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有一种说法,比刚才说的更合理、更正确,这就是“教育者被教育”。从上面所说看来,可知我们所说的“教育者被教育”、“命令者被命令”、“支配者被支配”、“领导者被领导”、“指导者被指导”这几句话一点也不矛盾,一点也不冲突,并且只有这样的了解,彼此才能进步,也只有这样的了解,教育者的教育方针,命令者的命令,支配者的支配,领导者的领导,指导者的指导,才可能是正确的,才可能是具体的。......
2025-09-29
作者:[巴西]保罗·弗莱雷
类别:教育学
适读人群:研究型教师
出版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难度系数:B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
反对灌输,提倡对话,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是新课程的精神。但是何谓对话?仅仅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发出声音?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师生关系,理解对话,而不被那些表面化的活动或者说伪对话所迷惑?对话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那些真正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例如伯姆《论对话》、马丁·布伯《我与你》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我们对于对话本质的理解。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也是为数极少的阐述对话问题及其实质的卓越著作,被誉为被压迫者的“教育圣经”。
弗莱雷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不公正的待遇、剥削、压迫以及压迫者的暴行”,这导致了一种“文化沉默”,即被压迫者或者听由天命,只考虑满足最基本的需求,或者适应甚至与压迫文化相互依存安于被压迫的现状。在这种“文化沉默”的背景下,被压迫者丧失了主体意识,甘心被压迫者操纵,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而教育,则是维护这种现状的重要手段。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使被压迫者“意识化”,即通过教育培养人的批判意识,即“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的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的深刻意识”。而要形成批判意识,必须回归现实,通过对话来打破“文化沉默”,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主体的姿态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来,并因此获得解放。
对于教育者而言,第二章是本书的精华。这一章中,弗莱雷精辟地分析了师生关系,指出灌输式的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讲解,表现为:
1.教师教,学生被教;
2.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https://www.chuimin.cn)
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
4.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
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
6.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
7.教师做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
8.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
9.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
10.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在灌输式教育中,教育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灌输式教育的背后,是人与世界可以分离的假设,人不是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世界之中,而是作为客体,是历史进程的旁观者,被日渐边缘化。同时,灌输式教育也是基于一种错误的知识观,即将知识从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分离出来抽象出来,成为可以存储和转移的货物,从而妨害了对现实的真正认识和批判。弗莱雷提出了与灌输式教育相对的提问式教育。提问式教育克服了上述师生之间的矛盾,出现了教师学生以及学生教师,即师生在双向的对话中共同发展,基于真实问题进行真实的思考,打破压迫者对于现实的美化以及对被压迫者的控制。弗莱雷的论述是基于巴西的专制现实,但他又不止于此。事实上,压迫与被压迫是在任何社会中都广泛存在的现实,这里的压迫者,是指任何社会中的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权力阶层,在消费社会中,则显得更为隐蔽。而超越这种权力关系,弗莱雷提醒我们的是,必须重建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而要建立一种不再彼此割裂,而是彼此支持的关系,需要通过对话发展学生或者说人类的批评性以及反思。基于此,弗莱雷提倡对话教学(也即提问式教学),他认为这是民主社会的教育基础。
弗莱雷对于当下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提醒了师生关系中压迫与被压迫存在的事实,从而引发每一位教师的反思: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存在压迫?它因何形成?以何等面目出现?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的批判性思考难以形成?我们如何通过自我批判营造一种真正的对话,从而推动学生的人性趋向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弗莱雷的教育学是有语境的,因此阅读弗莱雷也需要一种批判的或者说对话的姿态,否则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倒向愤青,而忽略了弗莱雷理论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章
但还有一种说法,比刚才说的更合理、更正确,这就是“教育者被教育”。从上面所说看来,可知我们所说的“教育者被教育”、“命令者被命令”、“支配者被支配”、“领导者被领导”、“指导者被指导”这几句话一点也不矛盾,一点也不冲突,并且只有这样的了解,彼此才能进步,也只有这样的了解,教育者的教育方针,命令者的命令,支配者的支配,领导者的领导,指导者的指导,才可能是正确的,才可能是具体的。......
2025-09-29
(一)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我国的现代超常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而且由于超常儿童的年龄在班级中偏小。因此超常儿童几乎总是孤独的,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父母。这对超常儿童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会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不良以及社交困难。这就很容易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沦落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使一切对超常儿童的教学活动都接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这样畸形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2025-09-29
因为,他并没有深究琐碎的地图,而是看到了地图背面的“人像”,地图与“人像”是纸的两面,“人像”完整了,地图也便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只要教师眼中有孩子,只要教师将“人”放在第一位,一切教育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育者需要思考,需要智慧,更需要做到“目中有人”。......
2025-09-29
(二)研究每位儿童的体验随着教育现象学研究在国内生根发芽,教师的生活体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相比于教师体验研究的火热景象,儿童体验研究似乎有被冷落之嫌。在各科标准中反复出现的“体验”到底指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重视儿童体验,这对于每位教师而言都是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2025-09-29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建平实验中学在推进对话教育实践中,给出的答案就是践行对话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建平实验中学目前在推进对话教学的现状和全貌。实际上,在对话教学的践行中,不同学科发展和推进是不平衡的,不同老师、不同团队在对话教学实践的理解深度上、实践广度上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本部分以课例反思研究的形式呈现了对话教学实践状态,也呈现出了基于对话的教研团队研修方式和方法的标准和要求。......
2025-09-29
但其中依然有一些不足,需要高校引起重视,改进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受高校法制教育观念的局限,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合理。目前来看,大多数的高校教育局限于将法制教育仅仅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法律课程设置,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有关法制教育的团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025-09-30
日常办公礼仪是体现一个人文明修养程度及单位整体形象的标志。加强日常办公室礼仪,有利于增进团结,加深理解和沟通,化解矛盾,提高效率。当来访者故意找茬或蓄意骚扰、寻衅时,应保持高度的冷静与沉着,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将事端制止于萌芽状态中,并将他们劝出办公场所,以免正常的工作秩序遭到干扰和破坏。必要时,应迅速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2025-09-29
孟子的出生距离孔子逝世的公元前479年,约有百年。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