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5-09-30
附录一 画作索引
图1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22
图2清《李鸿章密函诗册》(九开)……………………………………94
图3元赵孟《鹊华秋色图》卷………………………………………108
图4明文征明《真赏斋图》卷(80岁作)……………………………118
图5明文征明《漪兰室图》卷…………………………………………120
图6明文征明《真赏斋图》卷(88岁作)……………………………121
图7清恽寿平《林居高士图》轴………………………………………125
图8元黄公望《水阁清幽图》轴………………………………………132
图9元黄公望《丹霞玉树图》轴………………………………………133
图10元倪瓒《水竹居图》轴…………………………………………134
图11元倪瓒《容膝斋图》轴…………………………………………135
图12元赵孟《窠木竹石图》轴……………………………………136
图13清恽寿平《摹古册》,第四帧,《仿赵松雪竹堂高隐图》页…137
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138
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138
图16元黄公望《山庄图》册…………………………………………139(https://www.chuimin.cn)
图17清王翚《晚梧秋影图》轴………………………………………140
图18清恽寿平《湖山风物图》轴……………………………………147
图19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148
图20宋巨然《层岩丛树图》轴………………………………………149
图21清恽寿平《灵岩山图》卷………………………………………148
图22清恽向《秋林平远图》轴………………………………………150
图23清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仿荆关笔意图》…………………151
图24清恽向《仿古山水册》之《苇雁图》页…………………………151
图25明沈周《画山水图》轴…………………………………………152
图26清恽寿平《杂画册》,第一帧,仿文同竹石法《树石图》页…152
图27清恽寿平《杂画册》,第二帧,仿董源《独钓图》页…………153
图28清恽寿平《摹古册》之《仿王蒙夏山图》页……………………155
图29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158
图30清恽寿平《摹古册》,第五帧,《惠老江南春意图》页…………160
图31清恽寿平《仿倪瓒古木丛篁图》轴……………………………164
图32清恽寿平《仿李唏古烟林夜月图》……………………………172
相关文章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5-09-30
《一竹斋图》卷中,今释和尚为“一竹斋”的题诗为:赚煞王家痴子猷,眼光如雪又迷真。[23]因此,文人、画家常有以“龙公”来比喻仙山之竹的寓意。[25]今释和尚用“龙公”和“鹅溪千尺”来表明仙境之物非实有,真正的好竹在绢素之上,其意亦有赞喻画中之竹的妙感超逸的意思。......
2025-09-30
5.1关于斋室题材画作的定义“斋室画”,这个名词的运用曾见于我国台湾学者邱士华的王蒙《芝兰室图》研究一文中,而与“斋室画”同义、相近的名词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也很多样,如“书斋山水”一词,首见于何惠鉴的《元代文人画序说》一文,其中他将元代斋室题材画作称为“书斋山水”[1],他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对于元代文人画家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涵的考虑而拟定的名词。......
2025-09-30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5-09-30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5-09-30
图6明文征明《真赏斋图》卷,纸本,设色,36厘米×107.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从画中主题性的表现手法上来看,两位画家也颇具有相似点,他们所要在画作中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基于特定具体的命题,较为真实地反映斋室的面貌,同时以象征性的标志和手段来赞颂斋室主人的品质和精神胸怀。......
2025-09-30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5-09-30
居虎丘山塘,萧然敝庐中悬思陵御书,时肃衣冠再拜欷歔太息。汧长子,少有才名,年二十一举崇祯壬午乡试。[63]文中以“六一居士”作比,是为衬托和赞誉一竹斋主人与“六一”之义一样的高逸旷达的“一竹”之情。......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