳出三界之外,在佛家的经义中求得解脱。显然,这不像苏轼那样以消极见积极,他的精神解脱是消极的。相比之下,他的《感皇恩》所阐发的解脱之道更可取些。词云: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樽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词写得很通俗易懂,正如其词中所说的“有山家风味”,而“等闲池上饮,林间醉”,则可以看出从容自在的生活,和不为人间诸事所困的逍遥心态。过片“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忘却营营世念,不为名利得失所困扰,就能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是一种类似于“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颐《秋日偶成二首》)的认识,且又不带宗教的说教意味。对朱敦儒来说,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在“剩活人间几岁”的余生中过得“称心如意”;对于他人来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甘于淡泊的生活,也就能解脱人世间的烦恼。即使在今天,也还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关文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情怀旷达自能随遇而安一个情怀旷达的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能坦然处之。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性聪慧而又善于应对,也许是懂得面对像苏轼这样的人物应该怎样说话,于是才有“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对答,因为苏轼出入于佛老,在遇危难之时能努力做到恬然自适、随遇而安,泰然面对一切。......
2025-09-30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对不知不觉的衰老之体验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但是,词的最后却借病后写变化,在“不知筋力衰多少”的自问后,自答以“但觉新来懒上楼”,看起来是一种很普通的感觉,实际上蕴涵着很多的无奈,让人想起作者空有抗金北伐、恢复失地之志,却不得不闲居乡村的事实,只能空待时光抛人,看自己英雄老去,功业难成。......
2025-09-30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5-09-30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词中最关键的是“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两句,因为句中点明了天地不变、人生却难逃由壮而衰的规律,这是自然界无情的、铁的法则,任你身份地位不同,却同样无法抗拒衰老。......
2025-09-3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解脱之道得之于宇宙意识人活在世上总会有烦恼,有的人善于解脱,有的人不善于解脱,结果也就不同。其实,苏轼在此前已充分显示出他的豁达性格,比如他的词作名篇《水调歌头》就可见出,只不过当时用作解脱的不是佛老学说,而是可称为“宇宙意识”的思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后,就展开了以“宇宙意识”作自我解脱的过程。......
2025-09-30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5-09-3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人生以及人生态度是古代哲人们难以回避且喜欢探讨的问题。西晋时期,陆机以名将之后及出众的文才见赏于显贵,心中却颇多哀怨,其《短歌行》可谓将前面诸作的主题合而出之: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东坡消极时之所吟,而人生比他顺当得多的高官却比他吟唱得更多,下面将继续谈谈这种现象及其原因。......
2025-09-30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谈宋词中的衣服与爱情“睹物思人”是一句老话,在宋词中,此话尤见于对衣服的描写与寄意。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深轼《青玉案》下片这三首词都写到衣服,并通过写衣服来寄寓爱情。所以词中的“郎袍”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而是爱情的寄寓与象征。词中的罗衣著破却前香犹在,表现出女子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是自穿之衣,不同于张先词的“郎袍”,但同样是爱情的寄托与象征。......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