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京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初探

南京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初探

【摘要】:可以说,“文学南京”是南京这座城市另一张文化名片,是关乎文学体验的城市旅游形象。此次围绕“文学南京”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正是基于南京现有的文学旅游资源,在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设计出面向旅游市场的主题旅游线路,以迎合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为达成“文学南京”这一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尝试。

杨 忆[1]

〔摘要〕 南京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南京的人文地理环境与无数文学著作互为映衬,是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文学朝圣地。此次围绕“文学南京”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正是基于南京现有的文学旅游资源,在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设计出面向旅游市场的主题旅游线路,以迎合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并据此进行可行性分析,为达成“文学南京”这一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尝试。

〔关键词〕 南京;文学;文学资源;旅游线路设计

文学城市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早有提及,基本出现在文学、旅游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同时也常见于不同学者的各式散文杂记中。如英国作家罗杰·塔厚尔在其所著的《漫步文学伦敦》中,围绕伦敦城内的文学资源,设计出了25条与作家、剧作家及诗人有关联的路线,带领读者寻访著名文学家的出生地、过去及现在的寓所和埋葬地[2]。类似于“文学伦敦”的提法,还有“文学巴黎”、“文学上海”等概念,从中不难发现,凡是此类城市,都拥有着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城市的文学形象上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辨识度。就南京而言,妇孺皆知的便有曹雪芹及其著作《红楼梦》一书。

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南京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南京的人文地理环境与无数文学著作互为映衬,是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文学朝圣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在《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以及张恨水民国小说中所刻画的金陵,也可以重游文学家的生前游踪、故居和殡葬地,从文学家的视角去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章灿曾赞道“南京是文学的宠儿”,这种偏爱不仅体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还体现在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里;而以六朝文化为根基的文化氛围,更是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赵翼说袁枚“爱住金陵为六朝”,林则徐也说“官爱江南为六朝”。可以说,“文学南京”是南京这座城市另一张文化名片,是关乎文学体验的城市旅游形象。

旅游线路设计的意义在于可以将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为旅游者提供完整的旅游活动。此次围绕“文学南京”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正是基于南京现有的文学旅游资源,在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设计出面向旅游市场的主题旅游线路,以迎合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为达成“文学南京”这一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尝试。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文学旅游资源

国内外对文学旅游资源概念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重视宏观概念的研究,国外偏重从遗产旅游的角度出发,基本上对文学旅游的概念达成了较为统一的共识。文学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与著名作家、经典文学作品、大众熟悉的文学作品故事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真实(或虚构)场所等有着直接而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文学资源类型划分而言,笔者认为文学资源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具有无形和有形的双重内容,据此可将其分为:

第一,无形部分。与文学作品相关的部分:包括以小说、传说、诗词等不同形式存在着的文学作品本身;与文学作品创作者有关的部分:创作者的游踪、活动路线等。

第二,有形部分。与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相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具体包括:与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者生平有关的背景地(故居、纪念堂、写作场所、游兴场所等);附会文学作品内容的人造或自然景观(相关主题公园);与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成果相关的旅游资源(如改编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拍摄基地等)。

(二)旅游线路设计

在本文中所探讨的旅游线路设计即是:旅游服务部门或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导向,以实现旅游地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依托于旅游地的旅游中介体、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能力,在一定区域(旅游地或景区)内设计旅游游览路线的活动。

按照设计旅游线路的主体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目前旅游市场上的旅游线路设计分为以下四种:

1.政府主导的区域旅游规划中的线路设计。按照景区(点)的空间分布关系,通过道路将景点进行连接,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整合成一条线性旅游产品。属于宏观意义上的线路设计。

2.景区内部的线路设计。属于景区的经营内容,通常由景区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推荐给旅游者。属于微观意义上的线路设计。

3.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产品。旅行社的旅游产品通常是以线路的形式推出的,根据时间、交通、景区及六要素的情况设计出经营性计划,往往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4.旅游者自行设计的旅游线路。旅游者按照个人喜好设计出的旅游线路,自主性强,具有普适性的个人设计线路会在推广后收到大众欢迎。在目前旅游市场细分的环境下,开发潜力较大。

