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比创新更为重要的了。电视节目创新的根本是理念的创新,只有体现了先进的文化理念,电视节目创新才可能走得更长远、走得更精彩。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先进的形态设计本身就是电视节目生产经验和创意的精华所在。在西方,节目模式被称为节目“圣经”。换句话说,节目模式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能左右市场占有率。......
2025-09-30
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的研究都由两个重要方面组成:媒介经营与节目内容。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广播电视学的研究还有十分巨大的成长空间。长期以来,电视理论研究前瞻性不足的弊病一直受到质疑,尤其是在节目生产方面,许多理论成果是落后于电视实践的。仅以电视节目分类这一基本问题为例,目前通行的广播电视学教材中大部分沿用着将电视节目分成新闻、娱乐、教育、服务这四个类别的“四分法”。而实际上,电视实践中出现的许多节目早已无法根据这一分类方式简单划分。
中国电视研究的起点与电视事业的诞生基本同步,但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电视研究主要是技术研究,仅有少量关于电视节目内容的文章发表于中国第一本电视研究的学术期刊《广播业务》上。这些文章的撰写者主要是电视从业人员,他们遵循艺术和新闻理论的研究范式,对自身所创作的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经验总结和业务探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电视研究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除技术研究之外,概论类、中外电视史类、电视艺术、电视文学、主持人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202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也正式步入市场化的新阶段。在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环境下,电视学术领域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国内电视研究的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分别是:以原理探索为目标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实践总结为目标的应用理论研究;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决策理论研究;以历史梳理和明鉴未来为目标的电视史学研究。”[1]
从成果数量的角度来看,节目研究是电视学研究体系中十分庞大的一支。学者梁波在其专著《理论电视学》中按照不同的研究类目,对1958至2025年我国电视学研究专著作了分布统计,具体情况见下表:
国内电视著作类目分布统计表[2](https://www.chuimin.cn)
由表中数据可见,从2025年至2025年,关于电视节目研究的论著在数量上经历了跳跃式发展的过程。尤其是2025年以后,增量是前一个统计时段的4至5倍。可以说,中国的电视节目研究在2025年以后步入真正形成体系的成熟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关于具体节目个案及具体节目类型的研究文章,也出现了从宏观上将整个电视节目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代表作品有2025年杨伟光的《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2025年徐舫州的《电视节目类型学》,2025年张海潮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2025年殷俊的《电视栏目学导论》等。
与其他类目做横向比较,节目研究的成果在数量上仅次于业务研究与技术研究,位列第三。而实际上,节目研究与业务、美学、批评、传播等类目的关联度非常高,这些类目在相当程度上都与节目研究相关。除著作以外,关于电视节目研究的论文成果也十分丰厚。在中国知网以“电视节目”为“篇名”检索词进行检索,自2025年以来,每年的期刊论文数量都在1 100篇以上,其中2025年超过2 000篇。
近几年,中国电视节目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列课题:首先是新技术、新媒介环境对传统电视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由此引发对电视节目在新形势下发展方向的思考,代表作有2025年王兰柱的专著《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收视》等;其次,电视传播的价值追求问题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真人秀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如何在电视节目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研究重点,代表成果有:李超2025年4月发表在《当代电视》杂志的论文《〈记住乡愁〉: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等;此外,媒介融合问题也是研究的新方向,代表作有2025年胡正荣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等。
总体而言,中国的电视节目学研究已经具备规模,除了成果数量的支撑之外,在研究类别方面也较为全面,既有关于电视节目类型、形态等宏观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有对电视节目个案、流行节目类型的微观分析,研究视角也十分丰富。遗憾的是,目前电视节目研究的绝大部分成果在理论深度上还有所欠缺,对个案或流行节目样式的探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尽管也有不少关于电视节目分类、形态等基本命题的著作,但其间存在着讨论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对节目形态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理论探索的遗憾。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学的研究主要囿于应用理论,鲜有触及电视传播基本理论的成果。
相关文章
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比创新更为重要的了。电视节目创新的根本是理念的创新,只有体现了先进的文化理念,电视节目创新才可能走得更长远、走得更精彩。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先进的形态设计本身就是电视节目生产经验和创意的精华所在。在西方,节目模式被称为节目“圣经”。换句话说,节目模式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能左右市场占有率。......
2025-09-30
20世纪40年代,电视作为国家政府用以宣传、告知和影响社会的传播工具的属性被打破了,而电视节目随着电视媒体商业化特性的凸显开始得到发展。至此,电视节目的发展也走向了全面商业化。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随着电视功能的发展,可谓经历了由舆论宣传、社会教育到娱乐审美表现再到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社会服务和进行文化传输的阶段。......
2025-09-30
如果把它看作一个主体,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不同的节目形态规定着不同的节目内容,也筛选着不同的观众。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其作为一种几乎与电视同步诞生的节目形态,自出现以来就是电视荧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2025-09-30
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样态,比如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换句话说,人工形态就是人类把自然形态进行抽象分析、归纳、整合而成的形态,任何形态只要在生成过程中加入了人类活动,那它就是人工形态了。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自然形态一抽象形态一人工形态是设计的形态转化和思维转换的基本过程,如图8-8所示。......
2025-09-30
从宏观角度分析,电视节目形态主要有五大特征。而同一种节目模式当中,也可能会融合多种节目形态的形式特征。节目形态会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全新的形态。所谓中国节目“新形态”,在这里指的就是西方的电视节目进入中国后所产生的本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催生出完全新型的节目形态。......
2025-09-3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新疆地区的总体社会局势仍然是稳固的,但基于历史、国际等多方面原因,局部地区危害社会稳定的暴乱、暴恐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学者们也将1990年作为新疆暴恐犯罪发生的“元年”。对于1990年后新疆暴恐犯罪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学者往往也有不同的划分,有学者主张应当划分为1990年~2001年的兴起期;2002年~2007年的相对沉寂期以及2008年~2014年的再度爆发期三个阶段。......
2025-09-29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已十分重视乐舞的作用。我国舞蹈发源较早,古代一直有雅乐和俗乐,分别在宫廷和民间并行发展。汉代时雅乐舞蹈已创作出具有民间风格的作品,也有了显示舞者柔软腰功的作品。在这两种舞蹈形态基础上,中国现当代的舞蹈发展延续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统并结合特定的历史阶段衍生出了新舞蹈和中国现代舞的类属。......
2025-09-30
构成历史事实的第二要素为地域,本章所述,就是这一点。我国太古疆域,其详已不可考。汉代继起,南服南海,北逐匈奴,东制朝鲜,西通西域,今本部诸省及新疆要地、蒙古边隅,均入版图,是为中国疆域的第三次扩张。清代仁、宣以后,外藩尽失,我国疆域便只限于中国本部及关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