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阅读地图》:高质量的《大学人文读本》完整体系

《教师阅读地图》:高质量的《大学人文读本》完整体系

【摘要】: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选本中,《大学人文读本》无疑是最好的一套。这套书共分为三本,分别为《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的重点不是介绍与全球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而是着眼于帮助读者树立世界公民的情怀,对一些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做入门的思考。延伸阅读:1.《大学活页文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34辑,每本0.5—1.5元,2003年12月出齐。选文精粹,深入浅出,也是极好的人文读本。

主编:夏中义

类别:综合及其他

适读人群:所有教师

出版信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难度系数:A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

人文背景阅读之重要,无须赘言,但应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人类基本知识之空疏,令人叹惋。一个人的“精神成人”,甚至主要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一个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师,如何能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便与此不无关系。因此对人文背景书籍的阅读,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在目前的背景下,人文背景方面的选读书籍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选本中,《大学人文读本》无疑是最好的一套。

这套书共分为三本,分别为《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与自我》一书,主要是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为自身的日常生存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这本书由十章构成:大学:人文精神的旗帜、人生须活出意义、回到日常,超越日常、心灵因博大而悲悯、青春·性爱·身体、婚姻·家庭·代沟、我是女性,但不主义、角色的自期与自律、直面苦难的勇气、生与死的对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本书重新让人摆脱工具化生存,确认生存的意义,创造意义自我,升华青春自我,沉思苦难自我。诚如编者所说:

意义自我叫人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精神自由的高度,青春自我叫人守住生命的热情,苦难自我叫人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如此,人的生命既光彩夺目,又平淡温柔,它才达到了最佳状态的超常发挥。而将这三个维度有机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文自我,此时的自我具有人文情怀、人文视野、人文目标,不被极端的情感所制约,不为简单的功利主义所遮蔽,它就能将入世与出世、灵与肉、个体与群体、享受与创造、生与死等统一起来,在一种仁爱而非滥爱、博大而非庞大中去守护生命、创造生命,去守护文化、创造文化。

职业生涯中,毕生最重要的问题永远是“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有多深,对学生的理解、对职业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便能够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大家关于自我的文字,能够有形无形地化为精神血液注入我们的精神自我之中,使我们对自我的思考与这些伟大灵魂的思考融为一体,从而摆脱狭隘,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与超越。(https://www.chuimin.cn)

《人与国家》一书,主要是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面对故土的百年沧桑及其社会文化转型,以期将自己塑造成迥异于卑微子民的“现代国民”。这本书由九章构成:让记忆唤醒历史、传统与变革、重新点燃启蒙火炬、革命反思录、自由思想档案、民主ABC、平等与公正、个人·社会·国家、什么是知识分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然要考虑自己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民,而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公民,这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意义尤其重大。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梳理百年历程中的问题与矛盾。这部分收录了一组反思苦难的文章,回顾了从2025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从洋务派的经济改革开始,到维新派的政治体制改革,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文化革命和“立人”之举,涉及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启蒙与救亡、改良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世界化与本土化等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并正视生活的沉重,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问题。第二部分是张扬现代国家理念,重铸现代社会伦理。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国家?纳税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这个社会转型的标志何在?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如何理解平等和社会公正?人类历史上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人类关于这些问题的实践,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中国问题的精神资源。

《人与世界》一书,主要引发读者思考,你将如何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尝试用全人类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来关注我们这颗星球所发生的宏大事件与国际难题,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人权……而无愧为“世界公民”。这本书由九章构成:和平:文明的曙光、以人权的名义、告别狭隘民族主义、多样文化与普世价值、只有一个地球、发展有无极限、科学精神及其责任、市场:看不见的手、走向全球化。本书的重点不是介绍与全球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而是着眼于帮助读者树立世界公民的情怀,对一些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做入门的思考。发生在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事件,如战争风云、恐怖事件、金融风波、生态污染、灾难饥荒、疾病传染、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体育比赛、艺术创作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果缺乏了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解,很难成为称职的教师,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生本身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若教师缺乏基本理解,如何引领学生并与之对话?

这套书为我们理解自我、国家及世界,或者说为理解人类构筑了一个良好的背景,是一张导游图。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探寻某篇触动你的文章背后的伟大灵魂。所以本书的对象虽然是大学生,但对没有经历过这样阅读沐浴过的教师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可惜的是,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阅读力下降,虽然编者声称考虑到了可读性与通俗性,但是缺乏阅读习惯的教师仍然会遇到困难,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阅读本身就需要面对这种挑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若能常读这套书籍,必定会为你理解学生,理解自我,理解专业问题奠定相当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此类阅读缺乏的教师而言,此套书甚至适宜精读。

延伸阅读:

1.《大学活页文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34辑,每本0.5—1.5元,2025年12月出齐。

这套书涉及诸多学科以及人类文化中诸多主题,每辑仅选几篇文章,作者几乎都是一流的作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选文精粹,深入浅出,也是极好的人文读本。

2.《青春读书课》,严凌君主编,商务印书馆,包括《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人间的诗意》、《世界的影像》等共七卷十四本。

这是一套为青少年精神成长准备的经典读本,定位为精英教育的课外阅读书,以关注青少年心智成长为基本,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遴选古今中外经典,内容博大,涵盖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不过,这套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许多教师而言,可能许多文章在理解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人类基本知识严重匮乏的那部分教师而言,这套丛书也可以作为人文背景阅读书籍。

3.《教师人文读本(修订本)》,商友敬、尹后庆、吴国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25年6月第1版,定价:58.00元

这是比较好的教师读本,分为上下册,编写者是按照“感性—知性—理性”的层面汇编而成,从生命意义、爱、美、人格、民主与启蒙、传统与现代化、什么是教育等角度出发,融汇了生与死、宇宙与人生、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审美等人类的基本问题,比《大学人文读本》选文浅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