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将列举相关争论并做出分析。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指在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相对于不变资本而言,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活劳动的比例不断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促使利润率下降的力量始终与促使利润率上升的力量相互交织,因而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体现在利润率的波动之中。......
2023-07-26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势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美元地位下降。“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大家对“华盛顿共识”的审视。以“放松管制”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曾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最厉害的工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从繁荣急剧转入危机和衰退。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衰退3.8%,失业率达10%,同年日本经济更是衰退5.4%,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欧元区同样未能幸免。[28]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量减少了12.2%,是70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危机中发达国家贸易下降尤为显著,与2008年的水平相比,2009年美国的出口缩减了17.9%,进口缩减了25.9%。相比之下,新兴和未来市场作用显著上升。1985年,发展中国家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2.8%,占进口总额的34.5%。到2009年,发展中国家占美国出口总额的51.6%,占美国进口总额的59.8%。2008年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吸收外资的总量下降了29%,跌破1万亿美元的水平,为9620亿美元;发达国家跨国并购额巨降39%,欧洲的跨国并购甚至下跌了56%;10亿美元以上超大规模跨国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21%和31%,2009年上半年的超大规模跨国并购交易量仅40起,甚至不到2008年同期数据的1/3。传统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的外资流入量大幅下降,均超过三成。[29]
虽然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直接打击,但是当前的世界经济仍然是由西方主导的,这一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美国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及其对现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导作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仍然以超过14亿美元的GDP稳居世界第一,作为超级大国,近几年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仍占绝对优势。2013年国际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美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领先于其他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后仍然如此。自2000年以来,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中,美国一直占据着第一的宝座。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联合国贸发会议FDI数据库资料显示,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在2008年金融危机大幅下滑之后有回升态势,在经历了2012年欧元区经济危机之后也呈缓慢上升趋势,且预计在2016年会占全球总量的52%。值得注意的是,2011—2013年发达经济体的FDI流出量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差距有所减小,但前者仍一直高于后者。[30]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务成了美国财政部的金融外交工具,美国构造了美元债务循环体系,并利用对外贷款不断巩固并强化着其金融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对外负债占政府公共债务和占GDP的比例在20世纪后十年至今都在稳步上升。[31]
全球化使得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拉开序幕,资本改造世界的力量开始展现,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始终是具有支配性和主导性的幕后力量。美国利用超经济手段来实现资本积累,为了解决其难以克服的资本过剩危机,利用军事手段对伊拉克实行超经济的剥削。西方国家公开利用政治的、军事的力量建立殖民地,通过不平等交换或者剥削性积累来剥夺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以满足本国利益。根据世界银行网站上的数据,笔者选取了不同年份排名前15的国家(简称最富国)和排名后15的国家(简称最穷国),分别计算了他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值和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CNI)的平均值,得到表1与表2。由此表可以看出,1993—2013年的二十年间,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绝对值大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状态,但二者的差值和倍数差距仍然居高不下,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是不平衡的增长,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绝对数量上的经济增长未能使这些国家摆脱相对贫困的困境。
表1 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GDP对比(货币单位:美元)
表2 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GNI对比(货币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表明,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不仅仅是资本自发运动的产物,它是在美国国家政权所建立的全球军事政治框架内,在美国国家政权的规划、建构和维系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有关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研究的文章
下文将列举相关争论并做出分析。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指在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相对于不变资本而言,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活劳动的比例不断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促使利润率下降的力量始终与促使利润率上升的力量相互交织,因而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体现在利润率的波动之中。......
2023-07-26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在这里,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总体。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在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世界市场成为一个最大的总体概念,“第二种概念”更能突显出世界市场的本质。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揭示了世界市场的本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工人从而自行无限增殖以及内在的扩张。......
2023-07-26
[4]理解资本有机构成这一概念是把握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理论的关键。也就是说,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的相对量随着资本的积累而下降,与资本积累相适应的是工人贫困的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理论指出,资本积累导致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是相对过剩人口增加,二是贫富分化加剧。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和生产关系再生巩固过程的统一。......
2023-07-26
随后,研究垄断资本主义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影响不断扩大,以至于在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个“垄断资本学派”。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长期增长趋势开始停止。福斯特分析了垄断金融资本在美国的形成与影响。停滞构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潜在趋势,而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资本的获利性,而且通过扩大信用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加,是美国抵制过剩危机和经济停滞的主要对策之一。......
2023-07-26
因为,流通的中介运动和剩余价值的分割会模糊积累过程的基本形式。[2]资本积累的实质便是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在一些情况下,所谓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过是工资转化为资本,是把工人的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之下。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主要方式。......
2023-07-26
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了资本增殖,这时货币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这样,马克思就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资本的本质做出了阐释: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是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值的价值。马克思还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对社会总资本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探讨。......
2023-07-26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商业产业的资本主义联合,也通过商业对流通及其中介发生反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一货币额都带有资本的性质。在商品生产普遍化以前,即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商业就存在了。它本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出发点。由这些对立的利益中产生了斗争,这种斗争,由于资本主义依赖关系的产生,最后以一部分被克服而告终。......
2024-01-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一度成为政治的“婢女”,意识形态功能彰显,自主科学形态不足。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因其承担的理论功能、所处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科综合性,实际上代表了一项高强度的学术研究范式。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承担着对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诠释与理论建构功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理论上的诠释与解读也必须是深刻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