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阅读结构严重失衡,则往往会形成专业短板,影响到整体功能发挥。一个理论型的教师在讲《游园不值》,往往讲得干瘪无趣,有可能沦为单纯的技术分析。因为对诗歌教学而言,甚至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感受力是第一位的。而真正的理论,也必然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之上。一个启蒙型教师会如何来讲《游园不值》?或许他会更关注《游园不值》中渗透的隐士文化,然后从中延伸开来。......
2025-09-30
主编:夏中义
类别:综合及其他
适读人群:所有教师
出版信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难度系数:A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
人文背景阅读之重要,无须赘言,但应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人类基本知识之空疏,令人叹惋。一个人的“精神成人”,甚至主要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一个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师,如何能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便与此不无关系。因此对人文背景书籍的阅读,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在目前的背景下,人文背景方面的选读书籍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选本中,《大学人文读本》无疑是最好的一套。
这套书共分为三本,分别为《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与自我》一书,主要是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为自身的日常生存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这本书由十章构成:大学:人文精神的旗帜、人生须活出意义、回到日常,超越日常、心灵因博大而悲悯、青春·性爱·身体、婚姻·家庭·代沟、我是女性,但不主义、角色的自期与自律、直面苦难的勇气、生与死的对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本书重新让人摆脱工具化生存,确认生存的意义,创造意义自我,升华青春自我,沉思苦难自我。诚如编者所说:
意义自我叫人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精神自由的高度,青春自我叫人守住生命的热情,苦难自我叫人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如此,人的生命既光彩夺目,又平淡温柔,它才达到了最佳状态的超常发挥。而将这三个维度有机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文自我,此时的自我具有人文情怀、人文视野、人文目标,不被极端的情感所制约,不为简单的功利主义所遮蔽,它就能将入世与出世、灵与肉、个体与群体、享受与创造、生与死等统一起来,在一种仁爱而非滥爱、博大而非庞大中去守护生命、创造生命,去守护文化、创造文化。
职业生涯中,毕生最重要的问题永远是“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有多深,对学生的理解、对职业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便能够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大家关于自我的文字,能够有形无形地化为精神血液注入我们的精神自我之中,使我们对自我的思考与这些伟大灵魂的思考融为一体,从而摆脱狭隘,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与超越。(https://www.chuimin.cn)
《人与国家》一书,主要是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面对故土的百年沧桑及其社会文化转型,以期将自己塑造成迥异于卑微子民的“现代国民”。这本书由九章构成:让记忆唤醒历史、传统与变革、重新点燃启蒙火炬、革命反思录、自由思想档案、民主ABC、平等与公正、个人·社会·国家、什么是知识分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然要考虑自己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民,而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公民,这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意义尤其重大。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梳理百年历程中的问题与矛盾。这部分收录了一组反思苦难的文章,回顾了从2025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从洋务派的经济改革开始,到维新派的政治体制改革,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文化革命和“立人”之举,涉及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启蒙与救亡、改良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世界化与本土化等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并正视生活的沉重,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问题。第二部分是张扬现代国家理念,重铸现代社会伦理。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国家?纳税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这个社会转型的标志何在?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如何理解平等和社会公正?人类历史上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人类关于这些问题的实践,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中国问题的精神资源。
《人与世界》一书,主要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尝试用全人类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来关注我们这颗星球所发生的宏大事件与国际难题,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人权……而无愧为“世界公民”。这本书由九章构成:和平:文明的曙光、以人权的名义、告别狭隘民族主义、多样文化与普世价值、只有一个地球、发展有无极限、科学精神及其责任、市场:看不见的手、走向全球化。本书的重点不是介绍与全球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而是着眼于帮助读者树立世界公民的情怀,对一些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做入门的思考。发生在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事件,如战争风云、恐怖事件、金融风波、生态污染、灾难饥荒、疾病传染、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体育比赛、艺术创作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果缺乏了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解,很难成为称职的教师,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本身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若教师缺乏基本理解,如何引领学生并与之对话?
