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雁荡山水探秘:方山与南嵩岩的地貌景观

雁荡山水探秘:方山与南嵩岩的地貌景观

【摘要】:台地被分割成孤立的平顶山体称为方山。方山就属于这一类地貌景观,山顶的平坦地形和四周的崖壁是沿—层坚硬的近水平的火山岩发育而成的,表现为一个面积约0.8km2、厚约50m的巨大岩饼平缓地铺展在约400m高的山顶上,并微微向北西倾斜。这层坚硬的火山岩,形成于约121Ma前的早白垩纪。3.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南嵩岩地区为峡谷地貌景观,位于方山东数千米,面积3.2km2。方山—南嵩岩的自然地理特征与长屿地区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方山地质遗迹主要有方山流纹质火山岩台地地貌、火山岩阶梯形地貌和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等。

1.方山流纹质火山岩台地地貌

地貌学中,把沿着水平的坚硬岩层发育起来的平坦地形称为台地。台地边缘往往因坚硬岩层被断裂切割发生崩塌而形成陡崖。台地被分割成孤立的平顶山体称为方山。方山就属于这一类地貌景观,山顶的平坦地形和四周的崖壁是沿—层坚硬的近水平的火山岩发育而成的,表现为一个面积约0.8km2、厚约50m的巨大岩饼平缓地铺展在约400m高的山顶上,并微微向北西倾斜。这层坚硬的火山岩,形成于约121Ma前的早白垩纪。当时方山是一座破火山,这座破火山在最后阶段喷出了厚度较大致密坚硬的岩石

方山熔岩台地是由山峰顶部的层状玻璃质火山岩帽发育而成的以裸岩陡崖为特征的地貌。这种地貌与丹霞地貌惊人地相似,也具有 “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但其岩壁以棱角鲜明区别于后者的圆滑。在我国已建成的13个以火山地质遗迹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中,多数为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像方山这样的单纯由中生代火山岩构成风景秀丽的地质公园并不多见。其开阔台地和丰富的地貌景观,在我国火山岩风景区极为罕见,也正是对以峰、障、岩洞景观为特色的雁荡山奇绝风光的最佳补充。

方山因形态而得名,自山下仰望,只见巨岩横空,壁立千仞,巍峨磅礴,如一方城居于山巅。如图3-11所示。

图3-11 方山

进入方山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壁立千仞的悬崖景观,在崖壁上可以观察坚硬的流纹岩层,其中夹有2~3层厚度不大的凝灰岩,仿佛是方山的 “腰带”。崖底崩石成洞,林木茂盛极为幽静,是古人读书清修之处。崖下建有方山书院、观音堂等建筑。徘徊之间,有小瀑布自崖顶落下,飞散成珠,沾衣不湿,沁人心脾。当微风吹拂时,瀑珠随风倒卷飞舞,被誉为梅雨飞瀑。自悬崖底部拾阶而上,一路可以观赏沿节理崩塌产生的各种微地貌,如霄斗洞、文笔峰、五象岩等,一路多见危岩耸峙。登临山顶,忽见开阔的平坦台地,缓丘浅谷,从容铺陈,奇松疏立于蕨丛灌木之上,清泉流淌于裸岩潭穴之间。云霄寺踞于方山之巅,始建于明初,后几遭暴风摧折,屡建屡圮。现存的建筑分三进院落布置,主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为清嘉庆年僧人可方集资募捐重建。后于寺西山岗建有21.5m高的石构和平宝塔,可攀梯登塔,远眺四周群山。浅谷中的水库如天上的湖泊,清澈明净。台地东北沿裂隙带发育了一条峡谷,筑坝蓄水后状若天河。

2.坎头火山岩阶梯形地貌

火山岩阶梯形地貌主要是由软硬相间的岩层互层的火山碎屑岩组合和台阶状地貌的发育而构成,在阶坪和台坡上发育了各种优美造型的景观和裂隙洞、裂隙谷等。主要分布在石鸡娘水库、狮峰—纱帽岩一带,是对方山熔岩台地景观的很好补充。

3.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

南嵩岩地区为峡谷地貌景观,位于方山东数千米,面积3.2km2。峡谷地貌景观分布在嵩溪—龙犟水库大坝一带,呈上游窄、下游宽总体近似三角形的山谷地带中,总体上为一条狭长沟谷,而其两侧山坡上则是一道道陡崖峭壁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景观。如图3-12所示。谷中碧水清澈,曲折溪流,幽谷飞瀑。白垩纪的构造运动在南嵩岩的火山岩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垂直断裂和裂隙构造,沿着这些破裂面的长期流水侵蚀和崩塌作用形成了峡谷。峡谷的纵深达数千米,崖壁高度都在60~100m;谷底碧水灵动清澈,被誉为清幽福地。自谷口的嵩岩潭起,沿嵩溪而上有龙犟门、龙犟峡、龙犟瀑、情侣瀑、龙犟水库、影霓潭等景观。坐落尽头的是嵩岩讲寺。嵩岩讲寺藏于深山幽谷之中,隐于茂林修竹之间,为元延祐年间僧伽秋月所建,又名水月禅院。

方山—南嵩岩的自然地理特征与长屿地区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图3-12 南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