二、南京文学旅游资源概况

(一)南京文学资源赋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南京市现已开发的文学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自然景观中包含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和水文景观,拥有山丘、洞穴、河段、湖泊、温泉等不同种类的旅游地;人文景观以建筑为主,拥有综合人文旅游地,宗教祭祀场所,塔、楼阁、城堡、建筑小品历史街区,名人故居与纪念馆、归葬地,交通建筑等基本类型。

南京文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鲜明,文学资源主要分布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钟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南京市文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六朝时期的人文景观多分布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及城南历史城区,而明清、近现代时期的人文景观则多分布在钟山风景区及其周边(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内)。

(二)南京文学资源的特色分析

南京文学所表现出来的首创性、丰富性、多层次连续发展性,是地域文化少有的,充分说明它是南方文学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文学资源在历朝各代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而历朝各代的文学成就因社会发展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从而呈现出各自的文学特色。

南京拥有着山水俱佳的自然地理环境,引得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揉杂山水之景与思想感情的作品。如中唐诗人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其中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五篇,无一不是以南京建筑为主题的。在刘禹锡之后,此类咏史诗和怀古诗不胜枚数。推至民国时期,以通俗章回体小说见长的张恨水,其《丹凤街》、《秦淮世家》等小说直接以南京地名为题,书写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小说、戏曲的虚拟剧情和现实中的地标交相呼应,让读者恍若身临其境,感受着南京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

三、南京文学旅游线路开发现状

(一)政府主导的旅游线路设计

2011年5月,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政府文件中提出要打造“十类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以古都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南京政府推出的这十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文化主题性很强,并且是在不同区域主题的框架下所制定出来的,能够形成集聚效应。其中虽没有明确以文学为主题设计的旅游线路,但文学景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山水风光游、秦淮风光游、文博场馆游等文化旅游线路都是与文学旅游关联较紧密的几条精品路线。

(二)各大景区内部的旅游线路设计

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在其官方网站(http://www.njfzm.net/)上推出了四条主题路线,以“半日游”和“一日游”为主。半日游线路按照文化主题分类:六朝文化、明朝文化、科教主题,通过对部分景点进行调整以控制线路长度;而一日游线路基本上包含了全部景点。白鹭洲公园、李香君故居、江南贡院、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是重点推荐的旅游景点项目,但是,夫子庙景区内的其他文学景点在这四条旅游线路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如桃叶渡、乌衣巷等景点并不是景区的主推项目。

玄武湖景区设计有三条旅游线路:自然景观游、历史文化游、休闲路线,主题性较强。其中,历史文化游中涵盖了几项比较重要的文学旅游景点,如后湖映月和梁州,前者与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有关,后者则是著名南朝文学家萧统的旧居。历史文化游线路中还包含有其他的文化景点,从而营造了一个比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山陵风景区内比较重要的文学景点有:红楼艺文苑、王安石纪念馆、刘勰与文心雕龙纪念馆。但据其景区网站主页(http://www.zschina.org.cn/zsviews.asp)所推荐的旅游线路来看,除了红楼艺文苑被安排进明代之旅的旅游线路中,并没有看到其他文学景点。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对中山陵风景区而言,以文学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并不是其主要特色项目,在设计旅游线路时主要按照旅游资源的朝代类型划分。这也取决于中山陵景区自身旅游资源条件的限制,景点分散、各自经营、关联性不强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三)旅行社主导的旅游线路设计

从南京各大旅行社官网所推介的南京一日游线路来看,基本上涵盖了以下旅游线路的内容:

1.金陵胜地路线:朝天宫——莫愁湖——瞻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白鹭洲公园——中山陵风景区。

2.明朝文化线路:阅江楼景区——瞻园——台城——中华门城堡——明故宫遗址——明孝陵。

这两种路线都属于观光游览旅游线路,主要包含朝天宫、莫愁湖、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白鹭洲公园、阅江楼景区、台城等重要的文学旅游景点,虽不是文学专题旅游线路,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旅游者自助旅游线路

