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体高度重视农民工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效果反馈,对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已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5-09-30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的市民化成为政府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议题。与之相应,农民工题材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一个持续的热点题材,报道的频率不断升高,报道的题材范围不断拓展。由此,农民工问题不仅成为一个政府的议题、媒介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公众议题。
新闻媒体的农民工报道题材的不断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工问题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世纪以来,新闻媒体在继续重点关注农民工的经济权益维护的同时,也把视角伸向了农民工的社会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教育权益等权益的全面维护上。如《人民日报》在关注农民工经济权益维护的同时,2025年开始关注农民工的生活方式,2025年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家庭问题,2025年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和户籍问题,2025年后,又相当重视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从2025年起,在重点报道国内农民工的同时,也把报道的触角伸向我国的海外农民工问题上。本课题成员统计,《工人日报》在2011—2025年的农民工报道中,已有33篇海外农民工报道。不同于国内农民工报道,海外农民工报道多为负面报道,在报道海外农民工赚取高收入的同时也报道所面临的被骗、绑架、工作环境恶劣等高风险因素,其报道的警钟效果明显。(https://www.chuimin.cn)
其次,加强对题材的各种属性的多方挖掘。新世纪以来,农民工报道的题材种类不仅由少到多,涉及的题材范围越来越广,而且题材的种种属性也得到了多方挖掘,从而使农民工问题的报道不断走向广泛和深入。比如,在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题材选择上,过去媒体仅仅关注农民工的薪酬、讨薪、工作条件、职业病、工作时长、补助和奖励等外部的硬性的工作环境因素,而新世纪以来,媒体已把触角伸向农民工工作单位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企业关怀等内部的软性工作环境因素上。课题组对《工人日报》2010—2025年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三年中,已有13篇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涉及农民工工作的软环境。再如,《人民日报》在报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时,在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诉求、留城意愿等问题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诉求和婚恋情感问题。如2025年1月12日的《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2025年8月12日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2025年3月19日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生活经受着诸多无奈与艰辛 他们的幸福港湾在哪里》、2025年2月2日的《80后农民工:贡献那么多但这城市却容不下我》就分别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价值观、婚恋情感、城市归属感等问题。
再次,注意对问题原因的探寻和解决办法的探讨。农民工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问题的解决也有个依据现实情况,逐一解决的过程。作为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在农民工报道问题上,不能仅限于各方面事实情况的报道,还应该探究问题的原因,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性建议,以此在促进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关注的同时,也促进种种农民工问题的早日解决。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的新闻媒体已注意用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述评和新闻评论等体裁来表达对农民工问题的深度思考,其中对农民工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探讨已成为报道的重要方面。如《人民日报》2025年2月28日的《留守儿童重养更重育》,就是由“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部分构成。本课题组在对《南方日报》《羊城晚报》2011—2025年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研究中,发现两报三年125篇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中,有75篇报道涉及了解决方案和专家意见,占报道总量的60%。报道中增加原因的探寻和解决办法的探讨,使媒体的农民工报道显得更为丰满和扎实,其为政府解忧、为百姓解难的现实参考价值更为突出。
相关文章
我国媒体高度重视农民工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效果反馈,对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已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5-09-30
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在传播过程中积极利用人际传播的优势,通过由家庭、亲属、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进行人际传播,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种显著的教化功效,与其行之有效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密切相关。......
2025-09-30
上古时代,生民群聚而生。当人类聚生群处之时,当个体的人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时,人不能不传播。上古蒙昧时代,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除了采集外还有狩猎。先民并非生来就会猎取动物,所以就有一个“教以猎”的传播活动的展开。再者,狩猎活动多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因此它要求有更严密的组织性,更频繁的人际传播。上古时代并无“政治”这个概念,但却有政治传播活动。......
2025-09-30
1894—1898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新闻组织也曾讨论过新闻版权的问题。但大会并未采纳他的建议,仅声明将继续研究该问题。此外还遭到地方报纸的反对,法国大部分商业化报纸集中于巴黎,所以巴黎新闻协会一般支持承认新闻的版权,“新闻这种东西,花了大量记者的心血,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英美的报纸上有比法国当时任意一份报纸都多的新闻,同时报社还有组织良好的新闻采集网络。[15]所以他们以新闻的公共性为由反对赋予新闻版权。......
2025-09-30
《中国宗教报刊》于1940年由中国宗教委员会出版。该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罗文达对中国宗教报刊的全面调查和研究成果,其中部分文章为罗文达指导自己的学生完成。这本书主要针对中国的宗教宣传的渠道和定期报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罗文达和他的学生及助手通过资料搜集和实际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7幅地图与16张图表,书中结论大都来自于对数据的分析。......
2025-09-30
国家祭祀典礼往往规模盛大,天下皆知,可以说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项大型传播活动。此外在“官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也是官方普遍使用的传播手段。除了以上几项主要措施之外,封建政府还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颁布教化类法律法规等方式,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封建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国家制度的保障是封建社会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大规模传播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2025-09-30
乡约组织会制定相应的乡约民规,并通过乡约宣讲的方式让普通民众知晓、理解并自觉遵守,因此乡约组织的教化活动是在民间普及儒家思想、提高普通民众道德、传播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
2025-09-30
讲好中国故事对树立中国形象,清晰化中国图式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宏观经济报道作为展现我国“经济形象”全貌的重要途径,必然需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必须要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经济利益的交会点。宏观经济报道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工作。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报道需用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传播主流声音,正确塑造我国经济形象,增强社会认同,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