这套书为我们理解自我、国家及世界,或者说为理解人类构筑了一个良好的背景,是一张导游图。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探寻某篇触动你的文章背后的伟大灵魂。所以本书的对象虽然是大学生,但对没有经历过这样阅读沐浴过的教师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可惜的是,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阅读力下降,虽然编者声称考虑到了可读性与通俗性,但是缺乏阅读习惯的教师仍然会遇到困难,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阅读本身就需要面对这种挑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若能常读这套书籍,必定会为你理解学生,理解自我,理解专业问题奠定相当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此类阅读缺乏的教师而言,此套书甚至适宜精读。
延伸阅读:
1.《大学活页文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34辑,每本0.5—1.5元,2025年12月出齐。
这套书涉及诸多学科以及人类文化中诸多主题,每辑仅选几篇文章,作者几乎都是一流的作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选文精粹,深入浅出,也是极好的人文读本。
2.《青春读书课》,严凌君主编,商务印书馆,包括《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人间的诗意》、《世界的影像》等共七卷十四本。
这是一套为青少年精神成长准备的经典读本,定位为精英教育的课外阅读书,以关注青少年心智成长为基本,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遴选古今中外经典,内容博大,涵盖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不过,这套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许多教师而言,可能许多文章在理解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人类基本知识严重匮乏的那部分教师而言,这套丛书也可以作为人文背景阅读书籍。
3.《教师人文读本(修订本)》,商友敬、尹后庆、吴国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25年6月第1版,定价:58.00元
这是比较好的教师读本,分为上下册,编写者是按照“感性—知性—理性”的层面汇编而成,从生命意义、爱、美、人格、民主与启蒙、传统与现代化、什么是教育等角度出发,融汇了生与死、宇宙与人生、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审美等人类的基本问题,比《大学人文读本》选文浅易一些。
相关文章
假如阅读结构严重失衡,则往往会形成专业短板,影响到整体功能发挥。一个理论型的教师在讲《游园不值》,往往讲得干瘪无趣,有可能沦为单纯的技术分析。因为对诗歌教学而言,甚至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感受力是第一位的。而真正的理论,也必然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之上。一个启蒙型教师会如何来讲《游园不值》?或许他会更关注《游园不值》中渗透的隐士文化,然后从中延伸开来。......
2025-09-30
在佐藤学看来,这种从教室及一线教师那萌生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025-09-30
“卓越运动”是在全美国学生质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的标志事件就是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与提高了的课程标准,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一切体现为加法的学校教育实践,以及相伴而来的教师与学生的疲惫不堪,这就是对“卓越运动”的一个简单描述。“重建运动”的基本设想是:国家建立标准,学校自主管理。解放了自主性的重建运动为学校带来了活力,但是,不久之后,它也被宣布失败了。......
2025-09-30
而这一过程,受到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当个体遇到新的刺激情境,首先会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同化成功,就获得了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整原有图式或者重建新的图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2025-09-30
如果这位教师能够在成熟期真正地理解那些推荐的书籍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那么更进一步的,他极有可能走向卓越期。这一时期,以下这些书或许是重要的。当然,如果有足够的水平,一个卓越的教师完全可以不止于此。但毫无疑问,最基础的书籍,已经基本被列入了。此外,每个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拥有自己的“自由书架”,因为阅读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而每个生命,又总是有着不同的密码。......
2025-09-30
综合时期是专业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提防的是“封闭”。而封闭的表现则是将自己的教育哲学合理化,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应对一切问题。许多教师过早地自我封闭,以一套固定的程式,多年不变地应对学生问题以及教学问题,即是一种综合期的封闭。有些人过早地进入封闭的综合时期,反不如另外一些人始终处于生机勃勃的浪漫时期。......
2025-09-30
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拒绝思考而迷信“方便之门”,导致了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通过深入研读根本书籍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才是真正的“方便之门”,而一旦能够精透地理解数本根本书籍,便足以为一生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09-30
按:2009年4月,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年度作业,要求每一名实验者递交一份自己的阅读史,项目组逐一进行了批阅,这是其中的一份阅读史。但这个年龄的特殊性,故事事实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塑造儿童的道德性,但会影响儿童今后的阅读趣味,并因此而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文化倾向。我们的文化,在阅读之前,通过生活,已经在刻写我们的自我认同,刻写我们的人生倾向。这是更广意义上的一种“阅读”,一种隐性课程。......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