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浓度小于0.1mol/L的溶液,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热力学量与实验数据一致,一般认为这是稀溶液的界线,显然,天然淡水属于稀溶液的范畴。......
2025-09-29
研究生选修课“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的构架与实践
●(武汉大学,罗立新、罗运柏、于萍、秦旅)
摘 要 本文以在武汉大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两个工科专业开设的“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的构架为基础,提出了如何因教学环境的改变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功能性,为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善于查找和组织资料并以某种天然产物提取开题报告的格式作为考核内容。所有同学共同参与考核,以报告人和考核打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学,在被考核与考核之间身份的转换中寻找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教学、考核、架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单位,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近年来学院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两个工学专业坚持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攻读博士和就业两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的问题之一是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这涉及课程及教学问题。创新能力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化和综合化;另一方面要变教师单向灌输为师生共同参与、对话和创造,实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
一、“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构架
几年来应用化学系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鼓励交叉,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在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必修环节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对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培养方案调整中注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科内涵,突出了学科特色。
目前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制为2年,所有硕士研究生课程基本安排在一个开课学期内,以便研究生能有尽量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为培养合格和创新人才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制定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硕士专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开设了“应用化学进展”、“化工分离过程”、“水处理化学与工艺”和“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四门课程,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遵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跟踪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出学科新知识、新成就,适合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2025年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进行转变,改变了以往把传授知识作为课程教学重点的做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教学、实际案例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研究生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在教学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
“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承接了天然产物研究的基础,武汉大学历年来在天然可降解材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基础,在纤维素、魔芋、壳聚糖、聚乳酸等方面有着雄厚的知识积累。但在与工程的衔接方面还有一些距离,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之间建立起联系。
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下划专题,表1为三部分内容及其下属专题。
表1 “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安排(https://www.chuimin.cn)
在课程内容上,通过了解学科前沿,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天然产物化学的进展及时整合进课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进展的同时,由研究生选定授课老师提供的天然产物,布置每个研究生单体天然产物研究的子专题和相应需要阅读的资料,并介绍成绩评定方法和注意事项。目的在于使研究生了解基本学术规范,带着问题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并给研究生留出准备课堂报告的时间。第二阶段以子课题的形式对各种提取方式和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注重科技进展的同时,重点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工艺,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结合任课教师自己熟悉的领域,给学生一个学术报告的范例,通过组织讨论,给研究生的课堂报告做好最后的准备。
二、课程考核
由各位研究生针对自己所选单体天然产物进行专题报告,研究生班长负责协调与总结,任课老师组织讨论,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一为专题报告现场得分,二为参与专题报告讨论得分,三为任课教师对研究生整体表现打分,其比例为3∶1∶1。在考核中,根据本课程评分标准(表2),每位研究生对专题报告人现场打分,并通过参与现场讨论获得参与成绩,在报告人进行报告的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课程反馈,使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提高自己。任课教师通过统计现场得分情况和研究生现场得分情况,结合课程平时表现计算出每个研究生的成绩并登录到研究生院网站。
表2 “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评分标准
三、教学实践
“天然产物化学与提取课程”为面向全院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选修的学生除应用化学、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外,还有高分子和有机化学等专业学生以及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学生等。该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种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承袭性、并结合体验性和主动性;第二,由于要求学生课堂专题演讲,必须参与讨论问题,学生为做一次让自己和同学老师都满意的演讲,必须阅读有关问题的大量参考文献,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常常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无形中培养了他们查阅和领悟文献资料的能力;第三,这种作业方式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人类知识的过程,是与学习知识的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它不拘于现有观念,鼓励学生探索、质疑,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认为是对研究方案制定的一种预演,相当于一项开题报告。
四、结论
本文通过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将一种崭新的作业方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而是每位同学都是讲师。在带着自己选定的开讲作业压力下进行学习,无疑将大大提高研究生对所学习知识的认同感和紧迫感。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查找资料和进行写作科学研究开题报告的能力。所有研究生共同参与考核并以报告人和考核打分者的双重身份来参与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实验类型 综合性教学时数 6一、实验目的通过大蒜细胞SOD的提取与分离,学习和掌握作方法。蛋白质和酶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8磷酸缓冲液提取出。并利用各种呈色反应来测定SOD的活力。......
2025-09-30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华东理工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是全校测试服务平台,主要承担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所需的样品测试任务。......
2025-09-30
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摘要通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模式;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显著提升了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大多数顺利进入了高等学校、教研单位、出版社、普通中学等与教育关系密切的部门。......
2025-09-30
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有机溶剂对样品中的脂类物质进行提取。提取时,将待测样品包在脱脂滤纸包内,放入提取管内。加热提取瓶,石油醚汽化,由连接管上升进入冷凝器,凝成液体滴入提取管内,浸提样品中的脂类物质。待提取管内石油醚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溶有粗脂肪的石油醚经虹吸管流入提取瓶。......
2025-09-30
因为天然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与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相接触,并且或多或少地溶解它们,所以天然水实际上是一种溶液,并且是成分极其复杂的溶液。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许多方面与纯水存在不同,例如,天然水的电导率是纯水的数百倍。天然淡水溶质含量低,冰点降低不明显。海水的大多数物理化学性质与0.5mol/kg的食盐水溶液极为相似,假若采用式(1-4)求0.5mol/kg的食盐水的冰点降低,则为-0.93℃。......
2025-09-29
借助名著、名人、史实或文学作品的景观文化构建旅游景观文化效应已成为开辟旅游市场的重要方式。此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影视作品拍摄场景作为旅游景观文化也备受广大游客青睐。迪士尼乐园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游乐型旅游主题公园,成为集游乐、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观。除了像三国城、水浒城、大观园等拍摄基地转为旅游景观文化外,有的还借助了影视的原型或外景的拍摄地而构建和渲染了旅游景观文化。......
2025-09-30
岩石按其地质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岩浆在活动过程中,经冷却凝固而成的。岩浆冲破覆盖层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如建筑上常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当岩浆被喷到空气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又称火山碎屑。工程中常用的变质岩主要包括大理石、石英岩及由花岗石变质而成的片麻岩。......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