如今的网络社区已经步入了Web3.0时代,快捷、便利、高速分享型的社区成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众多旅游分享社区为旅游者提供了分享旅游体验和感想的良好平台。

南京是闻名全国的文教城市,高校、研究所的集中让这座城市浸染了不少文艺气息,故而在南京高校中不乏旅游爱好者,热衷于发掘和设计具有浓厚主题色彩的旅游线路。以活跃在各高校的徒步旅行团体——南京暴走团为例,该社团以豆瓣社交网站为平台,每月至少发布四条以上的国内旅游线路,以本市旅游为主,召集具有共同出游意愿的网友,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自助行。目前该社团有颐和路公馆民国游、浦口老城——定格在过去、寻访明城墙、夜游紫金山、中华门—浦口车站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市内旅游线路,以满足小众旅游者的出游意愿为主,设计较为新颖,主题性较强。

四、文学南京旅游线路设计具体构想

南京市规划局历时5年修订完成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实施中,在此规划中提出了“老城整体保护”的理念,将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3片城区划为历史城区,还划定了9片历史文化街区:颐和路、梅园新村、南捕厅、朝天宫、夫子庙等。规划中对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新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限定。考虑到文学旅游对旅游体验的原真性的要求,该规划对于维护老城区的历史原貌和文化氛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此项规划的背景之下,笔者将以历史城区为片,以历史文化街区为线,串联起具体的文学旅游景点,最终设计出文学南京旅游线路。

(一)城南历史城区文学旅游线路设计

城南历史城区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以中华门城堡为核心,包括夫子庙、南捕厅等历史街区。

1.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

(1)简介:夫子庙主体——文庙和学宫等与秦淮河相映成趣,以此为轴线,该线路西起贡院街,东至东水关遗址,南达中华门城堡外的长干桥。主要街道有:金陵路、贡院西街、龙门街、贡院街、大石坝街、状元境6条道路,以步行为主。见图1。

(2)线路安排:江南贡院——文德桥——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夫子庙美食街——古桃叶渡——吴敬梓故居——淮清桥——文正桥——东水关遗址——白鹭洲公园。

图1 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图

2.老城南文学名家故居游览线路

(1)简介:此条线路以老城南文学名家故居游览为主题,以文学家生平及居住地为主要游览内容,可将其作为夫子庙游览线路的补充。老城南历史城区近年来因其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以及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保护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目前,以老城南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一系列老城南文化景点得以建立起来。六朝以来,城南便是文人寓所的集中之地,留下了无数遗址。目前,通过保护和修复而基本还原原貌的城南老建筑多已成为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见图2。

(2)线路安排:萧衍旧居(光宅寺)——周处读书台——李渔旧居(芥子园)——东干长巷公园、长干桥——甘熙故居。

图2 老城南文学名家故居游览线路图

(二)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文学旅游线路设计

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指从鼓楼向西到石头城一线及周边地区,该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民国历史文化资源和清凉山、石头城等自然风光,展示了南京作为人文绿都的城市风貌。

1.南京民国文学旅游路线

(1)简介:民国时期,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另外,南京作为民国时期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发展的中心,是近现代文学家来此求学或工作的重要城市,如鲁迅、张爱玲、朱自清、程千帆、郭沫若、张恨水等文学家,都在此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和生活踪迹。民国文学作为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文学爱好者和旅游者的重要文化名片。见图3。

(2)线路安排:梅园新村(雍园1号)——南京图书馆——南京1912街区——大行宫(江宁织造府)——东南大学(梅庵)——丹凤街——小粉桥(拉贝故居)——南京大学(赛珍珠故居)——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鲁迅纪念馆)——江南水师学堂(鲁迅旧居)——浦口火车站。

2.城市休闲文学旅游线路

(1)简介:该线路以鼓楼区汉中路为轴线,即现地铁二号线西段,连接了鼓楼区四大重要的综合人文旅游景点。此条线路以历史上重要文学家的游踪为着力点,以现有的文学景点为设计元素。见图4。

(2)线路安排:大行宫——朝天宫——乌龙潭公园——莫愁湖公园。(www.chuimin.cn)

