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阅读结构严重失衡,则往往会形成专业短板,影响到整体功能发挥。一个理论型的教师在讲《游园不值》,往往讲得干瘪无趣,有可能沦为单纯的技术分析。因为对诗歌教学而言,甚至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感受力是第一位的。而真正的理论,也必然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之上。一个启蒙型教师会如何来讲《游园不值》?或许他会更关注《游园不值》中渗透的隐士文化,然后从中延伸开来。......
2025-09-30
作者:[美]帕克·帕尔默
类别:职业认同
适读人群:所有教师
出版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难度系数:B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https://www.chuimin.cn)
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研究指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帕尔默关心的是:“谁”在教书?“我”是谁?“我”的心灵是什么样子?“我”对教学以及学生的恐惧源于何处?“我”如何面对教与学的关系?“我”如何处理自己与知识、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认识你自己。过于关注外部世界,关注具体的教育技术,忽略对操作这些技术的教师自我的深入认识,正是许多教师不幸的根源。
全书共分八章,帕尔默一开始便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是许多教师却生活在对教学和学生的恐惧中,这种恐惧来自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来自我们的自我封闭,特别是来自我们习惯于分离事物的客观主义的认知方式。要走出恐惧,需要全面改造我们认识教与学,甚至认识世界的方式。只有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围绕知识这一伟大事物而进行的一场旅程,只有勇敢地开放自己的教室与心灵,与同事学习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解放,走出绝望,并真正地通过教学、学生、同事认识自己,使生命重新获得意义并焕发光彩。帕尔默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将会给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热爱教学的教师带来真正的教学勇气。
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许多热衷于花样翻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技术的教师将会对此书感到陌生,有部分人甚至有可能完全不理解此书,因为在庸俗的成功学的背景下,很少有研究者真正关注教师的心灵问题。包括教师自身,也往往对自我心灵缺乏省察,很容易被外在的力量所控制,包括提供破碎名词的专家、朝令夕改的领导、追逐分数的家长以及学生。我们如帕尔默所描述过的那些教师一样,也会对学生、对教室有一种潜在的恐惧,也不愿意向同事开放教室,并且轻率地推责于制度或他人,但却不去思考恐惧的真正根源。
有部分教师以为仅仅依靠技术可以解决职业所带来的疲倦与恐惧,这种认识本身就是职业倦怠的根源之一。正如帕尔默所说,我们所教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我们所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学科以及学生,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在这种状况下,单纯地强调教育技术是徒劳无功的,即使练就了超级专业化的本领,最终也可能导致超级无能,这正是现代化的某些特征。因此,帕尔默的言说背后,是对盛行于教育界乃至于整个学术界的科学主义的深刻反思。这种科学主义将人工具化甚至物化,不但造成了人与世界、他人的分离,而且造成了教师心灵的割裂,这是教育问题的深层根源。
基于对科学主义的认知方式的反省,帕尔默重新强调了复杂思维,强调了全面整体地把握世界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教师保持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的重要性,帕尔默说:“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那些理解帕尔默的教师,他们会真正明白,当教师并不热爱知识的时候,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搬运工而无法在知识中灌注热情,因而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当教师并不热爱学生的时候,一切技术都是无用的,最终会走向伤害性的控制与训诫;当教师并不热爱职业的时候,他便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获得职业幸福。
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关于教学的许多观念,将许多支离破碎的东西用心灵整合起来,它检讨我们的认知方式,要求我们将知识当成一种信念,将教学当成生生不息的对话,当自己融入共同体之中。那些优秀的读者,将会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自己,用心灵拥抱教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职业之中,重新燃起教学热情,并在不断地重读中获得勇气。
相关文章
假如阅读结构严重失衡,则往往会形成专业短板,影响到整体功能发挥。一个理论型的教师在讲《游园不值》,往往讲得干瘪无趣,有可能沦为单纯的技术分析。因为对诗歌教学而言,甚至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感受力是第一位的。而真正的理论,也必然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之上。一个启蒙型教师会如何来讲《游园不值》?或许他会更关注《游园不值》中渗透的隐士文化,然后从中延伸开来。......
2025-09-30
在佐藤学看来,这种从教室及一线教师那萌生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025-09-30
而这一过程,受到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当个体遇到新的刺激情境,首先会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同化成功,就获得了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整原有图式或者重建新的图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2025-09-30
如果这位教师能够在成熟期真正地理解那些推荐的书籍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那么更进一步的,他极有可能走向卓越期。这一时期,以下这些书或许是重要的。当然,如果有足够的水平,一个卓越的教师完全可以不止于此。但毫无疑问,最基础的书籍,已经基本被列入了。此外,每个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拥有自己的“自由书架”,因为阅读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而每个生命,又总是有着不同的密码。......
2025-09-30
综合时期是专业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提防的是“封闭”。而封闭的表现则是将自己的教育哲学合理化,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应对一切问题。许多教师过早地自我封闭,以一套固定的程式,多年不变地应对学生问题以及教学问题,即是一种综合期的封闭。有些人过早地进入封闭的综合时期,反不如另外一些人始终处于生机勃勃的浪漫时期。......
2025-09-30
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拒绝思考而迷信“方便之门”,导致了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通过深入研读根本书籍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才是真正的“方便之门”,而一旦能够精透地理解数本根本书籍,便足以为一生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09-30
专业阅读是否高效,也取决于不断的自我谋划,即需要一张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独特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成了基于自身经验的“教育学”,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自我”。缺乏谋划的阅读最终容易被市场以及各种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个人应对职业的经验便非常有限,并且破碎和充满错误。......
2025-09-30
在具体一节课上起作用的,除了本体性知识,还包括基本的教育学及教学原理,即对整体教育目的、学生特点、教学基本流程及规律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始终潜在地发挥着作用。不同的教师上《游园不值》,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当然,有些书因为难度问题未必一定要读,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后现代课程观》、《教学原理》,这里列出,只是从理想形态来考虑一节课涉及的知识而已。......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