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受燕山运动NE、NEE向构造控制,长约1200km,宽约500km;以酸性岩浆的喷发占主导地位,形成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岩、熔结凝灰岩,总面积约48×104km2,全区目前已发现105座破火山,这在中国东部各火山岩带乃至全球其他火山岩带中是罕见的。雁荡山地质公园处于该区域,是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复活型古破火山,构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体。......
2023-08-25
方山是典型优美的流纹质火山岩台地地貌遗迹,因形态而得名 “方山”。方山地貌遗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4′20″,北纬28°25′20″;范围为东到蛇沌坑水库 (天河),西到霄斗洞,南至羊角洞,北至团箕岩;面积约0.8km2。厚约50m的岩石平台平缓地分布于相对高差约400m高的山顶之上,并微微向北西倾斜。平台顶部缓丘圆滑,极目可远望群山与东海,给人荡胸开阔之感。平台四面被50m高的悬崖围限,并被节理切割形成各种造型景观,从下仰望,巍峨磅礴之势赫然横目。
流纹质火山岩台地地貌遗迹具有3个地质成因要素:其首要成因要素是流纹质岩帽的地学现象随处可见,从四面悬崖可见50m高的绝壁上发育2~3条厚达数十厘米的水平 “腰带”,说明这是一个平缓的地质体。“腰带”之间是2~3层流纹质熔岩,每一层都是一次火山喷溢产生的岩流单元,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蚯蚓状流纹和岩流底部的角砾都清晰可见。而 “腰带”则是空气中的火山灰在熔岩溢流间隙期,降落堆积形成的产物。这一现象的最佳观察点位于方山西侧羊角洞一带。第二个成因要素是沿节理发育的各类正负地貌则大量发育,从顺节理带凹进的岩洞,到各种造型的板状、柱状峰丛,进一步发育成峡谷、悬河,丰富多彩仿佛是一个博览园。第三个成因要素是崩塌堆积体在方山也发育得非常良好,悬崖四壁的坡麓堆积了大量的巨大滚石,构成了各种造型地貌,也搭架起各种通幽曲径。
在方山,这些成因要素发育良好,系列完整性几近完美,被大量的优美独特的观赏景点所表现。温岭方山以其典型性和系统完整性,表现出高度的科学价值,同时兼具优美性,实属国内罕见之地貌遗迹。
方山景区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如表3-6所示。
表3-6 方山流纹岩台地主要的遗迹景观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坎头火山岩阶梯状地貌
坎头火山岩阶梯状地貌是发育在方山流纹质岩平台之下的火山碎屑岩中的岩石地貌。表现为一个高20~40m的陡崖沿水平方向曲折延伸达1km。仿佛一个巨大的天然长巷,令人叹为观止。
该遗迹位于方山之北及北东坡麓,大溪镇坎头村之南西山坡。起点为石鸡娘水库,向北西延伸1km后消失。但到方山之北的塘头岗山,又断续出现。不计中间消失的部分,总长度可达1.7km。
坎头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的成因地学要素清晰,在塘头岗山、石鸡娘水库一带可见这套火山碎屑岩由陡崖处坚硬的流纹质岩、上下的玻屑凝灰岩和沉积岩等组成。在陡崖阶坡、阶坪上发育了一些造型景观和裂隙洞、裂隙谷等。
坎头火山岩阶梯状地貌主要遗迹有:牛鼻洞、金鸡岩、仙人濯足滩、水帘天窗、渔翁岩、螳螂捕蝉、弥勒佛影等景观。如表3-7所示。
表3-7 坎头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景观一览表
续表
3.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
火山岩劈理地貌遗迹,是方山景区内最具特色的地貌景观。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遗迹沿嵩溪而上至龙犟水库大坝脚下,分布在一个上游窄,下游宽,总体近似三角形的山谷地带中,表现在山下为一条条狭长沟谷,而其两侧山坡上则是一道道陡崖峭壁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景观。
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遗迹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5′41″,北纬28°25′21″,地理范围为东至大旗岩下的蝙蝠洞,西至214高地,南至龙犟水库大坝,北至扑船岩;面积约0.2km2。
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构成区内遗迹的地层为白垩纪,系九里坪组,其岩性下部以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上部为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集块岩,岩层厚度较大,岩石坚硬脆性且抗风化。构造裂隙 (断裂、节理)较发育,其中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为主,并控制了区内的溪流沟谷的分布。节理以北东向和北西向 (倾向130°和240°)两组垂直节理为主,沿嵩溪两侧的陡崖分布,并控制着千姿百态景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景点有:扑船岩、群仙聚会、壁岩、八戒岩、天狗把关、龙虎斗、大鹏鸟、骆驼峰、龙犟峡、龙犟门、蝙蝠洞等。