3.滨江文学旅游线路

(1)简介:此条线路将滨江风光带、幕燕风景区与南京钟山西南山系中的清凉山连结成线,依托独特的临江风貌与清凉山的精英文化,为游客打造出一条融合文学氛围与自然风光的旅游线路。见图5。

(2)线路安排:清凉山公园(扫叶楼、崇正书院)——石头城——阅江楼——浦口老火车站——幕府山——燕子矶

(三)其他:文学主题专项精品线路

1.“文学南京”诗词之旅

(1)简介:南京在文学界素来被认为是“诗词之都”,不仅带动了诗词形式的创新,还为众多诗词家提供了居住和游兴的场所。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南京是一座无法被人遗忘的城市。南京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另外据王步高先生考证,南京也是词学的发源地,从六朝山水诗到唐代“金陵咏史”诗,南京这座土地上记录了无数诗人、词人的情感与才情,并且诗作多以南京六朝历史为背景。故而此条线路以六朝时期的萧衍、谢朓,唐宋时期的李白、刘禹锡、王安石,南唐李煜等文学家的游迹、作品以及轶事传说等为线索,以六朝文化为脉络,串联起南京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学旅游景点。见图6。

图3 南京民国文学旅游路线图

图4 城市休闲文学旅游线路图

图5 滨江文学旅游线路图

图6 “文学南京”诗词之旅路线图

(2)线路安排:鸡笼山——台城——玄武湖(梁州)——石头城——清凉山——乌衣巷——凤凰台(阮籍墓)——长干里。

2.“文学南京”名著之旅

(1)简介:在南京曾经诞生了为数不少的文学名著,这些名著与南京这座城市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该条线路以《桃花扇》、《红楼梦》、《儒林外史》三部文学作品为线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景点加以串联,以重温文学作品的人文氛围,并感悟作者的创作背景地。见图7。

图7 “文学南京”名著之旅路线图

(2)线路安排:李香君故居——江南贡院——吴敬梓纪念馆——大行宫(江宁织造府)——乌龙潭公园——红楼艺文苑。

五、文学南京旅游线路设计可行性分析

根据楚义芳(1992)提出的“因素整合法”[3]和安士伟提出的“三位一体”[4]等旅游线路设计理论,在设计旅游线路时,我们需要对旅游地、旅游市场和旅游配套设施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南京旅游地分析

对旅游地的分析主要涉及旅游资源的数量、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和旅游地的区位地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旅游地旅游资源直接影响到旅游线路设计的方向、主题和内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会影响到旅游线路的数量和结构设计,旅游地的区位地理特征则影响到旅游地的进入性和客源市场的特征。

1.南京文学景点条件分析

(1)南京文学景点种类丰富。

南京市现已开发的文学景点种类丰富,现存文学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并且名人故居和纪念馆的数量最多。

老城南文学名家故居游览线路、南京民国文学旅游线路、文学主题专项精品线路等文学南京旅游线路融合了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人文建筑观光;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城市休闲文学旅游线路、滨江文学旅游线路以文学家故居为物质载体,以文学家及其作品为精神纽带,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平衡结合起来,构成了景点丰富的线路。

(2)南京文学景点(区)的时空分布特征鲜明。

南京市文学旅游资源中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栖霞山、幕府山—燕子矶、雨花台、幕府山、莫愁湖、汤山和狮子山,其中,除了狮子山是在明朝之后才成为旅游名胜之外,其他都是从六朝开始便是旅游胜地。从时间上来看,现存的文学家故居及纪念馆主要是明清时期和近现代的建筑,而六朝及隋唐宋朝时期,除了部分重要的文学家故居(王谢故居、萧衍旧居、王安石旧居等)得以保留之外,其他文学家故居并不多。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建筑及遗址中,以石城、台城和夫子庙内建筑遗址为主的人文景观多开发于六朝时期,相关文学作品的朝代分布则较广,从先秦到近现代,都不断有文学作品加以提及,这与历史上“六朝派”、“金陵怀古诗”等文学现象有关。

南京文学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钟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其中,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栖霞山、幕府山—燕子矶、雨花台、幕府山、莫愁湖、汤山和狮子山等自然风景区。

