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它看作一个主体,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不同的节目形态规定着不同的节目内容,也筛选着不同的观众。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其作为一种几乎与电视同步诞生的节目形态,自出现以来就是电视荧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2025-09-30
从理论角度来说,进行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揭示电视节目表达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融通关系。关于美和艺术,黑格尔有过这样的论述:“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关于美和艺术的概念已经建立的原理,我们就会看出这个概念里有两成因素:一种是内容,目的,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现象与实在——第三,这两方面是互相融贯的,外在的特殊因素只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13]。由此可见,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电视节目学的研究方向十分丰富,有些研究重点关注电视节目内容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关联,有些研究侧重对电视节目样式的讨论,尽管这些学说自成体系,但如果缺失了将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作为整体进行考量的形态学研究,电视节目学研究始终无法完善。
与“形态”研究关联性较强的“类型”学说更侧重电视节目的分类,其主要研究目标是将一种节目与另一种进行区分与辨识,对电视节目中的元素、惯例进行分析,从而在节目生产环节提供某种标准。这一套研究体系对电影行业十分适用,长期以来,“类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和完善的学说。电影类型的发展相对稳定,考察电影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科幻、西部等电影类型在电影诞生不久后便已出现,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表现手法虽然不断丰富,但是主要元素和惯例却一脉相承。期间出现的亚类型、反类型作品毕竟只是少数,对这些作品也同样能以母“类型”来做研究的参照标准。因此“类型”研究在电影领域是十分适用的。
而电视有其区别于电影的传播特点,当电视领域引入这一概念后,多少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相较于电影,电视节目类型的变异与发展显得随意而丰富得多。曾经在电视节目发展历史中存在过的很多类型,如“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等早已不见了踪影。电视节目类型的更迭速度较快,影响电视节目类型变异的因素也更多。“类型”这一原本为“标准”和“稳固”而生的概念,在电视领域却始终面临着不稳定的状态。这种尴尬表现在电视节目类型研究的很多场合,例如,我国电视节目的分类标准至今也未形成公认的、科学的、能适应现实的严密的论断,这便是这一困境十分典型的体现。因此,以“形态”这一更为灵动的视角解读电视节目,显然具备科学性和现实性。值得注意的是,电视节目的形态研究不应成为类型研究的另一个名称,而应特别注意电视节目在价值追求、表现形式方面的流动性和发展性。这也是本书将关注重点确立为电视节目形态“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点。
“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是在电视节目发展的新阶段,也即在电视节目极大丰富的时期应运而生的,它是认识现阶段电视节目状况所需要的范畴,也是电视节目生产实践新发展在理论上的反映。”[14]从实践角度来说,电视节目形态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贯穿节目生产的整个过程。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包含着制作这档节目所涉及的所有组合元素及其组合方式。节目形态的设计研发者根据其基本特征,利用基本元素装置节目结构,并注入差异性的元素对节目风格进行调整与润色,这样的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电视节目形态是具有生命力的灵活生动的有机体。在电视行业,形态的借鉴与复制是一种惯用的节目生产方式,形态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界限在世界各国的电视生产中流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生产者在充分研究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后,可以将通行的节目形态本土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本地区传播的电视节目加以传播。在国外,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就是一种文化产品,要经过多次调查、测试与试播环节的考量,才能最终成为可以在节目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有效商品。目前,我国电视行业的生产也逐步朝着更科学、更专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一方面,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创新需要尊重受众需求,遵守市场规则;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应当进一步体现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在电视节目创作中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高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思想,为提升全社会的文明层次作出贡献。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研究应当有着积极参与实践的姿态,对电视媒体在当下的良性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
【注释】
[1]梁波.理论电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2.
[2]梁波.理论电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2.
[3][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2.
[4]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9.
[5][日]竹内敏雄.艺术理论[M].卞崇道,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1.(https://www.chuimin.cn)
[6]孙宝国.电视节目三大概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33.
[7][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2.
[8]王振业,方毅华,张晓红.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09.
[9]张健.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12.
[10]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南方电视学刊,2005(4):54.
[11]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7.
[12]李立.认识当代电视节目形态[J].新闻界,2006(1):72.
[1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2.
[14]孙宝国.电视节目三大概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34.
相关文章
如果把它看作一个主体,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不同的节目形态规定着不同的节目内容,也筛选着不同的观众。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其作为一种几乎与电视同步诞生的节目形态,自出现以来就是电视荧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2025-09-30
从宏观角度分析,电视节目形态主要有五大特征。而同一种节目模式当中,也可能会融合多种节目形态的形式特征。节目形态会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全新的形态。所谓中国节目“新形态”,在这里指的就是西方的电视节目进入中国后所产生的本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催生出完全新型的节目形态。......
2025-09-3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电视研究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国的电视节目学研究已经具备规模,除了成果数量的支撑之外,在研究类别方面也较为全面,既有关于电视节目类型、形态等宏观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有对电视节目个案、流行节目类型的微观分析,研究视角也十分丰富。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学的研究主要囿于应用理论,鲜有触及电视传播基本理论的成果。......
2025-09-30
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比创新更为重要的了。电视节目创新的根本是理念的创新,只有体现了先进的文化理念,电视节目创新才可能走得更长远、走得更精彩。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先进的形态设计本身就是电视节目生产经验和创意的精华所在。在西方,节目模式被称为节目“圣经”。换句话说,节目模式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能左右市场占有率。......
2025-09-30
20世纪40年代,电视作为国家政府用以宣传、告知和影响社会的传播工具的属性被打破了,而电视节目随着电视媒体商业化特性的凸显开始得到发展。至此,电视节目的发展也走向了全面商业化。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随着电视功能的发展,可谓经历了由舆论宣传、社会教育到娱乐审美表现再到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社会服务和进行文化传输的阶段。......
2025-09-30
主题就是电视节目的中心思想,它是编导对生活、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同样是一堆素材、一些事件、一群人物、许多故事,但如果编导确立的主题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取舍。主题的确立和提炼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从行动中自然而然引出来的,电视编导要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挖掘出最有思想意义、最具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主题。......
2025-09-30
与此同时,有关跨文化传播的初步探讨及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据统计,自跨文化传播引进国内至 1994 年,相关文章已经发表近百篇。这一时期,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进入了与国外接轨的阶段,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迅速增加,相关著作的介绍翻译也迅速增强。文化多元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研究、大众媒介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等问题研究成为热点。进而在 2005 年与 2006 年,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高潮时期,论文发表数量呈现激增的态势。......
2025-09-30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已十分重视乐舞的作用。我国舞蹈发源较早,古代一直有雅乐和俗乐,分别在宫廷和民间并行发展。汉代时雅乐舞蹈已创作出具有民间风格的作品,也有了显示舞者柔软腰功的作品。在这两种舞蹈形态基础上,中国现当代的舞蹈发展延续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统并结合特定的历史阶段衍生出了新舞蹈和中国现代舞的类属。......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