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遗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构造裂隙的控制,由于岩石受断裂挤压破碎以及流水的不断侵蚀下切,从而形成峡谷、溪沟、洞穴等负地形地貌;而在裂隙发育地段,岩石常被切割成直立的柱状体,从而形成陡壁、屏风式的峰墙以及如削如攒、平地而起的孤峰等正地形地貌。主要景点有:龙犟峡、龙犟门、壁岩、将军把关、龙虎斗、大鹏鸟、骆驼峰、蝙蝠洞等。
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第三个成因要素是崩塌堆积。由于岩石受劈理的切割、风化,造成部分岩石破碎、崩塌,这些体积巨大的岩块,沿嵩溪及两侧的山坡大量分布。有的相互堆积形成倒石堆,在巨石重叠的空隙间往往形成洞穴,有些巨石岩块经节理的切割和岩性差异风化,往往形成各种形态各异、造型美观的象形石。主要遗迹景观有:青蛙石、游舫岩、朝靴岩、道冠岩、三龟朝圣、佛岩洞、一线天等。如表3-8所示。
表3-8 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遗迹景观一览表
4.梅雨飞瀑
梅雨飞瀑是方山流纹质岩平台四周一系列小瀑布群的总称。这些小瀑布的总体特点是水体流量小,自平台边缘的冲沟裂点落下,飞散成珠而下,沾衣不湿,沁人心脾。当略有微风时,空气吹到方山陡崖受阻上升,瀑珠遇到这股上升气流即倒卷飞舞,顿成奇观,被誉为梅雨飞瀑。当风雨大作时,瀑布水量增大,但遇到变得非常强劲的上升气流,照样倒卷飞舞,气势陡增,如白龙之飞舞,为罕见之奇观。
感受梅雨飞瀑之天降霰珠、倒卷飞舞之奇观,须到方山西坡悬崖底看飞云瀑、梅雨瀑 (潭)、白龙瀑 (潭),三瀑水量依次变大。观察飞瀑之源头与裂点须到平台顶之玉笋瀑、玉女瀑、龙王瀑。云水瀑、无名瀑。如表3-9所示
表3-9 梅雨飞瀑景观一览表
5.方山破火山
方山破火山位于大溪镇方山、张椿岩一带,面积约16km2,呈椭圆形;东北—西南向展布,西侧为明雾—大溪断裂所切而显得不完整。识别方山破火山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方山平顶的流纹质凝灰熔岩。这一岩流与通常的流纹岩很不相同,其斑晶极碎,是凝灰岩与熔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地质学家称为凝灰熔岩。方山平顶的凝灰熔岩具有碎斑、细短的流纹、熔岩气泡残留下来的孔洞、流动过程中底部的角砾等丰富多样的岩相证据,是凝灰熔岩典型研究地点,良好的观察地点位于南天门一带。凝灰熔岩粘度极高,无法流远,凝灰熔岩遗迹的存在说明方山一带为古火山口位置所在。②南嵩岩一带的角砾岩。角砾岩是火山口附近的堆积。③龙犟门一带的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表明,方山一带曾经是一个低洼的地形。根据上述岩石和这些岩石的空间分布特点等资料,地质学家推断方山是一个破火山。上述地学现象具有一定科普意义,但其优美度较差。
6.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
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是方山景区内最具特色的地貌景观之一。遗迹分布在一个长约3km,宽约0.2km的狭长地带内,表现在沿山坡一侧均为一道道城墙式的陡壁景观,而沿山脊一线又为座座形态各异的奇峰景观。
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位于大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5′41″~121°15′56″,北纬28°24′36″~28°26′05″,地理范围为北起烟火洞,南至纱帽岩一线的狭长地带内,面积约0.6km2。
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分布区内出露的为白垩纪,系九里坪组地层,其岩性下部以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上部为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在碎屑岩中因熔结程度的差异而产生坚硬层和软弱层交替互层出现。岩层厚度大,地层产状较平缓 (倾角8°~15°),在这些岩层中,软弱的岩层形成舒缓的坡面,而坚硬的岩层脆性且抗风化,则形成了陡崖地貌。
主要景观有:狮峰、双燕岩、大旗岩、骏马岩、纱帽岩、乌龟驮摇石、烟火洞、草鞋洞等。
在一道道城墙式的悬崖陡壁上,由于岩层的平缓产状使得这种陡壁近水平继续延伸,多级排列则成阶梯状。如狮峰—纱帽岩一带的阶梯状平面山顶景观。主要景观有:狮子头、狮子顶、朝东洞、盆景岩、大旗岩、纱帽岩等。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主要的景观如表3-10所示。
表3-10 狮峰—纱帽岩火山岩阶梯状地貌遗迹景观一览表
续表
7.南嵩岩水景
碧水清澈,曲折溪流,幽谷飞瀑的水景是南嵩岩景区的一大特色。自嵩岩潭起沿嵩溪而上至嵩岩讲寺一带,主要有嵩岩潭、龙犟门、龙犟峡、龙犟瀑、情侣瀑、龙犟门水库、影霓潭等景观。如表3-11所示。
表3-11 南嵩岩水景一览表
龙犟峡位于龙犟门之上,龙犟门水库大坝下侧,景观为一条长约200m,宽3~10m,上下落差巨大的深长峡谷组成,其上游为含情脉脉的情侣瀑,下游为白龙飞翔的龙犟瀑;峡谷两侧为道道陡崖和千姿百态的造型景观。