根据南京文学景点所呈现出来时空特征,可以按照其分布特征进行具体的线路设计。总体来看,南京市文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六朝时期的人文景观多分布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及城南历史城区,而明清、近现代时期的人文景观则多分布在钟山风景区及其周边(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内)。根据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征,从区域角度上划分为老城南和鼓楼—清凉山两大历史城区的线路设计。其中,老城南历史城区内包括老城南文学名家故居游览线路和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包含南京民国文学旅游路线、城市休闲文学旅游线路、滨江文学旅游线路等。

2.南京区位条件分析

旅游地的区位地理特征影响着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和客源市场的特征,而可进入性和客源市场也是设计旅游线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从通达性和可进入性来看,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5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在区域进入性上条件较好,这对客源市场特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下文中将对南京国内客源市场特征进行分析。

(二)南京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特征是影响旅游线路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服务目标是尽可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因此,游客的旅游行为偏好及购买力也是旅游线路设计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南京市海外、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增长速度较快。在南京市旅游局发布的《2011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中,记录了南京在2011年度中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成果:总体而言,2011年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 10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6.2%,实现旅游创汇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3%;接待入境旅游者150.6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1%,接待国内旅游者7 18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8%。增长势头不容小视,也显示了南京市旅游业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1.客源地构成分析

如表1所示,以南京为中心的空间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所产生的旅游流量总共达到47.38%,接近来宁国内旅游客源总量的一半,可视为一级市场;而山东、河南、河北、北京、湖南、湖北等客源地分布在距离南京500—1 000公里范围内,可视为二级市场。虽然客源市场基本遍及全国各大省市,但是分布上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表1 2011年度来宁国内旅游者客源市场比重前十位省(市)(单位:%)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省市作为一级市场,是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所依据的重点客源市场。以上省市同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南京文化的认同感较高,所属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强,对于开发文学旅游而言,在重点客源市场中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进行文学旅游线路设计时,须将其视为旅游线路设计中最重要的集散地。老城南和鼓楼—清凉山两大历史城区的线路设计中,涉及的很多历史名人原籍或在苏皖浙沪,或在这些省市中居住生活,如吴敬梓原籍安徽、张爱玲寓居上海、鲁迅原籍浙江……这些文学景点中包含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文学家的生平元素都能激发出游客的认同感,加强旅游体验。

2.购买力分析

《2011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度来宁游客人均花费构成:长途交通费收入占12.11%,住宿费用占16.62%,餐饮费占16.89%,景区游览占9.69%,娱乐花费占6.39%,购物花费占26.98%,市内交通占4.64%,邮电通信占0.67%,其他杂费占6.01%。

据此可知,来宁旅游者最主要的花费在于购物,住宿花费构成偏低,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因之一在于游客在南京的过夜率并不高,多是短途游。另外,考虑到南京的客源主体市场仍是本省,联系到江苏省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所有省市中属于前列,在开发旅游线路时,有必要对旅游纪念品和夜晚游览项目进行深度开发。此次线路设计中的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中的白鹭洲公园则提供了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填补了南京夜间旅游项目的空白,对于提高游客的过夜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消费偏好分析

吴小根、李海鸽、冯英杰(2011)就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中的节点配置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南京和苏州是最主要的门户型和离境型城市节点,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临时节点主要包括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等[5]。在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中,南京的夫子庙景区在调查样本中的节点出现率高达40%,这显示了夫子庙景区在景区等级、知名度、开放度和门票价格方面对旅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另外,南京阅江楼、玄武湖、雨花台、中华门城堡等包含文学旅游景点的旅游景区在线路节点中的出现率也排在前20位。

作为文学旅游景点较为集中的夫子庙景区,设计出具有文学主题专线旅游线路,满足旅游者体验地方特色文化的心理需求,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本次设计中的老城南历史城区内的文学旅游线路,基本上涵盖了来宁游客选择偏好较高的文学旅游景点,如夫子庙景区、甘熙故居等,滨江文学旅游线路中则包含了阅江楼这一出游率较高的文学景点。

(三)南京旅游配套设施分析

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及其他设施,直接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等旅游服务。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效果。

