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5-09-3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男儿并非都是负心汉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不少负心汉的形象,如明代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京剧《秦香莲》中的陈世美,都广为人知。为什么人们广泛地认同“痴心女子负心汉”之说呢?恐怕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男女双方的交往与结合中,男子占有了经济关系的主导面,女子由于不能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所以多处于被动。因此,我们可以在古老的《诗·卫风·氓》中,读到那位被抛弃的女子以自己的惨痛经历对后来者的告诫:“斑鸠儿啊,见着桑葚千万别嘴馋!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男子们寻欢,说甩马上甩;女人沾上了,摆也摆不开。”(余冠英《诗经选》译文)因为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
可是,男人并不都是负心汉,柳永的《蝶恋花》词就有如此表白: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不同于柳永其他作品的比较直露,而是写得较为含蓄。开头写了自己一人伫立楼头,感受着细细的和风,极目天涯,一种莫名的惆怅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因为远处的天际,烟光笼罩着草色,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令人很自然地想起《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显然,“无言谁会”的“凭阑意”,就是自己的倦游而思归了。在此词的下片,作者并不急于点明“凭阑意”,而是写了自己以“对酒当歌”的“疏狂”生活来排遣心中的愁闷,可是“图一醉”终有醒时,歌酒风流的“强乐”并不能消去静下来的寂寞感。至此,终于道出了春愁的原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了那个心中的“她”,而心甘情愿地受着折磨,以至于瘦骨伶仃、形容憔悴也是值得的。柳永的类似情感还表达在其他的作品中,如《曲玉管》:“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八声甘州》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都可见出他对于所爱女子的深情。
不仅是柳永,宋代的词人中颇多深于情者。如张先的《千秋岁》下片:“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所倾诉的自己对于爱情的坚贞不渝,令人想起了汉乐府诗《上邪》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天不老,情难绝”的表白,更过于柳永。晏几道也是一位以写爱情词著称的词人,他的《蝶恋花》最足以见出魂牵梦萦的相思之情:“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尽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周邦彦《解连环》的结句:“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则更是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同义。(https://www.chuimin.cn)
以上的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男性词人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时,都表现了对于爱情的忠贞。这可以说明,尽管有“痴心女子负心汉”之说,但并非绝对化的规律。在封建社会中,男子也免不了会受到一夫多妻制的影响,而对女性具有泛爱的倾向,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封建社会后期理想人物贾宝玉,都会见一个爱一个,“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所以宋代词人主要是与歌女交往,经常会有所爱对象不断转移的情况,柳永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多情种子”。可是我们毕竟应该承认,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对古人的要求,不能无视他们所生活的历史条件之所限,重要的是,即使在当时,仍然有不少才华横溢的男子,在两性关系上表现出很严肃的态度,是真心的相悦相爱,而不仅是欣赏,更不是玩弄,纵然他们不能超越历史而表现出足够的专一,但诸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内心表白还是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梅花仕女图,清·任伯年
“人面不知何去,绿波依旧东流,”流水载舟,将自己的情人带走了,流水无情,将青春年华也带走了,带不走的只有不尽的相思和绵绵长恨。
元机诗意图,清·改琦
华丽的帏帐中温度初升,暖和如春,香炉中不断地透出丝丝缕缕的烟香。在这宜人的气氛中,相对而坐,款款深情。
相关文章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5-09-30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5-09-30
人面不知何去,绿波依旧东流——流水带走的和带不走的离合聚散是人生常见的事,在宋词中是重要的题材,其中的男女之别,更是常写而常新。“人面不知何去,绿波依旧东流”,流水载舟,将自己的情人带走了,流水无情,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带走了,带不走的只有不尽的相思和绵绵长恨,这两句所昭示、所蕴涵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2025-09-30
无物似情浓——“—永恒主题”的新发展爱情,历来是文学的母题。北宋词人张先写过这样一首《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的确,“伤高怀远几时穷”?我们今天虽不必因人为的原因、为爱情的阻隔而伤高怀远,但也应不忘“无物似情浓”,懂得了真情应该永远高于物欲,我们才能为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奏出美丽的新乐章。......
2025-09-30
柳永对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个词调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形式体制完备。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柳永9.“花间派”是因词集《花间集》而得名;它的编者是五代后蜀人__________。......
2025-09-30
“人非生而知之者”,见于韩文公的《师说》,《师说》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这句话连五尺之童也熟悉。常随参问琅邪,邪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这两次常人的含有哲理的常语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人生的现实,就是说,我受到教育,学到很多东西。依照王阳明的理论,知会与行合伙,于是行的方面,比如大革命自天而降,我于被批被斗之余,就仍旧能吃能睡,这是因为,“没有受不了的罪”,“惯了一样”的哲语仍在起作用。......
2025-09-29
所以说,“知耻”对于人生道德修养来说,关系重大。古往今来,无论个人还是群体,知耻与不知耻的情形大不一样。犯下相同错误的两个国家,一个知耻而后进从而赢得别国的尊敬,另一个却恬不知耻,终究落得为人所唾弃。“知耻”之重要,可见一斑。“知耻而后勇”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规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兵败身亡。这就是知耻的力量。......
2025-09-29
兴趣所然,人生之路自己走荣秀丽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由自己的梦想决定的。然而,一直在机械研究领域找不到感觉的荣秀丽却想到了辞职,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工作很辛苦,而是心里有种说不清楚的东西要她改变自己的生活。虽然所长一再挽留,但倔强的荣秀丽还是决意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最终所长还是同意她停薪留职。从此,荣秀丽开始了与手机为伴的事业之路。......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