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雁荡山地质公园:促进经济发展与社区参与

雁荡山地质公园:促进经济发展与社区参与

【摘要】: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地区环境,这对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当地居民对于建立并维护地质公园,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参与原则是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心原则之一。除了地质公园管理者和旅游者,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就是园区内和周边的社区居民。

1.地质公园概述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

地质公园具有明确的范围界定,且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地质公园包含了若干各种规模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质公园是一个地理区域,在这个地理区域内地质遗迹保护是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整体概念的一部分。地质公园应不仅包含具有地质意义的遗址点,也包括整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非地质主题内容是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这些非地质主题内容与景观有关时,就与地质内容一起展示在游客面前。在许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会历史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地质公园还包括了生态的、考古的、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遗址。

地质公园区域内的典型地质遗迹点必须让游客易于到达且便于考察,并具备正规公园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质公园应由指定的地方机构或一些拥有足够的管理设施、有资质的管理人员和足够财政支持的机构来管理。

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这种发展在文化上和环境上应是可持续性的。通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地区环境,这对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促进文化繁荣,从而使地质遗迹得到直接保护。

在考虑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地质公园将刺激地方企业、房屋建筑业的兴建和发展,开展高质量培训课程,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因为在保护地质公园中的地质资源 (如鼓励通过人造化石来代替原生化石进行销售)时,会创造新的税收来源 (如地质公园旅游、地质产品等)。这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附加收入,将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地质公园旅游”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力求成功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是一个旅游业中的新领域,其中涉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

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和组织各种工具和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如通过博物馆、解说和教育中心、地质考察路线、旅游指南、通俗文学和图件、现代传播媒体等)。也应当允许开展科学研究,与大学及相关研究所开展合作,以及地质学家与当地居民之间开展交流。

地质公园教育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依靠旅游计划、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和针对游客的后勤支持,还要依靠与当地居民、媒体记者和决策者的个人交流。广泛的社团参与、合适的能力建设 (如游客导游的培训),都有助于在普通公众中广泛得到对地质公园理念的接受,有助于传播知识和信息。当地居民对于建立并维护地质公园,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来传播信息,如组织针对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游览活动、开展学术研讨会,以及面向对环境和文化保护感兴趣的公众和乐于把当地景观介绍给游客的当地居民开展科学演讲活动。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把地质教育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当地学生必须了解这里的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在小学和中学开设地质课程,把当地的地质、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编制于教材中,将有助于保护地质公园;同时还可以增强地区意识、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

地质公园应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包括:有代表意义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地形、地质灾害与环境、景观等地质遗迹,因为这些地质遗迹中都蕴含了地学各领域的信息,例如固体地球科学、地质经济和采矿、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冰川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土壤学、洞穴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地质学等学科信息。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探索和论证保护这些地质遗迹的方法,且可以进行最好的实践。

2.地质公园开发保护原则

(1)保证有效的保护地质遗迹或园区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以下简称 《工作指南》)中指出,地质公园管理部门要 “保证有效地保护遗址或园区”,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彼此有联系并受到正式的公园式管理的保护”。保护在地质公园建设中处于第一位,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是地质公园建设的基础。

《工作指南》中强调保护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在地质遗迹对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和自身演化过程的标志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地质遗迹一旦遭到破坏就是对这种记忆的永久损失,是全人类共同的损失。

(2)保护地质遗迹与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相结合

《工作指南》中指出,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地质公园管理部门需对 “当地经济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 “所属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发活动”进行规划,使地质公园的建设 “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地质公园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且将这种经济贡献作为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提出地质遗迹保护理念的初期,由于没有强调地质公园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只将其用于进行专门的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成为高高在上的 “阳春白雪”。这样不但地区主管部门因为没有既得利益而丧失保护的积极性,而且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使得珍贵的地质遗迹完全暴露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中。世界地质公园的出现正是希望 “通过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刺激具有创新能力的地方企业、小型商业、家庭手工业的兴起”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地方政府保护地质遗迹的兴趣,进入一个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保护地质遗迹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相结合

《工作指南》中指出,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应为当地居民提供补充收入、并且吸引私人资金”,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加强当地居民对其居住社区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的复兴,从而达到调动起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地质遗迹保护中来的目的。社区参与原则是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心原则之一。

除了地质公园管理者和旅游者,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就是园区内和周边的社区居民。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社区居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居住在地质公园内及周边的居民,常因遗迹保护的需要在发展上受到种种的限制,使得社区居民和地质遗迹保护区之间在土地使用权、资源使用权、平等经营权、利益分配权等多方面形成竞争。只有当公众对生存于此的基础和美景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地质遗迹才能受到真正的保护。而如果将地质公园的大部分收入放入政府和旅游投资商的腰包,却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冲击等的压力留给当地居民,必然造成居民对旅游活动的不满,会伤害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对地质遗迹的破坏。

(4)保护地质遗迹与发挥教育科普功能相结合

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公园管理方 “必须制定大众化环境教育计划和科学研究计划,要确定好目标群体 (大学、中小学、广大公众等)、活动内容以及后勤支持”。

地质公园的科学属性是地质公园最具特色之处,这决定了其在担当保护地质遗迹功能的同时必须担当起提高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激发人们对科学浓厚兴趣的神圣职能。只有公众的科学素质和整体意识提高后,资源环境和地质遗迹的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地质公园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才能从本质上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对公众进行环境和科学教育是各种国家级与世界级自然和文化保护体系共同的职责,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也不例外

(5)强调所属国主权

《工作指南》中指出,世界地质公园在提交申请报告前必须 “确认地质公园的建立与国家利益和法规不会发生冲突”,地质公园应 “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

从申报开始,就强调地质公园必须在各个成员国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并要求所属国应负责决定如何依照其本国的法律或法规管理特定遗址或公园区域,制定适当的国家级或地区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对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建设进行约束。政府应参照 《工作指南》中确定的原则并结合各权威地学机构的意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

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中对国家主权的强调,一方面调动了各个国家参与地质遗迹保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更多的成为缔约国的一种自觉行动,而并没有以法律责任的方式强调国际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