在设计文学南京旅游线路时,由于主要的旅游线路多在市内几大城区中,因而需要对公共交通甚至徒步行走等可能的交通方式进行分析;旅游酒店则会影响到旅游线路中游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在这一方面,文学南京旅游线路与其他线路设计对旅游酒店的要求区别不大;旅行社是设计并提供旅游线路的主体,既是设计者又是执行者,其信誉和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其分布情况同样也会影响到线路的成本问题,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旅游中介体。

1.旅游交通设施分析

从总体来看,即使是对于自助旅游者而言,选择文学南京旅游线路,无论是徒步行走、地铁还是公交、出租车,线路上景点之间的可达性都比较强。特别是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城市休闲文学旅游线路中的朝天宫、大行宫、乌龙潭公园、莫愁湖公园,基本上沿南京地铁二号线分布,公共交通十分便利。

鉴于来宁国内游客中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的游客量接近来宁国内旅游客源总量的一半,从旅游距离来看,公路、铁路是客源地最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目前,南京与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省市之间有沪宁高速、宁杭、宁马等6条高速公路呈放射状分布,形成了“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从中心城市南京通往区域重要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主要以这些公路干线为基础,沪宁高速、宁通高速已成为沪宁旅游带、宁启旅游带重要发展轴线,宁镇扬城际旅游直通车的开通为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旅游交通环境。而南京南站的建成,更是将地铁、高铁、航空多维度交通方式紧密联系起来。

截至2012年年底,南京已经竣工的地铁项目线路有4条,包括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工程、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伸线,构建出了一个新型都市地铁经济文化系统。在此基础上,南京市开通的游1、游2、游3等5条旅游专线,既方便了市民交通,也为游人提供了直达各景点的游览交通工具。

2.旅游接待服务分析

旅游酒店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是旅游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酒店档次的高低会影响到旅游线路层次的高低,而旅游酒店设施的完善与否、设备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到旅游活动的质量,还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及其对旅游地的总体评判。

南京市的高星级酒店位置相对集中在市区,而经济型酒店则广泛分布在城区各地;在选址上,以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为主要导向,各大景区周边旅游酒店分布广泛,酒店档次选择度高。对于设计旅游线路而言,这都是比较优越的市场环境。老城南、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作为此次旅游线路设计的集中区域,分布在南京市秦淮区、鼓楼区、建邺区等主城区内,旅游酒店分布较为广泛,为住宿、餐饮服务提供了极佳的设施条件。总体而言,南京星级酒店数量与分布基本能满足游客住宿需要,而不同价位的星级酒店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购买力游客的需求。

如前文所述,南京市旅行社所推广的“南京一日游”等旅游线路的文化主题性较强,以六朝文化与明文化为主,虽未有文学主题路线,但基本上涵盖了夫子庙、中山陵、阅江楼、朝天宫、莫愁湖等主要的文学旅游景点。如夫子庙历史街区文学游览线路或可与旅行社相关旅游线路相结合,从而为开辟出新的旅游专题线路提供了可能。另外,民国文化旅游线路近年来逐渐炒热,成为旅行社新的产品经营方向,为开发文学旅游线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就接待能力而言,截至2011年年底,南京市共有旅行社502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3家。全市旅行社组团国内人数294.1万人次,接团国内人数215万人次。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南京市旅行社行业强大的接待能力。就服务质量而言,南京是国内率先对旅行社进行评星定级的城市,对南京市内加评选等级的旅行社单位进行“游客满意度、经营管理的规范度和行业认可度”3项评定,目前,包括四家五星级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江苏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中青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江苏舜天海外旅游有限公司。

综上所述,南京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对于增强南京的城市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近年来南京成立了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旅游医疗急救、旅游购物、旅游信息、旅游培训等七大中心,对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杨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2] 〔英〕塔厚尔著,柔之译:《漫步文学伦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3] 楚义芳:《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旅游学刊》1992年第7期。

[4] 安士伟、单成宗:《旅游线路设计“三位一体”方法论的探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9期。

[5] 吴小根、李海鸽、冯英杰:《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