龙犟门水库位于龙犟峡上游,水库大坝长约80m,高23m,蓄水量10.63×104m3。水面宽广,碧水清澈,绿如翡翠,镶嵌在青山环抱的翠谷中。此外,在南嵩岩的水景中还有影霓潭常出现的七色彩虹和娃娃鱼以及嵩岩潭富有情趣的 “池中孤屿”等景观。
有关雁荡山水探秘——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野外实习教材的文章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受燕山运动NE、NEE向构造控制,长约1200km,宽约500km;以酸性岩浆的喷发占主导地位,形成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岩、熔结凝灰岩,总面积约48×104km2,全区目前已发现105座破火山,这在中国东部各火山岩带乃至全球其他火山岩带中是罕见的。雁荡山地质公园处于该区域,是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复活型古破火山,构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体。......
2023-08-25
1.考察内容主要考察雁荡山破火山口岩石地层 、地层产状、岩相、中央侵入体及其构成的地貌景观,如图2-48所示。2.考察路线上灵岩村:从观音峰西侧—方洞口外停车场—百岗尖。3.观察点上灵岩村至方洞 (口外),主要考察雁荡山破火山第二期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层,即破火山复活期的熔岩流—巨厚流纹岩层,地貌上形成嶂、峰、洞。百岗尖—乌岩尖为雁荡山火山喷发结束后,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石英正长岩。......
2023-08-25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家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工作,截至2011年11月,已进行了6批国家地质公园的评审,批准设立了198家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已粗具规模。......
2023-08-25
2.雁荡山是研究酸性火山岩浆作用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破火山是流纹质岩浆经爆发、喷溢、侵出及侵入形成的。因而,人们称雁荡山为流纹岩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破火山与流纹岩类,即为这一巨型火带中具典型性、完整性的代表。雁荡山自然遗迹的珍稀性,还突出表现在它融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
2023-08-25
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6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702.1mm,年平均蒸发量为1292mm。长屿硐天矿山公园所在区域多硐穴,硐内外温差较大,冬暖夏凉。矿山公园内约8.05km2的丘陵分布在西南和东南缘。西南部主峰狮子岩岗头海拔为390.8m,其余一般为100~250m之间。矿山公园的植被覆盖率为81.5%,绝大部分为马尾松林,其余为常绿阔叶、常绿或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灌木草丛植被、经济林等。......
2023-08-25
根据上述分类方案,并结合长屿硐天采石遗址的实际,可以将长屿硐天矿山公园的矿业遗址分为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和非物质矿业活动遗产等4类。表3-1 矿山公园矿业遗迹景观资源一览表矿业生产遗址1)总体特征长屿硐天矿业生产遗址 表现出极大的规模和复杂性。采坑呈簇群分布,并有簇群分布的特征,遗址数量约150处。......
2023-08-25
台地被分割成孤立的平顶山体称为方山。方山就属于这一类地貌景观,山顶的平坦地形和四周的崖壁是沿—层坚硬的近水平的火山岩发育而成的,表现为一个面积约0.8km2、厚约50m的巨大岩饼平缓地铺展在约400m高的山顶上,并微微向北西倾斜。这层坚硬的火山岩,形成于约121Ma前的早白垩纪。3.南嵩岩火山岩峡谷地貌南嵩岩地区为峡谷地貌景观,位于方山东数千米,面积3.2km2。方山—南嵩岩的自然地理特征与长屿地区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2023-08-25
雁荡山之开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留下的人文景观有寺院、亭阁塔、牌坊、墓葬、景观建筑等28处,以及400余处摩崖石刻和名人山水文化史迹。中国古代历史上多位地理学家在雁荡山留下史迹。诗人、画家、文人点评雁荡山诗词5000余首;记述雁荡山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志书、游记30余部;集文学、书法、石刻艺术于一体的摩崖石刻400多处,题刻与环境相得益彰。雁荡山宗教文化已有千年历史,宋代就有18古刹。雁荡山及其地区民俗风情。......
2023-08-25
相关推荐