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究竟在于客观还是在于客观有人说,美只在于客观。美不在客观,美不在主观,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评价、一种价值判断,正如善和真理是人们对于对象的一种评价,一种价值判断。他从理论上指出了美的确既离不开客观,又离不开主观。论美的欣赏,缺了客观的东西不行。美在哪里,可以得出结论了,美在主客观统一。海森堡认为,“美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及与整体......
2023-12-04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对外开放是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握世界上所有先进技术。任何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分工决定交换,“如果没有分工,不论这种分工是自然发生的或者本身已经是历史的成果,也就没有交换。”(24)社会分工使社会生产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这些行业或部门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从而引起生产专业化与人们生产、生活消费需要多样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就是相互间交换产品,彼此为对方提供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这必然使生产者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
商品经济不同于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基本处于封闭自守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规模狭小,生产者自产自消,人们的活动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处于封闭状态。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用中国古代老子的话说,就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科技革命带动工业革命,工场手工业发展为机器大工业,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发展为国际分工和专业化。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25)随着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急剧增加,国际经济关系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现代化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使国际经济交往的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国际经济关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从而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国际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过去那种工业国与农业国,世界工业与农业之间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国际分工格局,已经为工业国之间,工业国内部以水平分工为主的国际分工格局所替代。国际分工已经细密到了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之间,甚至不同工艺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复杂化,使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发展,除了国际商品贸易继续扩大以外,资本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尖端技术的开发和研制超越了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必须由几个企业或者国家合作开发。开放、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两大主题。经济生活国际化已经遍及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资源、劳务、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都相继被纳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浪潮之中。正像马克思说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6)列宁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开拓国外市场后明确指出:“这种需要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进步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27)可见,人类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地方和民族走向世界,是由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而形成的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关系所决定的,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对我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带来发展机遇,封闭带来停滞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特征。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多次说过开放也是改革,他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28)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想方设法利用国际经济联系来发展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是采取对外开放的战略,一方面重视引进外国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另一方面又加强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扩张,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强国。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战后很快得到恢复,并得到迅速增长,与它实行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日本在1955~1970年的15年间,引进了几乎是全世界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50年代初,日本的科学技术落后于美国二三十年,60年代初,这个差距已缩短为10至15年,到70年代初,就基本上赶上了美国,并在冶金、汽车、家用电器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是发展本国和本地区经济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早在20世纪初,列宁从俄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把实行对外开放提到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高度来认识。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积累的全部文化、科学和技术成果,使之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上的大工业。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思想,特别是在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以后,不失时机地利用当时的国际有利条件,接受外国贷款,同外国签订技术协定,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工人等。据有关资料介绍,到1931年底前苏联接受国际贷款达14亿卢布,到1932年底,前苏联聘请的外国专家和技术工人达两万多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经济体系之间只有对立和斗争,没有依存和合作,这实际上否认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联系的必要性,违背了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规律,使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封闭性经济体系,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www.chuimin.cn)
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向世界各国和其他民族学习的观点,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要同外国人做生意,不仅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29)后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30)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却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禁运政策。限制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我们除了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往,在经济、技术、文化领域互相援助,互相支持外,没有别的选择。“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则把对外开放、与外国人做生意攻击为“洋奴哲学”、“卖国主义”等等,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基本上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状态,直到80年代初,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中国才真正实行了对外开放。
邓小平同志对近代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惨痛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中国百年近代史,是一部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宰割、压迫与剥削的历史。中国落后被动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行封闭政策。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31)“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32)他认为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使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世界性,特别是在各国把发展经济、科技作为中心战略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33)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4)“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35)
邓小平不仅论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还论述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他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36)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加快开放的步伐和拓宽开放的领域,就会更加落后、被动。我国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加速发展对外开放已是时不我待。邓小平再三强调:“总的是要开放。我们的开放政策肯定要继续下去,现在是开放得不够。我们的开放、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胆子要大,要坚决。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中国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37)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论述,成为我党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正确处理其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38)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首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和干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主要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实质上就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取决于该国经济实力的大小,民族工业水平的高低。然而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振兴,还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对外开放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所需的全部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性质,也决定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其次,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对外开放,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依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39)我们要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我国经济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直接互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思想,它只能使我国自我封闭、坐失良机,进一步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是“全盘西化”的思想,它脱离中国国情,崇洋媚外,照抄照搬,只能使中国重新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附庸,使中国经济依附于资本主义经济。
有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文章
◇美究竟在于客观还是在于客观有人说,美只在于客观。美不在客观,美不在主观,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评价、一种价值判断,正如善和真理是人们对于对象的一种评价,一种价值判断。他从理论上指出了美的确既离不开客观,又离不开主观。论美的欣赏,缺了客观的东西不行。美在哪里,可以得出结论了,美在主客观统一。海森堡认为,“美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及与整体......
2023-12-04
很多调查结果都显示,当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尚不足以满足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时,该家庭很少会外出旅游。然而,一旦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超过这一临界点,该家庭外出旅游度假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当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上述临界水平之后,每增加一定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额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2023-11-21
要给一个名词下定义,是一件很严肃和严谨的事情,因此,要给出需求工程准确的定义是不太现实的。本书从方法论推进和实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本书对需求工程的理解和定义。需求工程是面向业务全局、系统顶层的一种着眼于软件过程全过程的工程,是将客户业务作为内部研究对象、将软件工程实施作为外部研究对象的工程。之后,书中提到的需求工程即以此定义为准。......
2023-11-17
占据大都市的必然是精神而非个人,这是大都市的客观理性。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经验所具有的知觉的简单而非连续活动并不反对感性,这种活动仅仅是大都市的外观。因此,大都市的“神经活动”绝不是要倒退到“深层的个性领域”,而是成为理智的动力。没有这种“神经活动”,就不可能对大都市演化进行全面控制。大都市必定使神经活动运转起来,以便通过使用价值实现由理智创造的交换价......
2023-11-30
社会历史由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不同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人的活动不仅不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而且恰恰是历史规律的实现方式,历史规律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无法存在和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社会规律与人的主观意志画等号,更不能因此认为社会规律是由人的主观性所决定的。......
2023-07-28
爆炸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的成立并不要求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实际后果。一天,他将女友骗至矿工住宅地下面的一个山坡处,企图以爆炸炸药来要挟其女友和他复合,最终因为女友的苦苦哀求,李某放弃行为。这个行为中,李某虽然企图使用爆炸手段伤害女友,但是从他实施行为的地点环境看,行为并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所以李某的行为不能定爆炸罪。......
2023-08-15
邓小平强调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因此,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对外经济开放是主渠道。......
2023-12-02
脱贫攻坚,重点强调的是人口脱贫,将贫困县域的供给侧结构与贫困人口的需求侧结构改革相结合,补足发展短板。贫困县域基础设施骨架基本形成,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扶贫开发,不仅是扶贫对象增收致富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
2024-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